一种便捷式可移动防撞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830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捷式可移动防撞护栏,包括防护栏、混凝土底座、定位报警系统和摩擦减震机构,所述混凝土底座的底部分别设有三组卡位和四组网格底座,所述混凝土底座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和防护栏的一侧皆设有凸型卡扣,所述混凝土底座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和防护栏的另一侧皆开设有凹型卡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防护栏的表面涂抹有反光材料以及警示标识,警示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利用混凝土材料结合的混凝土底座作为支撑体系,在造价低的同时保证护栏结构的重量,并在网格底座与地面的接触支撑下,用以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保证护栏被撞击时拥有同等强度的摩擦力,且网状结构对于后续的回收和放置以及路面的排水功能皆有所提升。置以及路面的排水功能皆有所提升。置以及路面的排水功能皆有所提升。

A portable movable crash b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捷式可移动防撞护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具体为一种便捷式可移动防撞护栏。

技术介绍

[0002]公路护栏是高速公路重要的安全保障设施,主要应用于交通事故的防御,国内对具有防撞功能的临时施工护栏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市场对于道路施工临时护栏的功能诉求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较强的防撞性能,用以防止施工过程中突发的车辆撞击事故;其二,可移动性,施工时放置,施工结束挪走,做到可重复使用;其三,收放便捷性,做到放置收回一步到位,简单便捷;
[0003]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作业区防护以及用时较长的道路车辆引流、分流多是采用一些临时护栏,如锥桶和隔离栅等,但是这些设备的缓冲性能差、防撞效果弱,无法拦截突发的车辆撞击事故,难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单一结构的护栏难以相互对应排成长列,并且对接后的护栏在受到车辆撞击的冲击时,拼接结构容易松散断开,从而导致事故人员受到的损伤进一步增加,极大地降低护栏防护工作的安全性,防护栏为了保证防撞特性,往往会加重摩擦和重量,从而导致防护栏的移动和拼接工作实施困难,降低防护栏使用的灵活性和回收效率,在防护栏受到碰撞发生安全事故时,交警或救护人员难以第一时间得知,增加现场受害人员的危险性,降低车辆撞击事故人员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式可移动防撞护栏,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式可移动防撞护栏,包括防护栏、混凝土底座、定位报警系统和摩擦减震机构,所述混凝土底座的底部分别设有三组卡位和四组网格底座,所述混凝土底座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和防护栏的一侧皆设有凸型卡扣,所述混凝土底座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和防护栏的另一侧皆开设有凹型卡槽,且凹型卡槽与凸型卡扣卡合适配,所述混凝土底座两侧的顶部皆设有十字卡件;
[0006]所述摩擦减震机构分别包括橡胶套柱、套管、钢管、预埋钢柱、减震弹簧、伸缩钢管和弧形摩擦板,所述混凝土底座顶部的一端埋设有三组预埋钢柱,所述混凝土底座顶部的另一端固接有三组伸缩钢管,三组所述预埋钢柱的外侧分别套设有减震弹簧和钢管,三组所述钢管和伸缩钢管与防护栏固接,三组所述钢管的外侧套设有套管,三组所述套管的外侧设有橡胶套柱,三组所述伸缩钢管的正面一端固接有弧形摩擦板。
[0007]优选的,所述定位报警系统分别包括安全气囊袋、嵌入槽、信号处理模块、管道压力传感器、定位芯片、振动传感器和信息传输装置,所述混凝土底座正面一端的顶部开设有特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的外侧设有安全气囊袋,所述嵌入槽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信号处理模块和信息传输装置,所述嵌入槽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有管道压力传感器、定位芯片和振动传感器。
[0008]优选的,所述防护栏的正面一端涂有反光警示标识,所述防护栏为柔性防撞结构。
[0009]优选的,三组所述卡位的内侧设有U型框架,且U型框架的内侧设有防滑纹,四组所述网格底座外侧的顶部设有与混凝土底座固接的加固板。
[0010]优选的,三组所述橡胶套柱的外侧分别与防护栏和安全气囊袋呈同一垂直面,三组所述套管与钢管呈旋转结构相互配合。
[0011]优选的,三组所述预埋钢柱的外侧设有预埋件,且预埋件与混凝土底座固接,三组所述预埋钢柱外侧的底部设有与防护栏相互贴合的气囊圈。
[0012]优选的,三组所述减震弹簧固接于预埋钢柱的外侧,三组所述钢管套设于预埋钢柱的外侧并与减震弹簧固接。
[0013]优选的,三组所述伸缩钢管的背面一端固接有加固台,且加固台的顶部设有缓冲板,而缓冲板与防护栏相互对应,三组所述弧形摩擦板的内侧均匀排设有波浪纹路。
[0014]优选的,所述十字卡件有十字形拼接块和十字形拼接槽组合而成,所述混凝土底座一侧的顶部固接有十字形拼接块,所述混凝土底座另一侧的顶部开设有与十字形拼接块卡合适配的十字形拼接槽。
[0015]优选的,所述安全气囊袋的外侧包裹嵌入槽外侧的边缘处,所述安全气囊袋一侧的底部设有打气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捷式可移动防撞护栏,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防护栏的表面涂抹有反光材料以及警示标识,警示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利用混凝土材料结合的混凝土底座作为支撑体系,在造价低的同时保证护栏结构的重量,并在网格底座与地面的接触支撑下,用以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保证护栏被撞击时拥有同等强度的摩擦力,且网状结构对于后续的回收和放置以及路面的排水功能皆有所提升,而利用混凝土底座下方开设的三组卡位作为预留支点,可适应不同型号的叉车,并在拆卸时,通过装卸车对护栏的整体的垂直抬升,促使凹型卡槽和凸型卡扣以及十字卡件在护栏的自重下垂直向外脱落分离,自动解除护栏之间的拼装体系,大大的提高护栏装卸回收的工作效率,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增加护栏使用的全面性。
[0018]2、本专利技术利用十字卡件的对应拼接以及凸型卡扣和凹型卡槽的嵌入式卡扣结构体系,便于护栏之间的拼接固定,促使护栏之间衔接更为牢固,通过摩擦减震机构的结构配合,可使三组预埋钢柱和减震弹簧以及钢管组成弹性缓冲减震体系,并在三组伸缩钢管的导向下,在保证防护栏和混凝土底座连接关系的同时加强护栏的防撞特性,而当护栏受到车辆撞击的同时,可利用三组橡胶套柱与防护栏呈同一垂直面抵御受到的车辆或外物冲击,促使冲击力在橡胶套柱的吸收以及减震弹簧的弹性伸缩下进行缓解消除,且配合橡胶套柱和套管的旋转特性,可施加车辆与橡胶套柱表面接触的摩擦力,并对撞向护栏的车辆进行导引使其接触多组护栏,从而配合多组护栏的衔接特性对车辆撞击的冲击力进行抵消,利用弧形摩擦板与橡胶套柱的贴合接触,抑制了橡胶套柱的自主旋转,进一步加大车辆与护栏接触的摩擦特性,增加护栏整体的防撞功效,避免护栏发生松散断开,出现二次伤害的安全隐患。
[0019]3、本专利技术通过定位报警系统的结构配合,可在护栏受到撞击时,利用防护栏和安全气囊袋以及橡胶套柱的垂直对应对车辆进行接触防护,而利用安全气囊袋与车辆的直面接触,可直接对车辆给予的冲击进行缓解,进一步增加护栏的减震及抗冲击力,并在安全气
囊袋表面受到冲击后,可配合管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和振动传感器的振动智能感知,可形成两组感知体系对护栏受到的冲击力进行检测,当管道压力传感器与振动传感器发出的检测信号超过指标后,便可通过信号处理模块和信息传输装置的信号传输将数据传输给交警部门,从而在减少事故损伤层次的同时实现事故信息的实时传输,且检测精度更加准确,防止报警信号出现误判的可能,增加装置的智能性,促使交警及救护人员第一时间得知行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A处放大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背视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弧形摩擦板俯视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橡胶套柱立体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式可移动防撞护栏,包括防护栏(1)、混凝土底座(2)、定位报警系统(3)和摩擦减震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座(2)的底部分别设有三组卡位(4)和四组网格底座(5),所述混凝土底座(2)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和防护栏(1)的一侧皆设有凸型卡扣(8),所述混凝土底座(2)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和防护栏(1)的另一侧皆开设有凹型卡槽(9),且凹型卡槽(9)与凸型卡扣(8)卡合适配,所述混凝土底座(2)两侧的顶部皆设有十字卡件(7);所述摩擦减震机构(6)分别包括橡胶套柱(61)、套管(62)、钢管(63)、预埋钢柱(64)、减震弹簧(65)、伸缩钢管(66)和弧形摩擦板(67),所述混凝土底座(2)顶部的一端埋设有三组预埋钢柱(64),所述混凝土底座(2)顶部的另一端固接有三组伸缩钢管(66),三组所述预埋钢柱(64)的外侧分别套设有减震弹簧(65)和钢管(63),三组所述钢管(63)和伸缩钢管(66)与防护栏(1)固接,三组所述钢管(63)的外侧套设有套管(62),三组所述套管(62)的外侧设有橡胶套柱(61),三组所述伸缩钢管(66)的正面一端固接有弧形摩擦板(6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可移动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报警系统(3)分别包括安全气囊袋(31)、嵌入槽(32)、信号处理模块(33)、管道压力传感器(34)、定位芯片(35)、振动传感器(36)和信息传输装置(37),所述混凝土底座(2)正面一端的顶部开设有特有嵌入槽(32),所述嵌入槽(32)的外侧设有安全气囊袋(31),所述嵌入槽(32)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信号处理模块(33)和信息传输装置(37),所述嵌入槽(32)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有管道压力传感器(34)、定位芯片(35)和振动传感器(3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良春廖红玲覃峰张坤球张杜锋周学翔陈亚振陈其龙陈晨沈立宏梁振雷齐筝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中交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高速材料贸易有限公司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