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光夯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75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2:17
本申请提供一种透光夯土墙,属于产生装饰效果的塑性材料制品技术领域。由墙体和位于墙体内的透光体构成,所述透光体为多根光导纤维排布而成,透光体沿墙体厚度方向贯通墙体设置。将本申请应用于墙体加工,可赋予夯土墙以透光特性,增强墙面的纹理效果,以及在夜晚的表现力,适应建筑、景观、室内装修等领域的应用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光夯土墙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透光夯土墙,属于产生装饰效果的塑性材料制品


技术介绍

[0002]夯土墙具有悠久的传统,是一种生态的建筑材料,相关技术也比较成熟。然而现有夯土墙墙体较厚,一般厚度在40厘米左右,表现出厚重、沉实的特点,不具有透光的特性。
[0003]而现有的透光墙多数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0004]方式一:大量光学纤维与混凝土组合而成的混凝土,缺陷是工艺复杂、环保性差,可塑性弱。
[0005]方式二:石材复合透光板材,将石材透光板与透光混凝土粘合,缺陷是粘合牢度差,易脱胶,破损无法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透光夯土墙,赋予夯土墙以透光特性,增强墙面的纹理效果,以及在夜晚的表现力,适应建筑、景观、室内装修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0007]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透光夯土墙,包括墙体和位于墙体内的透光体,所述透光体为多根光导纤维排布而成,透光体沿墙体厚度方向贯通墙体设置。
[0009]本案以光导纤维多根叠合在一起,使之沿墙体厚度方向贯穿墙体设置,具有可弯曲、不易折断,且弯曲亦不影响透光、导光等特点,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在土体夯筑过程中,即把光导纤维布置在相应位置,待脱模后,可在墙上形成透光体,并表现为光点;同时贯穿设置还可以将墙一侧的光线引向另一侧,形成透光效果,减弱墙体的厚重感。
[0010]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0011]所述透光体中,单根光导纤维直径为1mm

15mm,长度则与墙体厚度一致,满足透光体贯穿设置的同时,可以很好的适应夯筑过程,而不影响夯筑强度与夯筑均匀性。
[0012]所述透光体是由直径相同或不同的光导纤维构成。更优选的,所述透光体包括有1

5根大规格光导纤维、8

15根小规格光导纤维和中规格光导纤维构成,小规格光导纤维位于透光体边缘部位或者大规格光导纤维四周,其中大规格光导纤维直径为12

15mm,小规格光导纤维直径为1

5mm,中规格光导纤维直径介于两者之间。大规格光导纤维作为透光体的支架,起到定型与支撑的效果,但因其尺寸较大,如数量太多则会影响夯筑过程中的墙体强度;因此在其周围设置小规格光导纤维进行空间与力量上的匹配,赋予透光体整体均一性。
[0013]所述透光体垂直贯穿墙体,或倾斜贯穿墙体设置,倾斜设置时,倾斜角度为40

90
°
。以满足不同角度安置,从而赋予墙体不同的透光效果。
[0014]所述透光体由多排光导纤维构成,且上下错位设置,以实现最佳透光效果。
[0015]所述透光体包括透光体一和透光体二,透光体一与透光体二分别位于墙体内的不同位置,赋予墙体不同的透光效果。
[0016]所述透光体横截面积不超过墙体面积的50%。既确保透光效果,又避免了强度损伤。
[0017]所述透光体中,相邻光导纤维之间间距为0

100mm,其中,间距取零值时,相邻光导纤维切合在一起,因形状产生的间隙以胶水密封;当间距不为零时,相邻光导纤维之间以粘合层连接。
[0018]所述光导纤维端部与墙体端面齐平,其中光导纤维端部是指露在墙体端面处的部分,即露头部分。在加工时,装入的光导纤维至少有一端在墙体端面上是超出或与墙体端面齐平的,成型后,将其沿墙体端面切割至与墙体相平。光导纤维可以一端与对应侧墙体端面齐平,也可以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墙体两端面齐平。
[0019]还包括辅助透光体,辅助透光体是由单根或多根光导纤维构成,以对墙体进行透光性的补足。
[0020]在本申请透光夯土墙的砌筑过程中,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在墙体中规则地或不规则地放置光导纤维。在一面墙上可以用同一种直径规格的光导纤维,也可以用多种不同直径规格的光导纤维;纤维放置方向与墙体垂直,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与墙体呈角度放置,但竖直方向上与墙体呈角度设置时的效果相对其他方式使用有所限制。放置光导纤维后,当光导纤维用量较大较集中时,为防止内部松散,以胶水等进行固定形成透光体(此时胶水在光导纤维之间形成粘合层),再在其上铺一定量的夯土材料,如15厘米厚,然后进行夯筑压实。如还需增加透光部分,则继续放置光导纤维,重复上述过程。
[0021]光导纤维可布置在墙体任意位置,但不宜太靠近墙体外边缘。光导纤维布置面积不宜超过墙体立面面积的50%。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申请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申请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号:1.墙体;2.透光体;21.大规格光导纤维;22.中规格光导纤维;23.小规格光导纤维;2a.透光体一;2b.透光体二;3.辅助透光体一;4.辅助透光体二;5.辅助透光体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实施例一种透光夯土墙,结合图1,由墙体1和位于墙体1内的透光体2构成,透光体2为多根光导纤维叠加而成,透光体2穿过墙体1厚度方向。
[0028]本案以光导纤维多根叠合在一起,使之沿墙体1厚度方向贯穿墙体1设置,具有可弯曲、不易折断,且弯曲亦不影响透光、导光等特点,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在土体夯筑过程中,即把光导纤维布置在相应位置,待脱模后,可在墙上形成透光体2,并表现为光点;同时贯穿设置还可以将墙体1一侧的光线引向另一侧,形成透光效果,减弱墙体1的厚重感。
[0029]作为一个备选方案:透光体2中,单根光导纤维直径为1mm

15mm,长度则与墙体1厚度一致,满足透光体2贯穿设置的同时,可以很好的适应夯筑过程,而不影响夯筑强度与夯
筑均匀性。
[0030]作为一个备选方案:
[0031]结合图1与图2,透光体2是由直径相同的多根光导纤维构成。
[0032]或者,
[0033]结合图3,透光体2是由直径不同的多种光导纤维构成。优选的:
[0034]透光体2包括有两根大规格光导纤维21、13

15根小规格光导纤维23和更多根的中规格光导纤维22构成,小规格光导纤维23位于透光体2边缘部位或者大规格光导纤维21四周,其中大规格光导纤维21直径为12

15mm,小规格光导纤维23直径为1

5mm,中规格光导纤维22直径介于两者之间。大规格光导纤维21作为透光体2的支架,起到定型与支撑的效果,但因其尺寸较大,如数量太多则会影响夯筑过程中的墙体1强度;因此在其周围设置小规格光导纤维23进行空间与力量上的匹配,赋予透光体2整体均一性。
[0035]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2,右侧透光体2垂直贯穿墙体1,即θ为90
°
;左侧透光体2倾斜贯穿墙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光夯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和位于墙体内的透光体,所述透光体为多根光导纤维排布而成,沿墙体厚度方向,透光体倾斜贯通墙体设置,倾斜角度为40
°‑
90
°
,或所述透光体垂直贯通墙体;所述透光体包括1

5根大规格光导纤维、8

15根小规格光导纤维和若干根中规格光导纤维,小规格光导纤维位于透光体边缘部位或者大规格光导纤维四周,其中大规格光导纤维直径为12

15mm,小规格光导纤维直径为1

5mm,中规格光导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泉唐慧超徐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