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志刚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墙面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032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墙面防水结构,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顶板,所述顶板位于底座的上方,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顶板的下方设置有挡雨机构,所述挡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挡雨板和第二挡雨板,所述第二挡雨板位于两个第一挡雨板之间。它通过底座、顶板、挡雨机构、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之间的配合,通过顶板和挡雨机构可防止雨水滴落在混凝土墙面上,通过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可对挡雨机构进行折叠和拆卸,进而可有效减少防水结构的整体占地面积,从而便于对防水结构进行存放或运输。从而便于对防水结构进行存放或运输。从而便于对防水结构进行存放或运输。

A wall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墙面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是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墙面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是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遭遇雨水天气时,雨水会在混凝土墙壁的表面上滴打出一个一个小凹坑,从而影响混凝土质量。
[0003]经检索,专利号为CN215106127U的一种建筑工程墙面防水结构,通过弹簧和第一卡块的配合使用,当施工人员需要拆卸遮雨板时,在弹簧的作用下,第一卡块会自动向上抬升,防止自动和第一安装槽脱离,防止遮雨板在拆卸时发生倾倒,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通过套筒与螺纹杆的配合使用,当转动套筒时,能够使螺纹杆伸缩,从而能够方便调动上安装架的高度,并能够方便拆卸遮雨板,提高了拆卸的工作效率。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完成对防水结构的拆卸后,防水结构占地空间还是过大,从而不方便对防水结构进行存放或运输;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墙面防水结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用于建筑工程的墙面防水结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墙面防水结构,包括底座和顶板,所述顶板位于底座的上方,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顶板的下方设置有挡雨机构,所述挡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挡雨板和第二挡雨板,所述第二挡雨板位于两个第一挡雨板之间,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顶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孔和两个第二限位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孔位于两个第二限位孔之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挡雨机构还包括转动连接在底座内部的两个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
[000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挡雨板的外表面与第二挡雨板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两个有第一支撑板,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杆,且矩形杆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插接在底座的内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底座内部的两个U型板,两个所述U型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远离两个U型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U型板并延伸至两个U型板的外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顶板底面的两个矩形块,两个所述
第二支撑板远离底座的一端分别插接在两个矩形块的内部。
[00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矩形块相互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相对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二支撑板和两个矩形块并延伸至两个矩形块的外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建筑工程的墙面防水结构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底座、顶板、挡雨机构、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之间的配合,通过顶板和挡雨机构可防止雨水滴落在混凝土墙面上,通过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可对挡雨机构进行折叠和拆卸,进而可有效减少防水结构的整体占地面积,从而便于对防水结构进行存放或运输。
[0015]2、本技术通过第一限位机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之间的配合,当将第一限位杆插接到第二限位孔的内部时,U型板可对第二支撑板进行限位,使第二支撑板保持竖直状态,当将第一限位杆插接到第一限位孔的内部时,可解除对第二支撑板的限位,此时可将第二支撑板收纳到矩形槽的内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第一挡雨板、第二挡雨板、第一支撑板和矩形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顶板和第二限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底座、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底座和转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第一限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座;2、顶板;3、挡雨机构;301、第一挡雨板;302、第二挡雨板;303、第一支撑板;304、矩形杆;305、转动杆;306、第二支撑板;4、第一限位机构;401、U型板;402、第一弹簧;403、第一限位杆;5、第二限位机构;501、矩形块;502、第二弹簧;503、第二限位杆;6、第一限位孔;7、第二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墙面防水结构,该装置用于防止雨水滴落至混凝土墙面上,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机构4和第二限位机构5,可对挡雨机构3进行折叠和拆卸,进而可有效减少防水结构的整体占地面积,从而便于对防水结构进行存放或运输。
[0025]参见图1~图6,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墙面防水结构,包括底座1和顶板2,顶板2位于底座1的上方,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矩形槽,顶板2的下方设置有挡雨机构3,挡雨机构3包括两个第一挡雨板301和第二挡雨板302,第二挡雨板302位于两个第一挡雨板301之间,顶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斜面,落在顶板2上的雨水会通过斜面落至地面上,通过顶板2、第一挡雨板301和第二挡雨板302之间的配合,可防止雨水滴落在混凝土墙面上。
[0026]挡雨机构3还包括转动连接在底座1内部的两个转动杆305,两个转动杆305的外表
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306,当解除对第二支撑板306的限位时,可将第二支撑板306转动至矩形槽的内部。
[0027]两个第一挡雨板301的外表面与第二挡雨板30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两个有第一支撑板303,每个第一支撑板303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杆304,且矩形杆304远离第一支撑板303的一端插接在底座1的内部,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矩形杆304相适配的限位槽。
[0028]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4,第一限位机构4包括滑动连接在底座1内部的两个U型板401,两个U型板401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02,两个第一弹簧402远离两个U型板40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403,两个第一限位杆403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U型板401并延伸至两个U型板401的外部,U型板401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杆403相适配的第二通孔,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与U型板401相适配的滑槽。
[0029]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孔6和两个第二限位孔7,两个第一限位孔6位于两个第二限位孔7之间,当将第一限位杆403插接到第二限位孔7的内部时,U型板401可对第二支撑板306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墙面防水结构,包括底座(1)和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位于底座(1)的上方,所述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顶板(2)的下方设置有挡雨机构(3),所述挡雨机构(3)包括两个第一挡雨板(301)和第二挡雨板(302),所述第二挡雨板(302)位于两个第一挡雨板(301)之间,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4),所述顶板(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墙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孔(6)和两个第二限位孔(7),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孔(6)位于两个第二限位孔(7)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墙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机构(3)还包括转动连接在底座(1)内部的两个转动杆(305),两个所述转动杆(305)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30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墙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挡雨板(301)的外表面与第二挡雨板(30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两个有第一支撑板(303),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板(303)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杆(304),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郑志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