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驱动传动
,尤其涉及同轴式电驱动装置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同轴式电驱动装置中,通常设置两个轴承用于支撑转子轴,两个轴承用于支撑差速器,在转子轴和差速器壳体之间设置中间壳体用于支撑转子轴和差速器,中间壳体的设置增加结构的复杂性且不利于装配。因此,还期待提供一种壳体结构简单且便于装配的电驱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满足结构简单、便于装配、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的电驱动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驱动装置如下:
[0005]该电驱动装置,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差速器、中间传动轴、第一副轴、第二副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五轴承、第六轴承和第七轴承,所述的驱动电机包括环形转子、定子和转子轴,所述的环形转子同轴配置在定子的内腔中,所述的环形转子套装在转子轴上,所述的中间传动轴贯穿配置在转子轴的内腔中且中间传动轴的一端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差速器(2)、中间传动轴、第一副轴(31)、第二副轴(32)、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第三轴承(53)、第四轴承(54)、第五轴承(55)、第六轴承(56)和第七轴承(57),所述的驱动电机(1)包括环形转子(11)、定子(12)和转子轴(13),所述的环形转子(11)同轴配置在定子(12)的内腔中,所述的环形转子(11)套装在转子轴(13)上,所述的中间传动轴贯穿配置在转子轴(13)的内腔中且中间传动轴的一端与差速器(2)相连,所述的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支撑转子轴(13),所述的第三轴承(53)支撑差速器(2)的壳体,所述的第四轴承(54)和第五轴承(55)支撑第一副轴(31),所述的第六轴承(56)和第七轴承(57)支撑第二副轴(32),所述的第一副轴(31)和第二副轴(32)对称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差速器(2)包括差速器壳体(21),所述的差速器壳体(21)与转子轴(13)通过第三轴承(53)、第二轴承(52)和第一轴承(51)支撑,所述的第二轴承(52)设置在差速器壳体(21)上,且第二轴承(52)的内圈套装在转子轴(13)上,第二轴承(52)的外圈安装在差速器壳体(21)形成的轴承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所述的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套装在转子轴(13)上且并排布置,所述的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均位于第二轴承(52)和环形转子(11)之间,所述的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的旋向相反,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均安装设置靠近转子轴(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于于,夏承钢,赵瑞宽,赵继龙,谢作双,刘新德,孙江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