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06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41
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单元。一个示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含形成容纳电逆变器的第一隔室的第一壳体部段以及形成容纳电动马达的第二隔室的第二壳体部段。所述驱动单元壳体进一步包含接收流体的入口端口以及使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分离的共用壁。所述共用壁限定与所述入口端口流体连通的流体路径以使所述流体循环来冷却所述电逆变器。所述驱动单元还包含出口端口,所述出口端口与所述流体路径流体连通以排出所述流体。以排出所述流体。以排出所述流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单元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3/135,466号以及于2021年1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3/135,474号的优先权,所述两个申请的全部内容被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0003]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电动车辆,并且在特定实施例中,涉及电动车辆的动力系统构件。

技术介绍

[0004]包含电动运动型车辆(例如,全地形车辆(ATV)、个人船只(PWC)、以及雪地摩托车)在内的电动车辆的电动动力系统通常包含:电池系统;一个或多个电动马达,每个电动马达具有相对应的电子功率逆变器(有时被称为马达控制器);以及各种辅助系统(例如,冷却系统)。系统构件的在尺寸、重量以及能耗方面的效率改善车辆性能(例如,响应性、续航里程、以及可靠性)以及成本,特别是对于空间和重量都很重要的电动运动型车辆来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涉及一种容纳电逆变器和电动马达的驱动单元壳体。可选地,所述驱动单元壳体可以包含将所述电逆变器和所述电动马达分离至不同隔室中的共用壁。有利地,所述驱动单元壳体可以为所述电逆变器和电动马达提供节省空间的封装,并且还可以通过减小所述电逆变器与电动马达之间的电连接的长度来改善性能。
[0006]一个示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含: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通过共用壁彼此分离的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电逆变器,所述电逆变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隔室内并且具有一组电输出端子;以及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二隔室内并且具有电输入端子,所述电输入端子经由延伸穿过所述共用壁的一个或多个开口电联接至所述输出端子。
[000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含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通过共用壁彼此分离的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所述驱动单元还包含:电逆变器,所述电逆变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隔室内并且具有一组电输出端子;以及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二隔室内并且具有电输入端子,所述电输入端子经由延伸穿过所述共用壁的一个或多个开口电联接至所述输出端子。
[0008]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入端子包含穿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一隔室中的电引线。
[0009]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的周边被限制于大致纵向的外形因数(form factor)内,所述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沿着所述纵向的外形因数的纵向轴线彼此轴向地设置。所述纵向的外形因数通常可以为柱形形状。所述电逆变器可以包含向所述电输出端子提供电功率的
一组固态开关,所述开关和输出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隔室内,以使得所述一组输出端子与所述电动马达的电输入端子轴向地对准,以减小所述电动马达与所述一组固态开关之间的导体长度。可选地,所述电输出端子沿着弧排列以与所述电输入端子轴向地对准。所述电逆变器可以还包含或可以替代地包含一组电容器以从电池源接收直流功率,所述电容器沿所述纵向的外形因数的径向方向偏离所述一组固态开关。
[0010]根据一个示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单元壳体。所述壳体包含第一壳体部段和第二壳体部段,所述第一壳体部段限定容纳电逆变器的第一隔室,所述第二壳体部段限定容纳电动马达的第二隔室。所述第一壳体部段和第二壳体部段可分离地联接至彼此,其中所述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通过共用壁分离。
[0011]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壳体部段和第二壳体部段的周边被限制于大致纵向的外形因数内,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段和第二壳体部段沿着所述纵向的外形因数的纵向轴线彼此轴向地设置。当所述电动马达设置于所述第二隔室内时,所述纵向的外形因数的纵向轴线可以与所述电动马达的转子轴的轴线对准。
[0012]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壳体部段包含大致管状的周边外壳,所述大致管状的周边外壳限定所述第一隔室的外周并且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共用壁可以联接至所述第一开口端并且封闭所述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壳体部段可以还包含或可以替代地包含盖板,所述盖板可分离地联接至所述管状的周边外壳以覆盖所述第二开口端。可选地,所述共用壁和所述管状的周边外壳包括相接的整体部件。所述盖板可以包含用于从电池系统连接至所述电逆变器的电端子。
[0013]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壳体部段包含:大致管状的周边外壳,所述大致管状的周边外壳限定所述第二隔室的外周并且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以及盖板,所述盖板联接至第一端并且封闭所述第一端。可选地,当所述管状的周边外壳联接至所述共用壁时,所述共用壁封闭第二端。
[0014]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共用壁包含在面对所述第二隔室的侧上的轴承窝,以接收所述电动马达的转子轴的端部。
[0015]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隔室包含容纳所述电逆变器的电容器的第一隔室部分以及容纳所述电逆变器的功率切换电子器件和控制电子器件的第二隔室部分。
[0016]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共用壁包含延伸穿过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口,以提供所述电动马达的至所述电逆变器的电连接。来自所述电动马达的定子的电功率引线可以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开口从所述第二隔室到达所述第一隔室。
[001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包含:电池系统;电联接至所述电池系统的电逆变器;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电联接至所述电逆变器,以推进所述电动车辆;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所述电逆变器的第一隔室以及容纳所述电动马达的第二隔室,所述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通过共用壁分离。
[0018]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限定流体路径以使流体循环来冷却电逆变器和/或电动马达。所述流体路径可以一体地形成于所述驱动单元内,以使得它们不延伸于所述驱动单元的周边之外。例如,所述流体路径可以形成于使所述驱动单元的不同的隔室分离的共用壁中、所述驱动单元的壳体的外侧壁中和/或所述电动马达的转子轴中。这样,所述流体路径可以有效地冷却所述驱动单元,而不会显著地增加其总占地
面积。
[0019]一个示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单元壳体,所述驱动单元壳体包含第一壳体部段和第二壳体部段,所述第一壳体部段具有形成容纳电逆变器的第一隔室的周边侧壁,所述第二壳体部段具有形成容纳电动马达的第二隔室的周边侧壁。所述第一隔室通过共用壁与所述第二隔室分离,所述共用壁包含流体路径以使流体循环来冷却所述电逆变器,并且所述第二壳体部段的周边侧壁包含流体路径以使流体循环来冷却所述电动马达。
[0020]根据一个示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单元壳体。所述壳体包含:形成容纳电逆变器的第一隔室的第一壳体部段;形成容纳电动马达的第二隔室的第二壳体部段;接收流体的入口端口;使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分离的共用壁,所述共用壁限定与所述入口端口流体连通的流体路径以使所述流体循环来冷却所述电逆变器;以及与所述流体路径流体连通以排出所述流体的出口端口。
[0021]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共用壁的流体路径为第一流体路径,并且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单元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段,所述第一壳体部段形成容纳电逆变器的第一隔室;第二壳体部段,所述第二壳体部段形成容纳电动马达的第二隔室;接收流体的入口端口;使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分离的共用壁,所述共用壁限定与所述入口端口流体连通的流体路径以使所述流体循环来冷却所述电逆变器;以及出口端口,所述出口端口与所述流体路径流体连通以排出所述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单元壳体,其中,所述共用壁的流体路径为第一流体路径,并且所述第二壳体部段包括周边侧壁,所述周边侧壁限定与所述入口端口流体连通的第二流体路径以使所述流体循环来冷却所述电动马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单元壳体,所述共用壁的第一流体路径在所述入口端口与所述出口端口之间与所述第二壳体部段的周边侧壁的第二流体路径串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单元壳体,所述第一流体路径和所述第二流体路径在所述入口端口与所述出口端口之间形成连续的流体路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单元壳体,所述连续的流体路径包含于由所述驱动单元壳体的周边所限定的纵向的形状因数内。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单元壳体,所述第二壳体部段的周边侧壁包括围绕所述电动马达的定子的周边延伸的柱形壳体,所述第二流体路径围绕所述柱形壳体的外周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单元壳体,所述第二流体路径围绕所述柱形壳体的外周以螺旋方式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单元壳体,所述电动马达包含中空转子轴,所述中空转子轴限定与所述入口端口流体连通的第三流体路径以使所述流体循环来冷却所述电动马达。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单元壳体,所述共用壁的第一流体路径和所述周边侧壁的第二流体路径与所述中空转子轴的第三流体路径串联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单元壳体,所述第一流体路径、所述第二流体路径以及所述第三流体路径在所述入口端口与所述出口端口之间形成连续的流体路径。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单元壳体,所述共用壁限定轴承窝,所述中空转子轴的端部设置于所述轴承窝中。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单元壳体,所述共用壁包含管,所述管从所述轴承窝延伸以被接收于所述中空转子轴的端部内,所述管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泰加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