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微量元素自动分离富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643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2:15
本申请涉及一种海水微量元素自动分离富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设有转盘,转盘连接有用于驱使转盘转动的驱动组件;转盘的上表面安装有自由转动设置的转动杆,转动杆的外侧安装有至少两根加液管,每一加液管均连接有储液仓;转盘的上表面还安装有多个沉淀筒,所有沉淀筒环绕设置于转动杆的外周侧,每一沉淀筒均设有用于盖合沉淀筒的压盖机构。本申请的海水微量元素自动分离富集装置能够极大地提高微量元素沉淀物析出的速率,以适用于海洋环境调查和海洋检测的海水微量元素检测。境调查和海洋检测的海水微量元素检测。境调查和海洋检测的海水微量元素检测。

An automatic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device for trace elements in sea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水微量元素自动分离富集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海水成分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海水微量元素自动分离富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对海水中元素进行准确测定是人们利用和开发海水元素的基础。由于海水中有大量基体盐类的存在,不易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常先用分离富集法消除干扰,提高待测元素的浓度,再对海水元素进行测定。
[0003]分离富集法具体包括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共沉淀法和冻干法等;其中共沉淀法是以氢氧化铁溶液作为沉淀剂,分离出海水中的砷、铕、镧、钌、锡、钽等成分,从而达到去除海水基体干扰、实现待测微量元素的分离富集的目的;后续再通过中子活化法测定待测微量元素的含量。
[0004]使用共沉淀法对海水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沉淀时,将氢氧化铁溶液加入海水后需要静置一段时间,使海水中的微量元素沉淀完全。然而对于海洋环境调查和海洋检测来说,样品的测定通常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因而需要提高氢氧化铁溶液与海水的反应速率,使微量元素沉淀物能够快速析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能够使微量元素沉淀物快速析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海水微量元素自动分离富集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海水微量元素自动分离富集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海水微量元素自动分离富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有转盘,所述转盘连接有用于驱使转盘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安装有自由转动设置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安装有至少两根加液筒,每一所述加液筒均连接有储液仓;所述转盘的上表面还安装有多个沉淀筒,所有沉淀筒环绕设置于转动杆的外周侧,每一所述沉淀筒均设有用于盖合沉淀筒的压盖机构。
[0008]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装置本体在对海水进行分离富集时,可以将海水以及氢氧化铁溶液分别倒入储液仓,然后通过加液筒能够方便地将海水以及氢氧化铁溶液加入沉淀筒内,使得氢氧化铁溶液将海水中的微量元素沉淀分离。微量元素沉淀过程中,通过控制压盖机构盖合沉淀筒,然后通过驱动组件驱使转盘转动,此时沉淀筒内的海水以及氢氧化铁溶液能够快速混合并析出沉淀物,转盘停止静置一段时间后沉淀物能够快速沉淀于沉淀筒的底部,从而极大地提高微量元素沉淀物析出的速率,适用于海洋环境调查和海洋检测的海水微量元素检测。
[0009]可选的,所述压盖机构包括固定于转盘上表面的液压缸以及连接于液压缸活塞杆的压板,所述压板的下表面设有与沉淀筒相匹配的限位槽;当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向内缩回时,所述沉淀筒进入限位槽内。
[0010]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沉淀筒盖合时,通过控制液压缸动作使液压缸的活塞杆向内缩回,此时沉淀筒能够匹配进入限位槽内,从而起到盖合沉淀筒的目的,减少转盘转动时沉淀筒内部的混合溶液洒出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11]可选的,所述限位槽为贯通压板两侧的通槽,所述限位槽内安装有用于将限位槽闭合的密闭组件,所述密闭组件位于限位槽远离沉淀筒的一侧。
[0012]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密闭组件的设置用于使限位槽闭合,减少转盘转动时沉淀筒内部的混合溶液洒出的情况;当需要对海水中的微量元素分离富集时,通过打开密闭组件能够方便地开启限位槽,使得加液筒能够通过限位槽顺利将海水或氢氧化铁溶液加入沉淀筒内。
[0013]可选的,所述限位槽的内周壁设有活动槽,所述密闭组件包括多个扇形挡块,每一所述扇形挡块均活动安装于对应活动槽内,每一所述扇形挡块与活动槽之间均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常态压缩状态,所有扇形挡块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相互抵贴共同封闭限位槽。
[0014]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所有扇形挡块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相互抵贴并共同挡住限位槽,能够在转盘转动时减少沉淀筒内部的混合溶液洒出的情况;而当需要对海水中的微量元素分离富集时,通过拨动扇形挡块使扇形挡块向靠近活动槽槽底的方向移动,此时该扇形挡块与相邻扇形挡块之间能够形成间隙供加液筒穿过,使得加液筒能够顺利进入沉淀筒内。
[0015]可选的,每一所述扇形挡块的上表面均固定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上部沿靠近转盘的中轴线的方向向内倾斜设置;相邻所述导向块之间相互抵贴,所有导向块共同围成供加液筒进入的让位孔,所述让位孔的内径小于加液筒的外径。
[0016]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海水中的微量元素分离富集时,将加液筒插入所有导向块共同围成的让位孔内,加液筒向靠近沉淀筒的方向移动能够迫使各个导向块相互远离,从而带动各个扇形挡块相互远离,使得加液筒能够顺利进入沉淀筒内;整个过程无需人员手动拨动扇形挡块,有利于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0017]可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外侧滑移固定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滑移方向与转动杆的轴线方向同向设置;所述延伸杆与转动杆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常态使延伸杆向上移动;所述延伸杆设有竖向贯穿的滑移槽,每一所述加液筒均滑移连接于滑移槽内。
[0018]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移动相应加液筒能够方便地将加液筒对准沉淀筒,而后按压延伸杆使延伸杆向下移动,此时加液筒能够插入沉淀筒内,从而能够方便地将海水或氢氧化铁溶液加入沉淀筒内。
[0019]可选的,所述滑移槽的内壁粘接有用于定位加液筒的阻尼垫层。
[0020]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阻尼垫层的设置能够起到定位加液筒的作用,从而在驱动组件带动转盘转动时减少相邻加液筒之间相互碰撞的情况,有利于延长加液筒的使用寿命。
[0021]可选的,所述转盘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安装槽,每一所述沉淀筒均匹配安装于对应安装槽内;所述沉淀筒的底部固定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固定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吸附。
[0022]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将沉淀筒安装于安装槽后能够通过磁性吸附的方式固定于安装槽的槽底,有利于提高沉淀筒安装后的稳定性;另外,当沉淀筒内的溶液沉淀完成后,能够直接将沉淀筒从安装槽内取出,便于沉淀筒内部的微量元素沉淀物的收集。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驱动组件驱使转盘转动,能够使加入沉淀筒内的海水以及氢氧化铁溶液快速混合并析出沉淀物,提高微量元素沉淀物析出的速率,以适用于海洋环境调查和海洋检测的海水微量元素检测;
[0025]2.通过设置扇形挡块共同封闭限位槽,能够在转盘转动时减少沉淀筒内部的混合溶液洒出的情况,使后续检测结果保持准确;
[0026]3.通过设置导向块,加液筒插入所有导向块共同围成的让位孔时能够迫使各个导向块相互远离,从而带动各个扇形挡块相互远离,提高加液筒插入沉淀筒内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实施例中沉淀筒从安装槽内取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30]图4是本实施例中压板的半剖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水微量元素自动分离富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设有转盘(11),所述转盘(11)连接有用于驱使转盘(11)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转盘(11)的上表面安装有自由转动设置的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的外侧安装有至少两根加液筒(4),每一所述加液筒(4)均连接有储液仓(41);所述转盘(11)的上表面还安装有多个沉淀筒(2),所有沉淀筒(2)环绕设置于转动杆(3)的外周侧,每一所述沉淀筒(2)均设有用于盖合沉淀筒(2)的压盖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微量元素自动分离富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机构(5)包括固定于转盘(11)上表面的液压缸(51)以及连接于液压缸(51)活塞杆的压板(52),所述压板(52)的下表面设有与沉淀筒(2)相匹配的限位槽(521);当所述液压缸(51)的活塞杆向内缩回时,所述沉淀筒(2)进入限位槽(52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水微量元素自动分离富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521)为贯通压板(52)两侧的通槽,所述限位槽(521)内安装有用于将限位槽(521)闭合的密闭组件(6),所述密闭组件(6)位于限位槽(521)远离沉淀筒(2)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水微量元素自动分离富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521)的内周壁设有活动槽(522),所述密闭组件(6)包括多个扇形挡块(61),每一所述扇形挡块(61)均活动安装于对应活动槽(522)内,每一所述扇形挡块(61)与活动槽(522)之间均安装有第一弹簧(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立新柯飞豹庄恩懿刘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泉州晶海轻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