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炖盅的智能化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6268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电子炖盅的控制装置。包括有中央处理单元、输入电路、功率转换控制电路等。其中中央处理单元为语音集成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设置有功率转换控制及语音提示的结构,故其用于电子炖盅时,具有智能化的功能,其不仅可实现功率的自动转换,又可实现语音揭示,还可实现缺水保护,且还可设定及查看烹调时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设计巧妙、方便实用、安全可靠的电子炖盅智能化控制装置。(*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电子炖盅的控制装置,属于电子炖盅所用控制装置的创新技术。现有的电子炖盅大都没有设置智能化的控制装置,既不能实现功率的自动转换,也不会发出提示的语音,当炖盅内没有加水或炖盅内水干时,也不能控制炖盅自动断电,因此,这种控制装置用于电子炖盅时,既不能与人们的烹调习惯相适应,也不能确保炖盅的安全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既可实现功率的自动转换,又可实现语音提示,还可实现缺水保护的电子炖盅智能化控制装置。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如附图所示,包括有中央处理单元(1)、输入电路(2)、功率转换控制电路(3),其中中央处理单元(1)的输入接口与输入电路(2)连接,中央处理单元(1)的输出接口与功率转换控制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功率转换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与电子炖盅的加热器连接。上述中央处理单元(1)包括有中央处理器(11)、脉冲编码调制合成器(12)、数据只读存储器(13)、计算器及暂存器(14)、暂存器(15)、数据转换器(16),其中中央控制器(11)的输出端分别与脉冲编码调制合成器(12)、计算器及暂存器(14)的输入端连接,数据只读存储器(13)的输入端与计算器及暂存器(14)连接,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11)连接,暂存器(15)的输入端与脉冲编码调制合成器(12)连接,输出端与数模转换器(16)的输入端连接。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2为中央处理单元(1)的原理框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实施例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中央处理单元(1)、输入电路(2)、功率转换控制电路(3),其中中央处理单元(1)的输入接口与输入电路(2)连接,中央处理单元(1)的输出接口与功率转换控制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功率转换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与电子炖盅的加热器连接;上述中央处理单元(1)包括有中央处理器(11)、脉冲编码调制合成器(12)、数据只读存储器(13)、计算器及暂存器(14)、暂存器(15)、数据转换器(16),其中中央控制器(11)的输出端分别与脉冲编码调制合成器(12)、计算器及暂存器(14)的输入端连接,数据只读存储器(13)的输入端与计算器及暂存器(14)连接,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11)连接,暂存器(15)的输入端与脉冲编码调制合成器(12)连接,输出端与数模转换器(16)的输入端连接,另中央处理单元(1)内还设有时基发生器(17),如图2所示。为实现语音提示以及确保语音提示的效果,上述数模转换器(16)的输出端还连接有音频放大电路(4),音频放大电路(4)的输出端与嗽叭RL连接。另外,为使本技术的使用性能,上述中央处理单元(1)通过电源电路(5)与市政电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中央处理单元(1)包括有语音集成块W528及其外围元件,输入电路(2)包括有自动输入按钮K1、手动输入按钮K2及水位检测输入;功率转换控制电路(3)包括有电阻R3、R4、三极管Q2、Q3、继电器J1、J2及二极管D4、D5;音频放大电路(4)包括有电阻R6及三极管Q1;电源电路(5)包括有变压器L、二极管D1、D2、电容C1、C2、稳压管D3、电阻R1,其中变压器L的初级线圈连接在市政电路上,由二极管D1、D2组成的整流电路连接在变压器L的次级线圈上,由电容C1、R1组成的滤波电路连接在由上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由D3、C2组成的稳压、滤波电路连接在上述滤波电路上;中央处理单元(1)中的语音集成块W528的VDD接口与D3、C2的一端连接,OSC接口通过电阻R2与D3、C2的该端连接,W528的VSS接口与D3、C2的另一端连接;输入电路(2)中的自动输入按钮K1及手动输入按钮K2的一端分别与W528的接口TG1及TG3连接,K1、K2的另一端均与W528的接口VSS连接及通过由R5、C3组成的阻容滤波电路与W528的接口SPK连接,水位检测输入的一端与W528的接口TG2连接,另一端接地;功率转换控制电路(3)中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4与W528的接口STPB连接,Q3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W528的接口STPA连接,Q2、Q3的发射极均接地,Q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2的一端连接,J2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5)连接,Q3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1的一端连接,J1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5)连接,J1、J2的两端分别并接有二极管D5、D4,继电器J1的触点J1-1与二极管D11串联,并与继电器J2的触点J2-1组成并联电路串接在电子炖盅中加热器的两端;音频放大电路(4)中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6与W528的接口SPK连接,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喇叭RL的一端连接,喇叭RL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9与电源电路(5)连接。为使用户直观地看到炖盅的工作状态,上述中央处理单元(1)还连接有自动指示灯D7及手动指示灯D8、D9,其中D8、D9、D7的一端分别与W528的接口STPD、LED2、LED1连接,另一端均接地。上述电源电路(5)中连接有电源指示灯D6,D6的一端与电源电路(5)中D3及C2的一端连接,D6的另一端接地。本技术使用前,将控制程序及数字语音信号写入中央处理单元(1)中的数据只读存储器中,使用时,将其装在炖盅内,并与炖盅的相应元件连接。接通电源,则炖盅开始工作,按下自动输入按钮K1或手动输入按钮K2,炖盅开始工作时会发出“叮,欢迎使用”的声音,如果按下K1,则炖盅通过控制装置中的中央处理单元(1)及其功率转换控制电路(3)使继电器J2的触点J2-1接通,这时,炖盅处于高火工作状态,炖盅高火工作两小时后,则中央处理单元(1)及其功率转换控制电路(3)使继电器J1的触点J1-1接通,而J2-1断开,这时,炖盅处于低火工作状态,三小时后,烹调结束,炖盅进入保温状态。这时,炖品炖好,控制装置会发出“叮,请使用”的声音。当炖盅内水干或开始烹调时忘记加水,则控制装置会发出“叮、叮”的声音,提示用户加水,同时,中央处理单元(1)及其功率转换控制电路(3)使J1-1、J2-1均断开,自动切断炖盅加热器的电路,以实现缺水保护。当按下手动输入按钮K2时,则中央处理单元(1)及其功率转换控制电路(3)使继电器J2的触点J2-1接通,这时,炖盅处于高火工作状态,在烹调过程中,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将炖盅的火力调为低火,用户只要再按一下手动输入按钮K2即可。用户如果希望炖盅持续处于高火状态或低火状态,则不需再次按压按钮K2。每按压一次钮K2,则炖盅的火力变换一次。另外,炖盅的工作状态可从指示灯中看出,当按K1时,指示灯D7亮,并有规律地闪动,则表示炖盅处于高火状态,两小时后,指示灯D7仍然亮,但不闪动,则表示炖盅处于低火状态;按K2时,D8亮,则表示炖盅处于高火状态,D9亮,则表示炖盅处于低火状态。此外,本技术还可查看及设定烹调时间,通过中央处理单元(1)及其控制程序,其烹调时间可设定在0.5~10小时的范围(每级0.5小时),延迟烹调时间可设定在0.5~10小时(每级0.5小时),最大保温时间为12小时,其计时误差为±0.2%。本技术由于采用了设置有功率转换控制及语音提示的结构,故其用于电子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炖盅的智能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中央处理单元(1)、输入电路(2)、功率转换控制电路(3),其中中央处理单元(1)的输入接口与输入电路(2)连接,中央处理单元(1)的输出接口与功率转换控制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功率转换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与电子炖盅的加热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浩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海立昌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