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光伏组件移动式红绿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02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光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移动式红绿灯,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座、支撑杆、红绿灯组和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支撑座和调节螺栓,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具有操作槽,所述支撑座的两侧均设有竖杆,所述竖杆上从上向下竖直开设有插槽,两侧所述竖杆的插槽相对开设,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的两侧分别位于两侧的插槽内,且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的两工作面分别朝向东西方向;所述红绿灯组的上方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调节螺栓的头部位于环形凹槽内,所述环形凹槽的顶端两侧相对延伸有限位凸缘,所述支撑座设在红绿灯组的上方,所述调节螺栓的尾部穿过支撑座设置并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位于操作槽内。位于操作槽内。位于操作槽内。

Double sided photovoltaic module mobile traffic 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光伏组件移动式红绿灯


[0001]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光伏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移动式红绿灯。

技术介绍

[0002]红绿灯是维持交通秩序的重要工具,当路口常用的固定式红绿灯需要维修、定期检查或发生停电等状况时,则需要使用备用的临时红绿灯(移动式红绿灯)来维持交通秩序。
[0003]移动式红绿灯是一种可移动的应急红绿灯,采用太阳能供电、市电辅助充电,光源采用LED节能发光二极管,控制采用微电脑IC芯片。现有的移动式红绿灯采用单面光伏组件,且光伏组件朝向固定,无法适用不同朝向的道路,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移动式红绿灯的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受到限制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移动式红绿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移动式红绿灯,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座、支撑杆、红绿灯组和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支撑座和调节螺栓,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具有操作槽,所述支撑座的两侧均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上从上向下竖直开设有插槽,两侧所述竖杆的插槽相对开设,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的两侧分别位于两侧的插槽内,且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的两工作面分别朝向东西方向;所述红绿灯组的上方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调节螺栓的头部位于环形凹槽内,所述环形凹槽的顶端两侧相对延伸有限位凸缘,所述支撑座设置在红绿灯组的上方,所述调节螺栓的尾部穿过支撑座设置并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位于操作槽内。
[0006]作为优选,所述双面光伏组件横向或竖向插入插槽内。便于双面光伏组件插入插槽内,插入后定位稳定可靠。
[0007]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槽的上方设置有横板,所述双面光伏组件位于横板的上方。双面光伏组件为无框的双面光伏组件,横板作为承重件支撑双面光伏组件,大大提高支架结构的承重能力,便于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
[0008]进一步地,所述横板和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呈L形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横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支撑座之间也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安装结构牢靠易安装。
[0009]作为优选,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的四周设置有边框,所述竖杆与对应的边框之间设置有安装螺钉。带边框的双面光伏组件直接与竖杆固定连接,竖杆作为承重件,简化支架结构,降低成本。
[0010]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为分体式,所述支撑座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所述的操作槽,所述侧板和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呈L形的第二连接件,所
述第二连接件和侧板之间也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和底板之间也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便于支撑座的制造和装配。
[0011]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底座的内部用于安装蓄电池、双面光伏组件的控制器和红绿灯组的控制器。便于该双面光伏组件移动式红绿灯在各个方向的移动,以便于适应方向不同的路口。
[0012]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双面光伏组件移动式红绿灯,根据不同朝向的道路,松开调节螺母,再沿环形凹槽转动支撑座,直至双面光伏组件的两工作面分别朝向东西方向,再拧紧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将调节螺栓锁定在环形凹槽内,即完成双面光伏组件的朝向调节,双面光伏组件的朝向调节简单可靠,保证双面光伏组件朝东西朝向发电量最高;将双面光伏组件直接插入插槽后,并与竖杆固定连接,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简单可靠,操作便捷,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双面光伏组件移动式红绿灯的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6]图3是图1中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双面光伏组件移动式红绿灯的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4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底座,2、支撑杆,3、红绿灯组,31、环形凹槽,32、限位凸缘,4、支架结构,41、支撑座,411、操作槽,412、底板,413、侧板,42、调节螺栓,43、调节螺母,44、竖杆,441、插槽,45、横板,46、第一连接件,47、螺钉,48、安装螺钉,49、第二连接件,5、万向轮,6、双面光伏组件,61、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3所示,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移动式红绿灯,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座1、支撑杆2、红绿灯组3和支架结构4,所述支架结构4包括支撑座41和调节螺栓42,所述支撑座41的顶端具有操作槽411,所述支撑座41的两侧均设置有竖杆44,所述竖杆44上从上向下竖直开设有插槽441,两侧所述竖杆44的插槽441相对开设,所述双面光伏组件6的两侧分别位于两侧的插槽441内,本实施例的所述双面光伏组件6可横向或竖向插入插槽441内,且所
述双面光伏组件6的两工作面分别朝向东西方向;所述红绿灯组3的上方开设有环形凹槽31,所述调节螺栓42的头部位于环形凹槽31内,所述环形凹槽31的顶端两侧相对延伸有限位凸缘32,所述支撑座41设置在红绿灯组3的上方,所述调节螺栓42的尾部穿过支撑座41设置并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43,所述调节螺母43位于操作槽411内。
[0023]本实施例的双面光伏组件6为无框的双面光伏组件6,为了便于双面光伏组件6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槽411的上方设置有横板45,所述双面光伏组件6位于横板45的上方,横板45作为承重件支撑双面光伏组件6,大大提高支架结构4的承重能力;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板45和支撑座41之间设置有呈L形的第一连接件46,所述第一连接件46和横板45之间通过螺钉4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6和支撑座41之间也通过螺钉47固定连接。
[0024]为了便于支撑座41的制造和装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41为分体式,所述支撑座41包括底板412和位于底板412两侧的侧板413,两个所述侧板413之间形成所述的操作槽411,所述侧板413和支撑座41之间设置有呈L形的第二连接件49,所述第二连接件49和侧板413之间也通过螺钉4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9和底板412之间也通过螺钉47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移动式红绿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座(1)、支撑杆(2)、红绿灯组(3)和支架结构(4),所述支架结构(4)包括支撑座(41)和调节螺栓(42),所述支撑座(41)的顶端具有操作槽(411),所述支撑座(41)的两侧均设置有竖杆(44),所述竖杆(44)上从上向下竖直开设有插槽(441),两侧所述竖杆(44)的插槽(441)相对开设,所述双面光伏组件(6)的两侧分别位于两侧的插槽(441)内,且所述双面光伏组件(6)的两工作面分别朝向东西方向;所述红绿灯组(3)的上方开设有环形凹槽(31),所述调节螺栓(42)的头部位于环形凹槽(31)内,所述环形凹槽(31)的顶端两侧相对延伸有限位凸缘(32),所述支撑座(41)设置在红绿灯组(3)的上方,所述调节螺栓(42)的尾部穿过支撑座(41)设置并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43),所述调节螺母(43)位于操作槽(4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光伏组件移动式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光伏组件(6)横向或竖向插入插槽(44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光伏组件移动式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槽(411)的上方设置有横板(45),所述双面光伏组件(6)位于横板(45)的上方。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丽陈燕平林俊良林金锡林金汉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