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壁石油天然气管线钢管弯管用感应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5510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厚壁石油天然气管线钢管弯管用感应圈,包括感应主圈,所述感应主圈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半圆形的感应副圈,所述感应副圈与感应主圈平行,所述感应主圈的外侧还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进水口,所述感应主圈的内侧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水孔,所述感应主圈上设置有冷却机构;该厚壁石油天然气管线钢管弯管用感应圈,通过对弯管内弧侧实现水冷,从而可以实现弯管的降温,从而控制红带宽度,改善弯管整体成型,而且,还可以实现收集冷却水的功能,节约了水资源。节约了水资源。节约了水资源。

An induction ring for thick wall oil and gas pipeline steel pipe elb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厚壁石油天然气管线钢管弯管用感应圈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厚壁石油天然气管线钢管弯管用感应圈,属于管件加工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电厂对管道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对管道转向的管件的要求变高。目前主要用来改变管道方向的有弯头、弯管等。相比于弯头,弯管有着尺寸可控、减少焊缝数量、方便后期在役检查的优点。
[0003]但对于R/D(弯曲半径/直管外径)较小(≤1.5)的弯管,现一般都采用弯头进行代替,主要是因为弯管难度较高,成型较差。弯管的成型取决于感应圈对管子的加热和冷却,对于R/D较小的弯管,弯管内弧侧温度较高,冷却较差,易增大弯管内弧侧红带的宽度,影响弯管成型。因此,需要有一种厚壁石油天然气管线钢管弯管用感应圈,有效减少弯管内弧侧红带的宽度,改善弯管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厚壁石油天然气管线钢管弯管用感应圈。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厚壁石油天然气管线钢管弯管用感应圈,包括感应主圈,所述感应主圈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半圆形的感应副圈,所述感应副圈与感应主圈平行,所述感应主圈的外侧还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进水口,所述感应主圈的内侧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水孔,所述感应主圈上设置有冷却机构;
[0006]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弧形的反冷圈,所述反冷圈的两端密封设置,所述反冷圈的轴线与感应主圈的轴线重合,所述反冷圈通过多个螺栓与感应主圈连接,所述反冷圈的内侧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水孔,所述反冷圈的外圈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水口;
[0007]所述感应主圈的下方设置有集水组件,所述集水组件包括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底部竖直固定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与集水槽连通,所述水管内的底端安装有滤网,所述水管上同轴设置有升降管,所述升降管的底端插入水管内,所述升降管与水管的内壁滑动且密封连接,所述集水槽内设置有浮板,所述浮板位于升降管的正上方,所述浮板与升降管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浮板与升降管固定连接,所述浮板的底部固定设置在两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升降管的两侧,所述限位块与集水槽内的底部抵靠,所述升降管的底端设有倒角,所述升降管的顶端位于集水槽内底部的上方。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09]本技术一种厚壁石油天然气管线钢管弯管用感应圈,通过对弯管内弧侧实现水冷,从而可以实现弯管的降温,从而控制红带宽度,改善弯管整体成型,而且,还可以实现收集冷却水的功能,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一种厚壁石油天然气管线钢管弯管用感应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集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1.感应主圈,2.感应副圈,3.第一进水口,4.第一出水孔,5.反冷圈, 6.第二出水孔,7.第二进水口,8.集水槽,9.水管,10.滤网,11.升降管,12.浮板, 13.限位块,1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厚壁石油天然气管线钢管弯管用感应圈,包括感应主圈1,所述感应主圈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半圆形的感应副圈2,所述感应副圈2与感应主圈1平行,所述感应主圈1的外侧还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进水口3,所述感应主圈1的内侧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水孔4,所述感应主圈1上设置有冷却机构;
[0015]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弧形的反冷圈5,所述反冷圈5的两端密封设置,所述反冷圈5的轴线与感应主圈1的轴线重合,所述反冷圈5通过多个螺栓14与感应主圈1连接,所述反冷圈5的内侧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水孔6,所述反冷圈5的外圈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水口7;
[0016]所述感应主圈1的下方设置有集水组件,所述集水组件包括集水槽8,所述集水槽8的底部竖直固定设置有水管9,所述水管9与集水槽8连通,所述水管 9内的底端安装有滤网10,所述水管9上同轴设置有升降管11,所述升降管11 的底端插入水管9内,所述升降管11与水管9的内壁滑动且密封连接,所述集水槽8内设置有浮板12,所述浮板12位于升降管11的正上方,所述浮板12与升降管11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浮板12与升降管11固定连接,所述浮板12的底部固定设置在两个限位块13,所述限位块13位于升降管11的两侧,所述限位块13与集水槽8内的底部抵靠,所述升降管11的底端设有倒角,所述升降管11 的顶端位于集水槽8内底部的上方。
[0017]该感应圈使用期间,将管道从感应主圈1的靠近反冷圈5的一侧同轴穿过感应主圈1,中频感应弯管时,感应主圈1和感应副圈2因交流电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在直管待加热区域形成涡流,从而对该区域进行加热,弯制时,弯管更贴近感应主圈1的靠近反冷圈5的内弧侧,导致该区域温度相对较高,此时,冷却水从第一进水口3输送至感应主圈1,再从第一出水孔4排出并作用到弯管上,而且,冷却水还从第二进水口7输送至反冷圈5,再从第二出水孔6排出并作用到弯管上,且实际上,第二出水孔6排出的冷却水向着远离感应主圈1方向倾斜排出,从而可以实现弯管的降温,从而控制红带宽度,改善弯管整体成型,这里,冷却水作用到弯管上后向下掉落至集水槽8内,集水槽8内的冷却水从升降管11的顶端输送至升降管11内,而升降管11内的冷却水再从升降管11的底端输送至水管9内,最后水管9内的冷却水从水管9的底端排出至外接收集装置,从而可以实现冷却水的收集,节约了水资源,而且,通过滤网10可以截留冷却水中的杂质,实现了冷却水的净化,浮板12可以漂浮在集水槽8内冷却水的水面上,且随着水位的升降而升降,浮板12的升降带动升降管11升降,而冷却水掉落至集水槽8内时,冷却水中的杂质沉淀至集水槽8内的底部,而通过升降管 11的上升,可以便于靠近水平面处的冷却水优先输送至升降管11内,防止沉淀的杂质随着
冷却水进入水管9内而导致滤网10堵塞,而升降管11的顶端位于集水槽8内底部的上方如此设置,则可以进一步防止沉淀的杂质进入升降管11内。
[0018]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厚壁石油天然气管线钢管弯管用感应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主圈(1),所述感应主圈(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半圆形的感应副圈(2),所述感应副圈(2)与感应主圈(1)平行,所述感应主圈(1)的外侧还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进水口(3),所述感应主圈(1)的内侧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水孔(4),所述感应主圈(1)上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弧形的反冷圈(5),所述反冷圈(5)的两端密封设置,所述反冷圈(5)的轴线与感应主圈(1)的轴线重合,所述反冷圈(5)与感应主圈(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反冷圈(5)的内侧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水孔(6),所述反冷圈(5)的外圈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水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厚壁石油天然气管线钢管弯管用感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冷圈(5)通过多个螺栓(14)与感应主圈(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厚壁石油天然气管线钢管弯管用感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主圈(1)的下方设置有集水组件,所述集水组件包括集水槽(8),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涛李浩杨文佳张宇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电力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