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520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0:47
本申请公开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包括后镜外壳组件,包括设置的外壳体、固定在所述外壳体内的限位圆柱和开设在所述外壳体侧壁的安装孔,内框组件和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后视镜外壳结构和内框结构,形成分体式的结构设计,这样内框结构与外框结构相对分离,使用者将后视镜片安装在内框结构内,这样在外框结构在行驶过程中损坏时,使用者只需对外框进行更换,内框可继续使用,无需整体更换,降低使用成本,并且通过限位结构的卡合,对内框进行限位,保证内框安装后的稳定性,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通过设置的连接结构,将后车镜与车体连接,这样在后车镜连接处断裂时,单独对连接结构进行更换即可,便于日常维修。便于日常维修。便于日常维修。

A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adju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后视镜
,具体为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后视镜用处较大,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道路交通情况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驾驶员在观察、收集交通信息时,需要时刻关注前方的交通情况和后面的交通情况,此时就需要利用后视镜观察。
[0003]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保证驾驶安全。
[0004]汽车后视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后视镜可以使用手动调节和电动调节,但是传统的后视镜无论是通过手动和自动调节,汽车后视镜的整个外框架与连接轴一体化设计,这样当后视镜连接轴断裂时,无法对后视镜调整结构的位置进行更换,需要整体更换后视镜,这就导致维修成本较高,并且后视镜外框一体化的结构设计,一旦外壳损坏,也需要对整个后视镜进行更换,使用成本较高,为此,通过设置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通过设置的后视镜外壳结构和内框结构,形成分体式的结构设计,这样内框结构与外框结构相对分离,使用者将后视镜片安装在内框结构内,这样在外框结构在行驶过程中损坏时,使用者只需对外框进行更换,内框可继续使用,无需整体更换,降低使用成本,并且通过限位结构的卡合,对内框进行限位,保证内框安装后的稳定性,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通过设置的连接结构,将后车镜与车体连接,这样在后车镜连接处断裂时,单独对连接结构进行更换即可,便于日常维修。
[0006]为达到本技术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包括:
[0007]后镜外壳组件,包括设置的外壳体、固定在所述外壳体内的限位圆柱和开设在所述外壳体侧壁的安装孔;
[0008]内框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的内框架、固定在所述内框架两侧壁的固定片和开设在所述固定片表面的限位孔;
[0009]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一侧的连接架、开设在所述连接架一侧的螺纹孔、开设在所述连接架侧面,并与所述螺纹孔同一侧的连接孔、连接在所述连接孔内的橡胶绳、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螺母和固定在所述连接架另一侧壁,并与所述螺母连接的螺纹杆。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安装孔,并通过所述螺母锁紧。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片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所述固定片固定在所述外壳体的侧壁,所述固定片与限位圆柱一一对应。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三角缓冲板和连接在所述三角缓冲板底面的减震弹簧。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三角缓冲板的顶面与所述内框架的底面接触,所述减震弹簧设置有三个,并且三个减震弹簧分别分布在三角缓冲板的三个拐角处。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内框架顶面的遮挡片、固定在所述遮挡片底面的安装条和开设在所述安装条表面的通孔。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锁住遮挡片与所述内框架的形状相同,所述遮挡片的内径小于所述内框架的内径,并且所述遮挡片与所述内框架的顶面贴合。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内框架侧壁的锁紧安装框、依次贯穿所述锁紧安装框与所述内框架的锁紧杆、固定在所述锁紧杆表面,并位于所述锁紧安装框内侧的圆盘、将圆盘与所述锁紧安装框连接的张紧弹簧和开设在所述内框架顶面的插孔。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条卡入至所述插孔内,并且所述通孔与所述锁紧杆相互卡合。
[0018]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锁紧组件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所述锁紧组件分别与两个安装条一一对应。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20]设置的灌装结构进行洗发水灌装,通过设置的后视镜外壳结构和内框结构,形成分体式的结构设计,这样内框结构与外框结构相对分离,使用者将后视镜片安装在内框结构内,这样在外框结构在行驶过程中损坏时,使用者只需对外框进行更换,内框可继续使用,无需整体更换,降低使用成本,并且通过限位结构的卡合,对内框进行限位,保证内框安装后的稳定性,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通过设置的连接结构,将后车镜与车体连接,这样在后车镜连接处断裂时,单独对连接结构进行更换即可,便于日常维修,在具体使用时,内框架放置在外壳体内,并将限位圆柱与相对应的限位孔进行卡合,将内框架进行限位,这样防止内框架在使用时在外壳体内晃动,保持内框架使用的稳定性,使用者将后视镜片安装在内框架内,即可进行使用,这样外壳体和内框架相对分离,在外壳体损坏时,使用者将内框架拆卸分离,单独对外壳体进行更换即可,当内框架损坏,单独将内框架更换即可,这样的结构设计保证外壳体和内框架出现一个损坏时,无需整体更换,降低维修成本,并且连接架通过螺纹孔与车体连接,通过螺纹杆贯穿安装孔,并使用螺母进行锁紧,这样使用者可单独对连接组件进行拆卸,进行单独更换,这样后视镜外框、后视镜内框和后视镜的连接结构形成三段式的分离设计,进行单独更换。
附图说明
[0021]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示出了本技术图1中锁紧组件的放大结构图。
[0023]图3示出了本技术图1中连接组件的放大结构图。
[0024]图4示出了本技术图1中遮挡组件的放大结构图;
[0025]图5示出了本技术图1中减震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100、后镜外壳组件;110、外壳体;120、限位圆柱;130、安装孔;200、内框组件;210、内框架;220、固定片;230、限位孔;300、连接组件;310、连接架;320、螺纹孔;330、连接孔;340、橡胶绳;350、螺母;360、螺纹杆;400、减震组件;410、三角缓冲板;420、减震弹簧;500、遮挡组件;510、遮挡片;520、安装条;530、通孔;600、锁紧组件;610、锁紧安装框;620、锁紧杆;630、圆盘;640、张紧弹簧; 650、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镜外壳组件,包括设置的外壳体、固定在所述外壳体内的限位圆柱和开设在所述外壳体侧壁的安装孔;内框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的内框架、固定在所述内框架两侧壁的固定片和开设在所述固定片表面的限位孔;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一侧的连接架、开设在所述连接架一侧的螺纹孔、开设在所述连接架侧面,并与所述螺纹孔同一侧的连接孔、连接在所述连接孔内的橡胶绳、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螺母和固定在所述连接架另一侧壁,并与所述螺母连接的螺纹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安装孔,并通过所述螺母锁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所述固定片固定在所述外壳体的侧壁,所述固定片与限位圆柱一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三角缓冲板和连接在所述三角缓冲板底面的减震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缓冲板的顶面与所述内框架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嘉一汽车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