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弹簧以及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415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7:5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气弹簧以及减震器。空气弹簧包括活塞和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能够在所述活塞的外表面处的工作行程中与所述活塞接触,所述工作行程处于下极限点与上极限点之间,在所述活塞的外表面的上极限点上方还设有补偿点,在上极限点与补偿点之间为补偿行程,所述补偿行程的斜率至少部分地大于所述工作行程的斜率。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气弹簧能够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弹簧以及减震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弹簧以及带有这样的空气弹簧的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作为代步工具人们希望汽车具有很好的乘坐舒适性以减缓汽车行驶在不平路面上的颠簸,同时还希望汽车有很好的操纵稳定性,防止汽车在起步加速或减速制动及高速过弯时的车身倾斜摇晃,汽车悬架系统的优劣则担当着保障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重要角色。汽车悬架系统是连接车轮与车身的弹性结构,其主要部件之一为减震器。
[0003]在汽车悬架系统保证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过程中,减震器的刚度和强度就起到很大的作用。现有的减震器使用空气弹簧来缓冲、减振和保持车身姿态平稳。空气弹簧布置在车辆的底盘与车身之间。空气弹簧包括活塞和减震弹簧,减震弹簧长时间使用后容易老化。
[0004]所以,很有必要针对包括上述这些情况在内的现有问题或弊端进行充分研究,以便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空气弹簧,其能够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空气弹簧,包括活塞和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能够在所述活塞的外表面处的工作行程中与所述活塞接触,所述工作行程处于下极限点与上极限点之间,在所述活塞的外表面的上极限点上方还设有补偿点,在上极限点与补偿点之间为补偿行程,所述补偿行程的斜率至少部分地大于所述工作行程的斜率。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空气弹簧,所述工作行程的长度由所述空气弹簧的调节高度确定。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的调节高度由整车高度确定。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空气弹簧,所述补偿行程的斜率大于所述工作行程在所述上极限点处的斜率。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空气弹簧,所述补偿行程的斜率大于所述工作行程的斜率。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空气弹簧,所述补偿行程的斜率大于所述工作行程在所述上极限点处的斜率1

30%。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空气弹簧,所述补偿行程的斜率大于所述工作行程在所述上极限点处的斜率2

3%。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空气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为橡胶皮囊。
[0014]此外,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有这样的空气弹簧的减震器。由于该减震器带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弹簧,因此能够具有如上面所述的优点。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减震器,所述减震器还包括减震器筒,所述空气弹簧围绕所述减震器筒设置。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将补偿行程的斜率设置成至少部分地大于工作行程的斜率能够至少部分地补偿在减震弹簧长时间使用后所导致的空气弹簧的刚度衰退,从而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7]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除非另有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图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空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容易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专利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结合图1示出,其中可看出:空气弹簧包括活塞1和减震弹簧2,所述减震弹簧能够在所述活塞的外表面处的工作行程中与所述活塞接触,所述工作行程处于下极限点A与上极限点B之间。在所述活塞的外表面的上极限点上方还设有补偿点C,在上极限点B与补偿点C之间为补偿行程,所述补偿行程的斜率至少部分地大于所述工作行程的斜率。在如图所示的截面中,在该平面中建立坐标系,设向上为x轴正方向并且向左为y轴正方向,本文中的“斜率”在该坐标系中来理解。
[0020]在空气弹簧的工作过程中,空气弹簧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具体地,减震弹簧的自由端带动活塞的自由端沿着减震器的减震器筒上下移动,在此期间减震弹簧与活塞的外表面接触,并且接触点处于变化中。该过程也可理解为减震弹簧在活塞的外表面处“滚动”。减震弹簧与活塞在所述活塞的外表面处的接触点的集合即为工作行程。下极限点是减震弹簧与活塞在所述活塞的外表面处的最下方的接触点;上极限点是减震弹簧与活塞在所述活塞的外表面处的最上方的接触点。也就是说,减震弹簧与活塞的接触范围处于所述活塞的外表面处的上极限点与下极限点之间。
[0021]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工作行程的“上极限点”和“下极限点”的位置是对应于附图中的方位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相应地变化。在其他应用场景中,“上极限点”和“下极限点”的相对位置可能会交换,例如“上极限点”处于下方而“下极限点”处于上方。因此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上极限点上方”也可以理解为在上极限点处远离下极限点的方向。
[0022]示例性地,在所述下极限点A与所述上极限点B之间的工作行程的斜率从所述下极限点A到所述上极限点B逐渐增大,从而至少部分地补偿由于减震弹簧被拉伸或者膨胀所导
致的刚度降低。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工作行程的长度由所述空气弹簧的调节高度确定。此外,所述空气弹簧的调节高度由整车高度确定。空气弹簧的作用之一就是调整整车高度,在整车开发之初首先设计整车高度,在整车高度目标值确定之后空气弹簧的调节高度随之确定,据此空气弹簧的工作行程、即减震弹簧在活塞的外表面处的工作行程也随之确定。也就是说,在整车高度确定之后,减震弹簧在活塞的外表面处的工作行程唯一且固定。在此之后的空气弹簧的设计工作、例如调试匹配和台架验证都是围绕该工作行程展开的。在整车高度要求不变的情况下,该工作行程也不会改变。
[0024]专利技术人在开发的过程中发现,减震弹簧长时间使用后容易老化,例如表现为弹性下降,即相比于之前需要更多的变形来产生相同的弹性力。在相同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减震弹簧老化后会造成空气弹簧的体积增大,这就导致空气弹簧的刚度衰退,因此导致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下降。对此,过去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0025]专利技术人在开发的过程中又发现,减震弹簧在老化之后会滚动超出工作行程的范围,即减震弹簧与活塞在所述活塞的外表面处的上极限点上方接触。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创造性地设立了补偿行程并且设置补偿行程的斜率至少部分地大于所述工作行程的斜率,使得在补偿行程中空气弹簧的有效气压截面直径增大,因此提高了空气弹簧的刚度,从而对空气弹簧由于减震弹簧老化所造成的刚度衰退进行补偿,甚至完全抵消由于减震弹簧老化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0026]减震弹簧可以为橡胶件,例如构造为橡胶皮囊。橡胶皮囊在长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包括活塞(1)和减震弹簧(2),所述减震弹簧能够在所述活塞的外表面处的工作行程中与所述活塞接触,所述工作行程处于下极限点(A)与上极限点(B)之间,在所述活塞的外表面的上极限点上方还设有补偿点(C),在上极限点与补偿点之间为补偿行程,所述补偿行程的斜率至少部分地大于所述工作行程的斜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行程的长度由所述空气弹簧的调节高度确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的调节高度由整车高度确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行程的斜率大于所述工作行程在所述上极限点处的斜率。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甜姚群飞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