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导叶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055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轮导叶夹具,其包括底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底板通过第一螺栓连接,第一夹板和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凹槽,第一螺栓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调节第一凹槽的槽宽,第二夹板与和底板通过第二螺栓连接,第二夹板与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凹槽,第二螺栓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调节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第一凹槽用于夹持涡轮导叶的上缘板,第二凹槽用于夹持下缘板;或者,第一凹槽用于夹持下缘板,第二凹槽用于夹持上缘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涡轮导叶夹具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第一螺栓调节第一凹槽的槽宽,第二螺栓调节第二夹板的位置,应用便捷,夹持稳固。免除人工手扶固定及调整涡轮导叶,降低人力成本,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轮导叶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涡轮导叶夹具。

技术介绍

[0002]为实现航空发动机气动参数的测试,常须在高压涡轮导叶上安装测试传感器,并使用焊接设备将测试传感器在高压涡轮导叶上进行焊接固定。当前,进行高压涡轮导叶测试布线过程中至少需要两名操作者,需要一位操作者一手持焊接工具,一手持焊接耗材,开展焊接作业;还需要另一位手扶导叶稳固导叶,以便于焊接测试传感器,人力成本较高。另外,由于高压涡轮导叶存在多处锐边及尖角,操作者手持导叶作业过程中,即使佩戴手套也极易发生戳伤、划伤手掌的情况,非常不利于操作人员安全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涡轮叶片在测试布线过程中至少需要两名操作者导致人力成本较高;且不利于操作人员安全作业的缺陷,提供一种涡轮导叶夹具。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涡轮导叶夹具,所述涡轮导叶夹具包括:
[0006]底板;
[0007]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底板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螺栓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改变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宽;
[0008]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与和所述底板通过第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螺栓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改变所述第二夹板和所述第一夹板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
[0009]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夹持所述涡轮导叶的上缘板,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夹持所述涡轮导叶的下缘板;或者,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夹持所述涡轮导叶的下缘板,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夹持所述涡轮导叶的上缘板。
[00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方面,通过第一螺栓调节第一凹槽的槽宽,第二螺栓调节第二夹板的位置,便于操作,应用便捷,另外,利用涡轮导叶夹具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夹持涡轮导叶一侧的上缘板和下缘板,夹持稳固。第二方面,在安装测试传感器时免除人工手扶固定及调整涡轮导叶,降低人力成本。第三方面,涡轮导叶被夹持时,涡轮导叶仅一侧上下缘板的少量结构处于被夹持状态,操作者可以在除涡轮导叶中靠近底板的区域外,开展测试传感器焊接安装工作,具有宽松的操作空间。第四方面,通过涡轮导叶夹具夹持涡轮导叶,无需操作者手持导叶,安全性高。
[0011]较佳地,所述第一夹板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压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凹槽。
[00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凹槽由第一压板的下表面、第一侧板的侧面和底板的上表面围合形成,第一凹槽中的两个槽面为第一压板的下表面和第一侧板的侧面,第一压板和第一侧板可以预先设置好,有利于提高涡轮导叶夹具的装配效率。
[0013]较佳地,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一侧板呈预设角度设置,第一压板用于限制所述涡轮导叶在第一方向的位移,所述第一侧板用于限制所述涡轮导叶在第二方向的位移。
[0014]较佳地,所述底板上开设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螺纹孔将所述第一夹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0015]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底板上预先设置好第一螺纹孔,第一侧板上预先设置好第一连接孔,便于后期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另外,通过第一螺栓将第一夹板安装在底板上,便于拆装。
[0016]较佳地,所述第二夹板包括第二压板、第二侧板和抵接板,所述抵接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侧端面,所述第二压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抵接板和所述底板依次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凹槽。
[001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二凹槽由第二压板的下表面、第二侧板的侧面、抵接板的上表面和底板的上表面依次围合形成,第二夹板安装于底板的侧端面,即可形成第二凹槽,应用便捷,且装配效率高。
[0018]较佳地,所述底板的侧端面开设第二螺纹孔,所述抵接板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将所述第二夹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0019]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底板上预先设置好第二螺纹孔,抵接板上预先设置好第二连接孔,便于后期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另外,通过第二螺栓将第二夹板安装在底板的侧边,便于拆装。
[0020]较佳地,所述涡轮导叶夹具包括底座和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
[0021]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涡轮导叶被涡轮导叶夹具夹持后,由于调节支架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调节调节支架的转动方向,即可调节被夹持涡轮导叶的位置,调整被夹持涡轮导叶的位置时,调节方便。
[0022]较佳地,所述调节支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第一球头实现转动连接。
[0023]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调整第一球头的角度,即可调整调节支架的转动方向,进而调整被夹持涡轮导叶的位置,便于操作人员操作。
[0024]较佳地,所述调节支架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第二球头实现转动连接。
[0025]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调整第二球头的角度,即可调整底板的方向,进而调整被夹持涡轮导叶的位置,便于操作人员操作。
[0026]较佳地,所述底板上开设沉头孔,所述第二球头上设有第三螺纹孔,第三螺栓穿过所述沉头孔和所述第三螺纹孔将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球头连接,所述第三螺栓低于所述底板的第一表面。
[002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涡轮导叶被涡轮导叶夹具夹持时,由于第三螺栓低于底板的第一表面,即第三螺栓低于底板的上表面,防止第三螺栓对涡轮导叶造成磨损,保护涡轮导叶。
[0028]较佳地,所述调节支架包括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
之间转动连接。
[0029]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调整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之间的角度,即可调整底板的方向,进而调整被夹持涡轮导叶的位置,便于操作人员操作。
[0030]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第一方面,通过第一螺栓调节第一凹槽的槽宽,第二螺栓调节第二夹板的位置,便于操作,应用便捷,另外,利用涡轮导叶夹具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夹持涡轮导叶一侧的上缘板和下缘板,夹持稳固。第二方面,在安装测试传感器时免除人工手扶固定及调整涡轮导叶,降低人力成本。第三方面,涡轮导叶被夹持时,涡轮导叶仅一侧上下缘板的少量结构处于被夹持状态,操作者可以在除涡轮导叶中靠近底板的区域外,开展测试传感器焊接安装工作,具有宽松的操作空间。第四方面,通过涡轮导叶夹具夹持涡轮导叶,无需操作者手持导叶,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涡轮导叶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底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导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导叶夹具包括:底板;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底板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螺栓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改变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宽;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与和所述底板通过第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螺栓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改变所述第二夹板和所述第一夹板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夹持所述涡轮导叶的上缘板,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夹持所述涡轮导叶的下缘板;或者,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夹持所述涡轮导叶的下缘板,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夹持所述涡轮导叶的上缘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导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压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凹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导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一侧板呈预设角度设置,第一压板用于限制所述涡轮导叶在第一方向的位移,所述第一侧板用于限制所述涡轮导叶在第二方向的位移。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导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开设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程李成诚李晓昂陈孝根周夕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