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300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轨道组件,轨道组件上可滑动地设置有运输板,内饰件设置在运输板上,支架上还设置有位于轨道组件上方的第一矫形模具,第一矫形模具的端部形成有开口,开口处固定有滑动板,滑动板上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矫形模具,模具体上方可上下位移地设置有盖合模具,当盖合模具盖合在模具体内时,滑动板上形成有开口,支架上还设置有位于轨道组件下方的第一气缸,使得第一气缸能够将运输板推送至开口内,以利用第二矫形模具将内饰件推入第一矫形模具内;解决了内饰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容易变形,而现有的矫形设备较为复杂,且不能有效进行批量处理,矫形效率较低的问题。矫形效率较低的问题。矫形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加工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汽配生产领域,需要对汽车内饰件进行加工处理,一些塑料内饰件经注塑成型后,需要经过打磨、喷涂等工艺,以形成最终产品,一些内饰件由于较薄,在坯体注塑成型后进行后续工艺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的情况,因此,需要在后续进行矫形处理,现有的矫形设备较为复杂,且不能有效进行批量处理,矫形效率较低。
[0003]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对汽车内饰件进行批量矫形处理,提高矫形效率的矫形装置是本专利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解决了内饰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容易变形,而现有的矫形设备较为复杂,且不能有效进行批量处理,矫形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轨道组件,所述轨道组件上可滑动地设置有运输板,内饰件设置在所述运输板上,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轨道组件上方的第一矫形模具,所述第一矫形模具的端部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固定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矫形模具,使得所述第二矫形模具和所述第一矫形模具对接后形成模具体,所述模具体上方可上下位移地设置有盖合模具,当所述盖合模具盖合在所述模具体内时,使得其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内饰件相配合的模腔,所述滑动板上形成有开口,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轨道组件下方的第一气缸,使得所述第一气缸能够将所述运输板推送至所述开口内,以利用所述第二矫形模具将所述内饰件推入所述第一矫形模具内。
[0006]优选地,所述运输板上形成有孔洞,所述孔洞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孔洞内设置有与所述弹簧相连接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运输板的上方,位于所述运输板上方的所述定位块上形成有斜面结构,当所述第二矫形模具位移时能够挤压所述斜面结构,以将所述定位块推入所述孔洞内。
[0007]优选地,所述孔洞、所述弹簧和所述定位块组成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的数量不少于2组。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矫形模具上固定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矫形模具相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支架上固定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盖合模具相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盖合模具内形成有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内形成有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的两端延伸至所述盖合模具的外部。
[0011]优选地,所述盖合模具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管道相连通的水泵。
[0012]优选地,所述轨道组件包括支架体,所述支架体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多个辊筒,皮带环绕连接多个所述辊筒,使得所述运输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皮带相接触。
[0013]优选地,所述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还包括加热仓,所述轨道组件至少部分贯穿所述加热仓。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所述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轨道组件,所述轨道组件上可滑动地设置有运输板,内饰件设置在所述运输板上,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轨道组件上方的第一矫形模具,所述第一矫形模具的端部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固定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矫形模具,使得所述第二矫形模具和所述第一矫形模具对接后形成模具体,所述模具体上方可上下位移地设置有盖合模具,当所述盖合模具盖合在所述模具体内时,使得其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内饰件相配合的模腔,所述滑动板上形成有开口,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轨道组件下方的第一气缸,使得所述第一气缸能够将所述运输板推送至所述开口内,以利用所述第二矫形模具将所述内饰件推入所述第一矫形模具内。在作业过程中,将内饰板放置在运输板上,通过轨道组件将运输板运输至滑动板上开口的下方,通过移动运输板,将内饰件位移至滑动板的上方,通过移动第二矫形模具,将内饰件推送至第一矫形模具内,使得第一矫形模具和第二矫形模具对接,通过移动盖合模具,使得其将内饰件压紧在模具内,完成内饰件的矫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解决了内饰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容易变形,而现有的矫形设备较为复杂,且不能有效进行批量处理,矫形效率较低的问题。
[001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的第二视角下的结构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中定位块的结构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的侧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支架;2

轨道组件;3

第一气缸;4

第一矫形模具;5

运输板;6

第二矫形模具;7

滑动板;8

第二气缸;9

内饰件;11

盖合模具;12

水泵;13

定位块;14

加热仓;15

第三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4]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所述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包括支架1和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的轨道组件2,所述轨道组件2上可滑动地设置有运输板5,内饰件9设置在所述运输板5上,所述支架1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轨道组件2上方的第一矫形模具4,所述第一矫形模具4的端部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固定有滑动板7,所述滑动板7上
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矫形模具6,使得所述第二矫形模具6和所述第一矫形模具4对接后形成模具体,所述模具体上方可上下位移地设置有盖合模具11,当所述盖合模具11盖合在所述模具体内时,使得其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内饰件9相配合的模腔,所述滑动板7上形成有开口,所述支架1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轨道组件2下方的第一气缸3,使得所述第一气缸3能够将所述运输板5推送至所述开口内,以利用所述第二矫形模具6将所述内饰件9推入所述第一矫形模具4内。在作业过程中,将内饰板放置在运输板上,通过轨道组件将运输板运输至滑动板上开口的下方,通过移动运输板,将内饰件位移至滑动板的上方,通过移动第二矫形模具,将内饰件推送至第一矫形模具内,使得第一矫形模具和第二矫形模具对接,通过移动盖合模具,使得其将内饰件压紧在模具内,完成内饰件的矫形。本专利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包括支架(1)和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的轨道组件(2),所述轨道组件(2)上可滑动地设置有运输板(5),内饰件(9)设置在所述运输板(5)上,所述支架(1)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轨道组件(2)上方的第一矫形模具(4),所述第一矫形模具(4)的端部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固定有滑动板(7),所述滑动板(7)上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矫形模具(6),使得所述第二矫形模具(6)和所述第一矫形模具(4)对接后形成模具体,所述模具体上方可上下位移地设置有盖合模具(11),当所述盖合模具(11)盖合在所述模具体内时,使得其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内饰件(9)相配合的模腔,所述滑动板(7)上形成有开口,所述支架(1)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轨道组件(2)下方的第一气缸(3),使得所述第一气缸(3)能够将所述运输板(5)推送至所述开口内,以利用所述第二矫形模具(6)将所述内饰件(9)推入所述第一矫形模具(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板(5)上形成有孔洞,所述孔洞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孔洞内设置有与所述弹簧相连接的定位块(13),所述定位块(13)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运输板(5)的上方,位于所述运输板(5)上方的所述定位块(13)上形成有斜面结构,当所述第二矫形模具(6)位移时能够挤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明东刘英辉
申请(专利权)人:华孚精密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