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IM+CAM在空间异形曲面钢结构数字化加工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2939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5:02
一种BIM+CAM在空间异形曲面钢结构数字化加工中的应用,涉及钢构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深化设计、构件制作阶段和构件运输阶段;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用性强,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不但可以使用BIM+CAM方法设计计算空间异形曲面钢结构,使得钢架构加工符合设计要求,而且降低空间异形曲面钢结构在后期运输中产生形变的纪律,便于后期施工。于后期施工。于后期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IM+CAM在空间异形曲面钢结构数字化加工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构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BIM+CAM在空间异形曲面钢结构数字化加工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建筑体系中,钢结构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目前大部分的钢结构都是采用常规的箱、梁、柱以及其它的钢构件设计完成后,在工厂车间内加工完成,然后用于现场安装就可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建筑来说,如某工程建筑体型新颖,呈类圆、非线性、双曲面、大拇指形状,整体外框架为钢结构,钢结构设计复杂多变,外框圆柱作为造型和传力的载体,设计规格为D1000*50,沿高度方向为弧形布置,空间角度各异安装难度极大;主楼结构的南侧边庭结构,主体为弧形箱型构件和弧形组合水平桁架等组成,整体外形为向内靠拢,结构高度高,跨度大,安装过程中结构易产生变形失稳,同时该工程钢结构曲形设计部位复杂,异形构件数量多,门头结构为空间弯扭曲面拱形结构形式,通过板式结构形成封闭式箱体构造,边庭底部设置两条空间曲型坡道,坡道由中间箱型结构和两侧梯型结构组成,造型控制难度大,钢结构顶部设置双层内外不规则球形穹顶,净高 85m,最大跨度 33m,整体变形控制要求高。
[0003]该工程主体结构南侧和北侧各分布一座钢拱桥门头拱桥结构,为空间异型曲面拱形结构形式,所有板式结构均为空间弯扭,这种弯扭构件截面随着高度的增加在逐渐变宽;在边庭结构范围内,设置一条蛇形坡道,结构主体也由多个箱型和梯形式弯扭构件组成,这些空间弯扭结构的曲型构件加工制作有很大的难度,单独开模成本巨大,而且这些异形钢结构运输不便,运输时产生形变后难以按安装,影响后续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BIM+CAM 在空间异形曲面钢结构数字化加工中的应用,通过将BIM+CAM技术应用于钢结构加工中,使得钢构件的加工精度得到保证。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BIM+CAM 在空间异形曲面钢结构数字化加工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深化设计根据钢结构构件的特点用使用BIM 技术建立精准三维模型,然后根据模型数据分析及现场安装的实际条件,将空间异形弯扭结构的加工及安装进行分段划分;针对曲形构件在 BIM 软件中进行二次深化设计,构件深化模型,深化模型包括外形及内部构造详细的定位和零件形式,通过软件反复进行尺寸校核,部分弯扭构件采用犀牛、CAD 等软件进行再次建模确保构件的精确性;S2、构件制作阶段根据 Fastcam 下料单,使用专用加工装置进行弯扭构件的壁板加工成型;壁板加
工成型后,曲面钢箱梁节段组装根据 BIM 三维模型进行分段模拟安装,明确组装工艺流程,提高组装精度,确保曲型构件加工的精确性;针对弯扭构件加工过程,在BIM 三维模型具体展示施工工艺重点部位控制措施,以确保车间构件加工及安装精度与坡口方向等;S3、构件运输阶段针对弯扭钢构件,利用 BIM 技术模拟运输形式,提前制定固定装置及运输方案,确保途中构件的稳定性,保证构件精度。
[0006]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所述的专用加工装置包括冲压机、支撑台、下压板、上压板、塑形装置、定位装置、限位装置、固定板和限位装置,支撑台一端与冲压机相连接,支撑台设置在冲压机连杆的正下方,支撑台上方设有下压板,冲压机连杆的下端设有上压板,下压板的上方和上压板的下方上均设有塑形装置,各塑形装置上均设有定位装置,支撑台侧面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限位装置。
[0007]所述下压板的下部面与支撑台的上部面相连接,下压板的上部面均匀且平行分布若干下插口,各下插口结构相同,各下插口的内壁上均匀且平行分布有下环形槽,各下环形槽结构相同,各下插口的一端均设有下填充孔,下填充孔贯穿下压板的侧面与下插口的内壁面,各下填充孔内均设有密封塞,各下填充孔的上方均设有下固定孔,下固定孔设置在下插口的两端,下插口两端的下固定孔对称设置,下固定孔贯穿下压板的侧面与下插口的内壁面,两对应的下固定孔内设有固定栓,固定栓穿过两下固定孔。
[0008]所述上压板的上部面与冲压机连杆的下端相连接,上压板的下部面均匀且平行分布若干上插口,各上插口结构相同,各上插口的内壁上均匀且平行分布有上环形槽,各上环形槽结构相同,各上插口的一端均设有上填充孔,上填充孔贯穿上压板的侧面与上插口的内壁面,各上填充孔内均设有密封塞,各上填充孔的上方均设有上固定孔,上固定孔设置在上插口的两端,上插口两端的上固定孔对称设置,上固定孔贯穿上压板的侧面与上插口的内壁面,两对应的上固定孔内设有固定栓,固定栓穿过两上固定孔。
[0009]所述塑形装置由压模板、连接块和连接板构成,压模板一侧对称设有两个结构相同的连接块,两连接块上均设有卡槽,两连接块一端与压模板相连接,两连接块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与压模板平行设置,两连接块之间的压模板上设有穿孔,穿孔贯穿压模板,穿孔上设有滑槽,穿孔的侧面与滑槽的内壁向连通,穿孔上设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由连接轴、定位环和定位翅片构成,连接轴的下端设置在穿孔内,连接轴在穿孔内一端的侧面设有定位环,定位环侧内壁与连接轴的侧面相连接,定位环设置在滑槽内,连接轴另一端设置在两连接块之间,连接轴在两连接块之间一端的侧面设有至少两个定位翅片,两定位翅片结构相同,定位翅片的一端与连接轴的侧面相连接,对应的两定位翅片的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侧定位翅片之间设有定位槽,定位槽轴向贯穿连接轴。
[0010]所述固定板一侧与支撑台的侧面相连接,固定板的上部面设有T型槽,T型槽内设有两个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由丝杠、卡环、卡块和固定环构成,丝杠下端设置在T型槽内,丝杠下底面设有卡块,卡块的上部面与丝杠的下底面相连接,卡块的上方设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固定环的内螺纹与丝杠的外螺纹相互螺纹连接,固定环设置在固定板上方,丝杠的上端设有卡环,卡环套在丝杠上,卡环与丝杠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轴承的外侧面与卡环的内壁面相连接,轴承的内壁面与丝杠的侧面相连接,卡环的侧面环形设有固定
槽。
[0011]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底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固定杆、伸缩杆、限位板、紧固装置和气囊,底板为长方形结构,底板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的一侧面与底板的一侧面铰接,第二夹板的一侧面与底板的另一侧面铰接,底板上方设有伸缩杆和紧固装置,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均设有固定杆、限位板和气囊。
[0012]所述底板上部面一侧设有两个固定螺栓,底板上部面另一侧设有两个固定螺栓,底板两侧的固定螺栓对称设置,底板两侧的固定螺栓上均设有紧固装置,底板两侧的固定螺栓之间对称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之间均匀分布有伸缩杆,紧固装置由滑板和挡板构成,滑板上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孔,两限位孔均贯穿滑板的上部面与下部面,滑板上部面的一侧设有挡板,挡板与滑板呈L型设置,挡板的下部面与滑板的上部面相连接。
[0013]所述第一夹板上部面均匀分布有连接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IM+CAM 在空间异形曲面钢结构数字化加工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深化设计根据钢结构构件的特点用使用BIM 技术建立精准三维模型,然后根据模型数据分析及现场安装的实际条件,将空间异形弯扭结构的加工及安装进行分段划分;针对曲形构件在 BIM 软件中进行二次深化设计,构件深化模型,深化模型包括外形及内部构造详细的定位和零件形式,通过软件反复进行尺寸校核,部分弯扭构件采用犀牛、CAD 等软件进行再次建模确保构件的精确性;S2、构件制作阶段根据 Fastcam 下料单,使用专用加工装置进行弯扭构件的壁板加工成型;壁板加工成型后,曲面钢箱梁节段组装根据 BIM 三维模型进行分段模拟安装,明确组装工艺流程,提高组装精度,确保曲型构件加工的精确性;针对弯扭构件加工过程,在BIM 三维模型具体展示施工工艺重点部位控制措施,以确保车间构件加工及安装精度与坡口方向等;S3、构件运输阶段针对弯扭钢构件,利用 BIM 技术模拟运输形式,提前制定固定装置及运输方案,确保途中构件的稳定性,保证构件精度。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BIM+CAM 在空间异形曲面钢结构数字化加工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的专用加工装置包括冲压机(1)、支撑台(2)、下压板(5)、上压板(6)、塑形装置、定位装置、限位装置、固定板(3)和限位装置,支撑台(2)一端与冲压机(1)相连接,支撑台(2)设置在冲压机(1)连杆的正下方,支撑台(2)上方设有下压板(5),冲压机(1)连杆的下端设有上压板(6),下压板(5)的上方和上压板(6)的下方上均设有塑形装置,各塑形装置上均设有定位装置,支撑台(2)侧面设有固定板(3),固定板(3)上设有限位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异形曲面钢结构BIM+CAM数字化加工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5)的下部面与支撑台(2)的上部面相连接,下压板(5)的上部面均匀且平行分布若干下插口(9),各下插口(9)结构相同,各下插口(9)的内壁上均匀且平行分布有下环形槽(12),各下环形槽(12)结构相同,各下插口(9)的一端均设有下填充孔(10),下填充孔(10)贯穿下压板(5)的侧面与下插口(9)的内壁面,各下填充孔(10)内均设有密封塞(8),各下填充孔(10)的上方均设有下固定孔(11),下固定孔(11)设置在下插口(9)的两端,下插口(9)两端的下固定孔(11)对称设置,下固定孔(11)贯穿下压板(5)的侧面与下插口(9)的内壁面,两对应的下固定孔(11)内设有固定栓(7),固定栓(7)穿过两下固定孔(1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异形曲面钢结构BIM+CAM数字化加工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6)的上部面与冲压机(1)连杆的下端相连接,上压板(6)的下部面均匀且平行分布若干上插口(13),各上插口(13)结构相同,各上插口(13)的内壁上均匀且平行分布有上环形槽(16),各上环形槽(16)结构相同,各上插口(13)的一端均设有上填充孔(14),上填充孔(14)贯穿上压板(6)的侧面与上插口(13)的内壁面,各上填充孔(14)内均设有密封塞(8),各上填充孔(14)的上方均设有上固定孔(15),上固定孔(15)设置在上插口(13)的两端,上插口(13)两端的上固定孔(15)对称设置,上固定孔(15)贯穿上压板(6)的侧面与上插
口(13)的内壁面,两对应的上固定孔(15)内设有固定栓(7),固定栓(7)穿过两上固定孔(1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异形曲面钢结构BIM+CAM数字化加工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装置由压模板(17)、连接块(18)和连接板(19)构成,压模板(17)一侧对称设有两个结构相同的连接块(18),两连接块(18)上均设有卡槽(20),两连接块(18)一端与压模板(17)相连接,两连接块(18)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板(19),连接板(19)与压模板(17)平行设置,两连接块(18)之间的压模板(17)上设有穿孔(21),穿孔(21)贯穿压模板(17),穿孔(21)上设有滑槽(22),穿孔(21)的侧面与滑槽(22)的内壁向连通,穿孔(21)上设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由连接轴(23)、定位环(24)和定位翅片(26)构成,连接轴(23)的下端设置在穿孔(21)内,连接轴(23)在穿孔(21)内一端的侧面设有定位环(24),定位环(24)侧内壁与连接轴(23)的侧面相连接,定位环(24)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李萌陈贺马逸群赵双全刘小杰董佳节费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亚泰智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