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241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墙体几何参数;通过Tekla的墙体生成器生成墙体轮廓点和洞口轮廓点;获取配筋属性参数;将与洞口同心且以圆形钢筋的半径为半径的圆周按照U形钢筋的数量进行等分,标记出等分点;在一个预定的等分点处创建可绕洞口的周向进行旋转的工作平面;通过Tekla的钢筋生成器生成对应的U形钢筋轮廓,然后将工作平面依次旋转至其余的等分点处,分别生成对应的U形钢筋轮廓;通过Tekla的钢筋生成器将所有等分点依次连接形成圆形钢筋轮廓;将圆形钢筋轮廓和所有U形钢筋轮廓进行合并处理,从而得到圆形洞口配筋模型。圆形洞口配筋模型。圆形洞口配筋模型。

Model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of reinforcement of circular opening based on Tekla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信息模型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市面上钢筋工程算量软件对于洞口配筋建模依据平法而走,当遇见厚墙厚板复杂钢筋工程建模时不足以精确完成建模,尤其当洞口配筋为8排钢筋,10排钢筋时,从而导致提取的钢筋工程量不准确,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0003]Tekla是一款平台性BIM设计软件,可以自由布置钢筋,具有强大的混凝土、钢筋三维建模及二维出图功能。但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Tekla更倾向于提供底层建模功能,对于特定的结构类型,如果仅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三维建模及二维出图目标,需要用户的大量手动修改和重复性操作。Tekla虽然手工可以满足矩形等方正形状洞口的配筋建模需求,但无法对圆形洞口处的圆形钢筋及U形钢筋进行排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精准的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0006]<方案一>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方法,用于对复杂钢筋工程中的圆形洞口处的配筋进行建模,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S1,通过winform窗体获取需要进行配筋处理的墙体的墙体几何参数,墙体几何参数包括墙体轮廓尺寸、洞口几何尺寸以及洞口中心点;
[0009]步骤S2,根据获取的墙体几何参数,通过Tekla平台中的墙体生成器生成墙体轮廓点和洞口轮廓点;
[0010]步骤S3,通过winform窗体获取配筋属性参数,配筋参数包括圆形钢筋属性参数以及U形钢筋属性参数,圆形钢筋属性参数至少包含有圆形钢筋的尺寸、级别、编号、半径以及保护层厚度,U形钢筋属性参数至少包含有U形钢筋的尺寸、级别、编号、数量、保护层厚度以及距离洞口边界反向伸出长度;
[0011]步骤S4,将与洞口同心且以圆形钢筋的半径为半径的圆周按照U形钢筋的数量进行等分,标记出等分点;
[0012]步骤S5,在一个预定的等分点作为初始等分点处创建可绕洞口的周向进行旋转的工作平面,工作平面以洞口中心点为坐标原点、以洞口的半径方向为x轴正方向、以洞口厚度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
[0013]步骤S6,根据U形钢筋属性参数,通过Tekla平台中的钢筋生成器生成与初始等分点相对应的U形钢筋轮廓,然后将工作平面依次旋转至其余的等分点处,并通过钢筋生成器
分别生成对应的U形钢筋轮廓;
[0014]步骤S7,根据圆形钢筋属性参数,通过Tekla平台中的钢筋生成器将所有等分点作为圆形钢筋轮廓点依次连接形成圆形钢筋轮廓;
[0015]步骤S8,将圆形钢筋轮廓和所有U形钢筋轮廓进行合并处理,从而得到圆形洞口配筋模型。
[0016]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7]步骤S9,通过Tekla平台中的碰撞点检测器对步骤S8得到的圆形洞口配筋模型进行检测以检查是否有碰撞点,当检测结果为是时,返回执行步骤S3进行修改;当检测结果为否时,进入步骤S10;
[0018]步骤S10,输出最终的洞口配筋模型。
[0019]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S1包括:
[0020]步骤S1.1,通过winform窗体选取需要进行配筋处理的墙体作为处理墙体;
[0021]步骤S1.2,在winform窗体中输入处理墙体的墙体几何参数。
[0022]<方案二>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参数获取模块,用于通过winform窗体获取需要进行配筋处理的墙体的墙体几何参数和配筋属性参数;墙体生成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墙体几何参数,通过Tekla平台中的墙体生成器生成墙体轮廓点和洞口轮廓点;等分模块,用于将与洞口同心且以圆形钢筋的半径为半径的圆周按照U形钢筋的数量进行等分,标记出等分点;工作平面创建模块,用于在一个预定的等分点作为初始等分点处创建可绕洞口的周向进行旋转的工作平面,工作平面以洞口中心点为坐标原点、以洞口的半径方向为x轴正方向、以洞口厚度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钢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U形钢筋属性参数,通过Tekla平台中的钢筋生成器生成与初始等分点相对应的U形钢筋轮廓,然后将工作平面依次旋转至其余的等分点处,并通过钢筋生成器分别生成对应的U形钢筋轮廓,也用于根据圆形钢筋属性参数,通过Tekla平台中的钢筋生成器将所有等分点作为圆形钢筋轮廓点依次连接形成圆形钢筋轮廓;以及合并处理模块,用于将圆形钢筋轮廓和所有U形钢筋轮廓进行合并处理,从而得到圆形洞口配筋模型。
[0024]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碰撞点检测模块,用于通过Tekla平台中的碰撞点检测器对圆形洞口配筋模型进行检测以检查是否有碰撞点;以及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最终的洞口配筋模型。
[0025]<方案三>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具有这样的特征: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方案一>的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方法的步骤。
[0027]专利技术的作用与效果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由于通过winform窗体获取需要进行配筋处理的墙体的墙体几何参数和配筋属性参数,采用Tekla平台中的墙体生成器生成墙体轮廓点和洞口轮廓点,将与洞口同心且以圆形钢
筋的半径为半径的圆周按照U形钢筋的数量进行等分并标记出等分点,在一个预定的等分点作为初始等分点处创建可绕洞口的周向进行旋转的工作平面,采用Tekla平台中的钢筋生成器生成与初始等分点相对应的U形钢筋轮廓,然后将工作平面依次旋转至其余的等分点处,并通过钢筋生成器分别生成对应的U形钢筋轮廓,采用Tekla平台中的钢筋生成器将所有等分点作为圆形钢筋轮廓点依次连接形成圆形钢筋轮廓,将圆形钢筋轮廓和所有U形钢筋轮廓进行合并处理,从而得到圆形洞口配筋模型,所以,本专利技术能够在Tekla平台建模的基础上,实现对圆形洞口处的配筋进行高效精准的建模。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方法的动作流程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方法的实际应用建模效果图;以及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方法,用于对复杂钢筋工程中的圆形洞口处的配筋进行建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通过winform窗体获取需要进行配筋处理的墙体的墙体几何参数,所述墙体几何参数包括墙体轮廓尺寸、洞口几何尺寸以及洞口中心点;步骤S2,根据获取的所述墙体几何参数,通过Tekla平台中的墙体生成器生成墙体轮廓点和洞口轮廓点;步骤S3,通过winform窗体获取配筋属性参数,所述配筋参数包括圆形钢筋属性参数以及U形钢筋属性参数,所述圆形钢筋属性参数至少包含有圆形钢筋的尺寸、级别、编号、半径以及保护层厚度,所述U形钢筋属性参数至少包含有U形钢筋的尺寸、级别、编号、数量、保护层厚度以及距离洞口边界反向伸出长度;步骤S4,将与洞口同心且以所述圆形钢筋的半径为半径的圆周按照所述U形钢筋的数量进行等分,标记出等分点;步骤S5,在一个预定的等分点作为初始等分点处创建可绕洞口的周向进行旋转的工作平面,所述工作平面以所述洞口中心点为坐标原点、以洞口的半径方向为x轴正方向、以洞口厚度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步骤S6,根据所述U形钢筋属性参数,通过Tekla平台中的钢筋生成器生成与所述初始等分点相对应的U形钢筋轮廓,然后将所述工作平面依次旋转至其余的所述等分点处,并通过所述钢筋生成器分别生成对应的U形钢筋轮廓;步骤S7,根据所述圆形钢筋属性参数,通过Tekla平台中的钢筋生成器将所有所述等分点作为圆形钢筋轮廓点依次连接形成圆形钢筋轮廓;步骤S8,将所述圆形钢筋轮廓和所有所述U形钢筋轮廓进行合并处理,从而得到圆形洞口配筋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ekla平台的圆形洞口配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9,通过Tekla平台中的碰撞点检测器对所述步骤S8得到的圆形洞口配筋模型进行检测以检查是否有碰撞点,当检测结果为是时,返回执行所述步骤S3进行修改;当检测结果为否时,进入步骤S10;步骤S10,输出最终的洞口配筋模型。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刘兆兴陈金吴希凡李永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华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