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8711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17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法,涉及重力式挡土墙修建技术领域,杆体上分别设有滑动槽、移动槽和滑槽,且滑动槽、移动槽和滑槽相互连通,所述滑动槽内安装有二次定位机构,且二次定位机构的推动端位于移动槽内,所述二次定位机构的定位端位于滑槽内,所述杆体上设有等距排列的凹槽,且凹槽内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支撑端与二次定位机构的滑动端接触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法,通过敲击二次定位机构将杆体钉入土地内,避免大锤敲坏杆体上的十字型标记,通过二次定位机构对杆体的位置进行二次固定,避免杆体受到外力的影响发生偏移,影响坐标点的准确性。影响坐标点的准确性。影响坐标点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重力式挡土墙修建
,尤其是涉及一种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修建重力式挡土墙时,需要工作人员对重力式挡土墙的轴线进行测量并进行标记,方便后期土方的开挖,在泥土地上一般都是通过木桩进行定位的,然后将坐标钉敲入木桩内,耗时耗力,同时,在敲击木桩时,木桩的顶部容易被敲变形,给坐标钉的敲入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敲击二次定位机构将杆体钉入土地内,避免大锤敲坏杆体上的十字型标记,通过二次定位机构对杆体的位置进行二次固定,避免杆体受到外力的影响发生偏移,影响坐标点的准确性。
[0004]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工作人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永久性桩点及坐标,对施工工地进行轴线校测,并将控制桩钉入轴线测量点的位置上;S2、根据测量位置对基坑进行土方开挖;S3、工作人员在基坑内进行砌筑,砌筑时应先清除砌块表面污物,砌块应从大向下、平向外、错缝砌筑,前后咬实,上下垫稳,平铺砂浆,卧砌块石,立缝铺满,决不允许有直缝,墙体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斜搓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二,如留斜搓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砌成直搓,但必须采用拉结网片或其它措施,以保证连结牢靠,在1.2m左右做一个工作层,砂浆达到基本强度后回填背面土方,适度夯实,再做二层砌筑,顶部与邻段顺接;S4、砌筑完毕后,进行土方回填时,土的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必须符合要求,灰土必须按设计要求配料拌匀,采用蛙式打夯机分步压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25cm,灰土回填和土方回填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纵横交叉;S5、土方回填完毕后,工作人员根据墙体进行搭建脚手架;S6、脚手架搭建完毕后,工作人员对砌筑后的挡土墙进行勾缝处理,墙身外露部分用10号砂浆勾缝,边沟顺墙而走,根据地形,保持一定坡度,最终流入主排干道,墙面勾缝保养待水泥达到初凝后开始时间为15天。
[0005]所述S2中的基坑底留10cm余土,由人工清槽至设计标高,人工配合清理土方边坡,随挖随进行边坡修整。
[0006]所述S4中的土方夯实后,每步灰土用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密度和压实系数,满足要
求后方可进行下步灰土施工。
[0007]在步骤S1中,所述的控制桩包括杆体、二次定位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杆体上分别设有滑动槽、移动槽和滑槽,且滑动槽、移动槽和滑槽相互连通,所述滑动槽内安装有二次定位机构,且二次定位机构的推动端位于移动槽内,所述二次定位机构的定位端位于滑槽内,所述杆体上设有等距排列的凹槽,且凹槽内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支撑端与二次定位机构的滑动端接触连接。
[0008]所述杆体的上半部分的直径小于下半部分的直径,且滑动槽等距排列与杆体上半部分的小直径端上,所述移动槽位于杆体的中间部位,且滑动槽与移动槽的上半部分相连通,所述滑槽等距排列与杆体下半部分的大直径端上,且滑槽与移动槽的下半部分相连通,所述杆体大直径端的端壁上设有等距排列的旋转槽,且旋转槽内安装有支撑机构。
[0009]所述二次定位机构包括滑动套筒、十字形板、推动杆、推动板和插入杆,所述十字形板位于杆体上的移动槽内并滑动连接,且十字形板的四端分别位于滑动槽内并滑动连接,所述十字形板的四端穿过滑动槽与滑动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滑动套筒的内壁与杆体小直径端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十字形板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推动杆,且推动杆的底端设有等距排列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推动板,且推动板的一端与插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插入杆位于滑槽内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套筒的底端设有等距排列的插入槽,且插入槽与支撑机构的支撑端相对应。
[0010]所述滑动套筒顶端的端面高于杆体小直径端的端面。
[0011]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动块和支撑杆,所述转动块位于杆体大直径端上的旋转槽内并转动连接,且转动块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滑动套筒底端的插入槽相对应并滑动连接。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法,通过敲击二次定位机构将杆体钉入土地内,避免大锤敲坏杆体上的十字型标记,通过二次定位机构对杆体的位置进行二次固定,避免杆体受到外力的影响发生偏移,影响坐标点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1、杆体;2、二次定位机构;201、滑动套筒;202、十字形板;203、推动杆;204、推动板;205、插入杆;3、支撑机构;301、转动块;302、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4]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专利技术,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专利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0015]结合附图1~3所述的一种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工作人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永久性桩点及坐标,对施工工地进行轴线校测,并将控制桩钉入轴线测量点的位置上;
S2、根据测量位置对基坑进行土方开挖;S3、工作人员在基坑内进行砌筑,砌筑时应先清除砌块表面污物,砌块应从大向下、平向外、错缝砌筑,前后咬实,上下垫稳,平铺砂浆,卧砌块石,立缝铺满,决不允许有直缝,墙体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斜搓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二,如留斜搓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砌成直搓,但必须采用拉结网片或其它措施,以保证连结牢靠,在1.2m左右做一个工作层,砂浆达到基本强度后回填背面土方,适度夯实,再做二层砌筑,顶部与邻段顺接;S4、砌筑完毕后,进行土方回填时,土的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必须符合要求,灰土必须按设计要求配料拌匀,采用蛙式打夯机分步压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25cm,灰土回填和土方回填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纵横交叉;S5、土方回填完毕后,工作人员根据墙体进行搭建脚手架;S6、脚手架搭建完毕后,工作人员对砌筑后的挡土墙进行勾缝处理,墙身外露部分用10号砂浆勾缝,边沟顺墙而走,根据地形,保持一定坡度,最终流入主排干道,墙面勾缝保养待水泥达到初凝后开始时间为15天。
[0016]所述S2中的基坑底留10cm余土,由人工清槽至设计标高,人工配合清理土方边坡,随挖随进行边坡修整。
[0017]所述S4中的土方夯实后,每步灰土用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密度和压实系数,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灰土施工。
[0018]在步骤S1中,所述的控制桩包括杆体1、二次定位机构2和支撑机构3,所述杆体1上分别设有滑动槽、移动槽和滑槽,杆体1顶端的中心位置设有十字型标记,且滑动槽、移动槽和滑槽相互连通,所述滑动槽内安装有二次定位机构2,且二次定位机构2的推动端位于移动槽内,所述二次定位机构2的定位端位于滑槽内,所述杆体1上设有等距排列的凹槽,且凹槽内安装有支撑机构3,所述支撑机构3的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工作人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永久性桩点及坐标,对施工工地进行轴线校测,并将控制桩钉入轴线测量点的位置上;S2、根据测量位置对基坑进行土方开挖;S3、工作人员在基坑内进行砌筑,砌筑时应先清除砌块表面污物,砌块应从大向下、平向外、错缝砌筑,前后咬实,上下垫稳,平铺砂浆,卧砌块石,立缝铺满,决不允许有直缝,墙体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斜搓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二,如留斜搓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砌成直搓,但必须采用拉结网片或其它措施,以保证连结牢靠,在1.2m左右做一个工作层,砂浆达到基本强度后回填背面土方,适度夯实,再做二层砌筑,顶部与邻段顺接;S4、砌筑完毕后,进行土方回填时,土的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必须符合要求,灰土必须按设计要求配料拌匀,采用蛙式打夯机分步压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25cm,灰土回填和土方回填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纵横交叉;S5、土方回填完毕后,工作人员根据墙体进行搭建脚手架;S6、脚手架搭建完毕后,工作人员对砌筑后的挡土墙进行勾缝处理,墙身外露部分用10号砂浆勾缝,边沟顺墙而走,根据地形,保持一定坡度,最终流入主排干道,墙面勾缝保养待水泥达到初凝后开始时间为15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2中的基坑底留10cm余土,由人工清槽至设计标高,人工配合清理土方边坡,随挖随进行边坡修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4中的土方夯实后,每步灰土用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密度和压实系数,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灰土施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S1中,所述的控制桩包括杆体(1)、二次定位机构(2)和支撑机构(3),所述杆体(1)上分别设有滑动槽、移动槽和滑槽,且滑动槽、移动槽和滑槽相互连通,所述滑动槽内安装有二次定位机构(2),且二次定位机构(2)的推动端位于移动槽内,所述二次定位机构(2)的定位端位于滑槽内,所述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宇张鹏昌泰然刘翥刘宝红李根波刘雅梦费恺马祎斌段惠玲吴余徐志陈贺张森李艳珍王亚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亚泰智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