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PD-L1和4-1BB的双功能抗体及其医药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279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抗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抗PD

Bifunctional antibodies against PD-L1 and 4-1BB and their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PD

L1和4

1BB的双功能抗体及其医药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体
,具体而言,涉及抗PD

L1和4

1BB的双功能抗体及其医药用途。

技术介绍

[0002]PD

L1(程序性死亡配体)是一种分子量为40kDa的I

型跨膜蛋白,其受体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

1,也称为CD279)。PD

L1由一个IgV样结构域、一个IgC样结构域、跨膜区、以及一个短的胞质区肽段组成(Keir et al.,(2008)Annu Rev Immunol 26:677

704;Lin et al.,(2008)PNAS105:3011

3016)。通过与PD

1和CD80的相互作用,PD

L1在机体的免疫系统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抑制T细胞受体(TCR)介导的IL

2产生和T细胞增殖激活的信号。PD

L1基因的敲除导致T细胞反应上调,产生自身反应性T细胞(Latchman et al.,(2004)PNAS 101:10691

10696)。PD

L1和PD

1表达水平或信号传导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包括癌症、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等。临床前数据表明,PD
‑<br/>L1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例如黑色素瘤、胃肠癌、肺癌、肾癌、头部颈部癌症、膀胱癌、卵巢癌以及血液恶性肿瘤(Jung et al.,(2017)Cancer Res Treat 49:246

254;Wu et al.,(2015)PLoS ONE 10:e0131403)。在这些肿瘤组织中,PD

L1通过与PD

1的结合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如抑制由T细胞受体(TCR)介导的T细胞激活,降低白介素

2(IL

2),γ

干扰素(IFN

γ)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阻碍活化T细胞的增殖(Fife et al.(2011)Nature Immunology 10:1185

1193),使肿瘤细胞实现免疫逃逸(Marincola et al.,(2000)Adv Immunol 181

273;Iwai et al.,(2002)PNAS 99:12293

12297)。因此,PD

L1的表达水平与癌症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模型中,阻断PD

L1和PD

1的相互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组织生长并提高实验动物的生存率(Iwai et al.,(2005)Int Immunol 17:133

144;Okudaira et al.,(2009)Int J Oncol 35:741

749;Hirano et al.,(2005)Cancer Res 65:1089

1096)。
[0003]4‑
1BB(CD137,TNFRSF9)是TNF受体超家族的免疫检查点成员,主要在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上表达。作为共刺激分子,4

1BB信号通路被激活后可显著增强T细胞的增殖和存活、细胞因子分泌(例如,IL

2、TNFa和INFy)以及细胞毒杀活性。在小鼠模型中,4

1BB的激活能够显著增强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力(Croft et al.,(2009)Nat Rev Immunol 9:271

285;Lynch et al.,(2008)免疫学修订版22:277

286),而且肿瘤浸润性T细胞(CTL)较高的4

1BB表达水平与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相对应(Ye et al.,Clin Cancer Res;20(1):44

55)。4

1BB的配体是4

1BBL,交联的4

1BB配体或者4

1BB激发型抗体能够快速激活T细胞表面的4

1BB,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4

1BB的活化促进T细胞产生Th1型细胞因子,如IL

2、IFN

γ和TNF

α等,并通过与CD28共刺激分子的协同作用抑制免疫调节因子IL

4和TGF

β的产生。4

1BB通过诱导Th1型效应T细胞分化,打破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无反应性。4

1BB还可以通过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促进B细胞的增殖、存活和细胞因子分泌。此外,4

1BB也会增强NK细胞的杀伤作用。目前有两款4

1BB抗体(Urelumab和Utomilumab)进入临床试验。Urelumab在黑色素瘤、肾癌和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Sznol et al.,
(2008)J.Clin.Oncol.26(supp15):3007),但在部分病人中出现剂量依赖的肝脏毒性副作用。相对于Urelumab,Utomilumab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其抗肿瘤效果相对较弱。
[0004]近年来,阻断PD

L1与PD

1相互作用的单抗药物虽然已在部分癌症患者临床治疗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但仍然面临着对大部分肿瘤患者疗效有限以及产生抗药性的问题。临床前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将PD

1或PD

L1抗体与其它免疫检查点抗体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临床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PD

L1和4

1BB的双功能抗体,其包含靶向PD

L1的第一蛋白功能区和靶向4

1BB的第二蛋白功能区;
[0006]所述第一功能区包含SEQ ID NO:1~3所示的重链CDR以及SEQ ID NO:4~6所示的轻链CDR;
[0007]所述第二功能区包含SEQ ID NO:7~9所示的重链CDR以及SEQ ID NO:10~12所示的轻链CDR。
[0008]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如上所述双功能抗体相关的核酸、载体及宿主细胞。
[0009]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制备双功能抗体的方法,包括在合适的条件下培养如上所述的宿主细胞,以及从细胞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PD

L1和4

1BB的双功能抗体,其包含靶向PD

L1的第一蛋白功能区和靶向4

1BB的第二蛋白功能区;所述第一功能区包含SEQ ID NO:1~3所示的重链CDR以及SEQ ID NO:4~6所示的轻链CDR;所述第二功能区包含SEQ ID NO:7~9所示的重链CDR以及SEQ ID NO:10~12所示的轻链CDR。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抗体,所述第一功能区包含SEQ ID NO:13所示的重链可变区以及SEQ ID NO:14所示的轻链可变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抗体,所述第二功能区包含SEQ ID NO:15所示的重链可变区以及SEQ ID NO:16所示的轻链可变区;优选为SEQ ID NO:17所示的sc

Fv。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功能抗体,所述第一功能区还包括轻链恒定区以及重链恒定区Fc,所述Fc包括CH2、CH3以及任选的CH4。5.根据权利1~3任一项所述的双功能抗体,所述第一蛋白功能区的抗体重链C端和所述第二蛋白功能区的N端通过连接肽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功能抗体,所述连接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均专陈均勇王振生孙锴孙键李忠良区日山
申请(专利权)人:英诺湖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