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热模态试验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276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式热模态试验加热系统,包括反射板、灯管支架、槽铝、距离环以及绝缘环;反射板顶部与槽铝紧固连接;反射板中部设置有矩形洞,矩形洞用于非接触式模态测试设备的连接;矩形洞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槽,第一槽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灯管支架;灯管支架包括具有导电性能的接线棒和用于安装灯管的安装端,接线棒与第一槽插接配合;距离环和绝缘环均套设在接线棒上;第一槽不允许距离环和绝缘环二者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灯管支架与反射板上的第一次插接配合,有助于调整灯管支架的左右位置,通过设置距离环,有助于调整灯管与试验件的距离,从而有助于保证非接触式测量的测量空间,有助于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有助于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有助于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Adjustable heating system for thermal modal t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式热模态试验加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热试验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调节式热模态试验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高温条件下,导弹舵面结构材料的强度极限和弹性模量会明显改变,致使舵系统模态参数与常温环境相比发生明显偏移,为了保证导弹的正常工作,需要对导弹舵面和翼面开展热模态试验,测试其模态性能参数的变化。试验中要求采用非接触测量方式,试件受热面温度施加均匀。
[0003]以往的加热系统设计中,试验产品位置是固定的,加热器无法进行调整。由于在开展热模态试验中,为了满足热模态试验过程中试验件的均匀受热及实现加热器的位置调节,同时可以满足非接触式模态测试设备的间距,参试产品需要多次进行位置的调整。
[0004]现有公开号为CN103630313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飞行器受热结构热模态试验激振系统及其试验方法,该系统的耐高温激振装置的一端通过金属编制绳悬吊在承力横梁上,耐高温激振装置的另一端与试验件的底部一侧连接,试验件的顶部通过悬挂装置悬吊在承力横梁上,试验件两侧设有石英灯加热器。
[0005]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技术在调节加热系统方面缺乏灵活性,需要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加热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式热模态试验加热系统。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式热模态试验加热系统,包括:反射板、灯管支架、槽铝、距离环以及绝缘环;所述反射板顶部与所述槽铝紧固连接;所述反射板中部设置有矩形洞,所述矩形洞用于非接触式模态测试设备的连接;所述矩形洞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槽,所述第一槽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灯管支架;所述灯管支架包括具有导电性能的接线棒和用于安装灯管的安装端,所述接线棒与所述第一槽插接配合;所述距离环和所述绝缘环均套设在所述接线棒上;一个或多个所述距离环位于所述第一槽近所述安装端的一侧;所述绝缘环一端嵌设在所述第一槽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槽远离所述安装端的一侧;所述第一槽不允许所述距离环和所述绝缘环二者通过。
[0008]优选地,所述反射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槽,所述槽铝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槽对应的第三槽;所述反射板和所述槽铝二者通过所述第二槽和所述第三槽配合左右调节。
[0009]优选地,所述槽铝通过在一侧设置垫板来调整角度。
[0010]优选地,所述槽铝顶部两端均设置有通孔。
[0011]优选地,所述接线棒连接有功率放大器。
[0012]优选地,所述安装端上均匀设置有螺纹孔。
[0013]优选地,所述反射板的材料包括铝合金2A12。
[0014]优选地,所述灯管支架材料包括铜H96。
[0015]优选地,所述距离环包括陶瓷距离环。
[0016]优选地,所述绝缘环包括陶瓷绝缘环。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灯管支架与反射板上的第一次插接配合,有助于调整灯管支架的左右位置,通过设置距离环,有助于调整灯管与试验件的距离,从而有助于保证非接触式测量的测量空间,有助于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槽铝一侧设置垫板来调整角度,有助于灯管与试件加热面平行,有助于试件受热均匀,从而有助于减少试件局部受热造成欠考核与过考核现象发生,有助于保证了试验的顺利完成。
[0020]3、本专利技术通过反射板与槽铝的配合,通过反射板与灯管支架的配合,有助于提高拆装的便捷性,有助于提高适用范围,从而有助于节约成本,有助于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002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要体现可调节式热模态试验加热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要体现可调节式热模态试验加热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要体现反射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主要体现灯管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主要体现槽铝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主要体现距离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主要体现绝缘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所示:
[0030]反射板1
ꢀꢀꢀꢀꢀꢀꢀꢀꢀꢀꢀꢀꢀꢀꢀꢀꢀꢀ
矩形洞11
ꢀꢀꢀꢀꢀꢀꢀꢀꢀꢀꢀꢀꢀꢀꢀꢀꢀ
第一槽12
[0031]第二槽13
ꢀꢀꢀꢀꢀꢀꢀꢀꢀꢀꢀꢀꢀꢀꢀꢀꢀ
灯管支架2
ꢀꢀꢀꢀꢀꢀꢀꢀꢀꢀꢀꢀꢀꢀꢀꢀ
接线棒21
[0032]安装端22
ꢀꢀꢀꢀꢀꢀꢀꢀꢀꢀꢀꢀꢀꢀꢀꢀꢀ
槽铝3
ꢀꢀꢀꢀꢀꢀꢀꢀꢀꢀꢀꢀꢀꢀꢀꢀꢀꢀꢀꢀ
第三槽31
[0033]通孔32
ꢀꢀꢀꢀꢀꢀꢀꢀꢀꢀꢀꢀꢀꢀꢀꢀꢀꢀꢀ
距离环4
ꢀꢀꢀꢀꢀꢀꢀꢀꢀꢀꢀꢀꢀꢀꢀꢀꢀꢀ
绝缘环5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5]如图1

7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式热模态试验加热系统,包括:反射板1、灯管支架2、槽铝3、距离环4以及绝缘环5;反射板1顶部与槽铝3紧固连接;反射板1中部设置有矩形洞11,矩形洞11用于非接触式模态测试设备的连接;矩形洞1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槽12,第一槽12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灯管支架2;灯管支架2包括具有导电性能的接线棒21和用于安装灯管的安装端22,接线棒21与第一槽12插接配合;距离环4和绝缘环5
均套设在接线棒21上;一个或多个距离环4位于第一槽12近安装端22的一侧;绝缘环5一端嵌设在第一槽12内,另一端位于第一槽12远离安装端22的一侧;第一槽12不允许距离环4和绝缘环5二者通过。
[0036]本申请适用于模拟战术型号舵面、翼面类等部件级试件在飞行过程中经受的温度环境。根据试件的尺寸及温度分布要求,对反射板1和灯管支架2进行设计,使得灯管与舵面和翼面更好贴合。可以通过调整灯管支架2,保证非接触式测量的测量空间,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约人力成本、提高效率、确保试验安全的目的。
[0037]反射板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槽13,槽铝3上设置有与第二槽13对应的第三槽31;反射板1和槽铝3二者通过第二槽13和第三槽31配合左右调节。优选地,第二槽13和第三槽31均包括两个矩形槽,且第二槽13和第三槽31二者的宽度一致,可根据试验需求左右调节反射板1的位置。
[0038]槽铝3为框架结构,槽铝3的顶部两端均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式热模态试验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板(1)、灯管支架(2)、槽铝(3)、距离环(4)以及绝缘环(5);所述反射板(1)顶部与所述槽铝(3)紧固连接;所述反射板(1)中部设置有矩形洞(11),所述矩形洞(11)用于非接触式模态测试设备的连接;所述矩形洞(1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槽(12),所述第一槽(12)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灯管支架(2);所述灯管支架(2)包括具有导电性能的接线棒(21)和用于安装灯管的安装端(22),所述接线棒(21)与所述第一槽(12)插接配合;所述距离环(4)和所述绝缘环(5)均套设在所述接线棒(21)上;一个或多个所述距离环(4)位于所述第一槽(12)近所述安装端(22)的一侧;所述绝缘环(5)一端嵌设在所述第一槽(12)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槽(12)远离所述安装端(22)的一侧;所述第一槽(12)不允许所述距离环(4)和所述绝缘环(5)二者通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热模态试验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槽(13),所述槽铝(3)上设置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星光王肇喜梁迪管耀耀柳世灵傅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