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多弯头管件易脱膜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169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多弯头管件易脱膜成型模具,属于模具领域,一种不锈钢多弯头管件易脱膜成型模具,包括相互匹配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围成的模腔内放置有双性模芯,通过双性模芯的设置,可以在进行不锈钢弯管推制时,先向双性模芯内部充气,可以有效保证通电变硬后的双性模芯的强度,使得成品质量更高,同时在脱模时,控制导线断电,电流变液呈现流动性,此时双性模芯处于柔性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脱模难度,同时在降摩硬质半球的作用下,可以通过中心拉绳控制顶盘挤压储油海绵层,进而使润滑油溢出,进而有效保护不锈钢弯管与双性模芯接触的内壁不易被磨损,进一步提高成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成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多弯头管件易脱膜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锈钢多弯头管件易脱膜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不锈钢弯头区别于碳钢弯头的主要是材质的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会保持弯头表面长时间不会生锈,不会被腐蚀。
[0003]在管路系统中,弯头是改变管路方向的管件。按角度分,有45
°
及90
°
180
°
三种最常用的,另外根据工程需要还包括60
°
等其他非正常角度弯头。
[0004]弯头的材料有铸铁、不锈钢、合金钢、可煅铸铁、碳钢、有色金属及塑料等。与管子连接的方式有:直接焊接(最常用的方式)法兰连接、热熔连接、电熔连接、螺纹连接及承插式连接等。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焊接弯头、冲压弯头、热压弯头、推制弯头、铸造弯头、锻制弯头、卡夹弯头等。其他名称:90
°
弯头、直角弯、爱而弯、白钢弯头等。
[0005]空心的不锈钢弯管在进行推制成型时,由于成型后的不锈钢弯管存在一定的弯折,导致脱模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对不锈钢弯管的制备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不锈钢弯管在推制时,由于弯折处受力与平直段不同,导致该处形成后的不锈钢弯管存在一定的磨损,尤其是不锈钢弯管的内壁,其在推制时发生的磨损很难发觉,导致对不锈钢弯管成品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多弯头管件易脱膜成型模具,它通过双性模芯的设置,可以在进行不锈钢弯管推制时,先向双性模芯内部充气,可以有效保证通电变硬后的双性模芯的强度,使得成品质量更高,同时在脱模时,控制导线断电,电流变液呈现流动性,此时双性模芯处于柔性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脱模难度,同时在降摩硬质半球的作用下,可以通过中心拉绳控制顶盘挤压储油海绵层,进而使润滑油溢出,进而有效保护不锈钢弯管与双性模芯接触的内壁不易被磨损,进一步提高成品质量。
[0008]2.技术方案
[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0]一种不锈钢多弯头管件易脱膜成型模具,包括相互匹配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围成的模腔内放置有双性模芯,所述双性模芯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密封端和下密封端,所述左密封端和下密封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内衬环,所述内衬环位于双性模芯内,所述下密封端下端固定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贯穿下密封端并与内衬环相通,所述内衬环与双性模芯之间的空隙填充有电流变液,所述左密封端和下密封端内部均镶嵌有导线,所述导线端部与电流变液相接触,所述内衬环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内
衬骨杆,所述内衬骨杆与双性模芯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双性模芯的设置,可以在进行不锈钢弯管推制时,先向双性模芯内部充气,可以有效保证通电变硬后的双性模芯的强度,使得成品质量更高,同时在脱模时,控制导线断电,电流变液呈现流动性,此时双性模芯处于柔性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脱模难度,同时在降摩硬质半球的作用下,可以通过中心拉绳控制顶盘挤压储油海绵层,进而使润滑油溢出,进而有效保护不锈钢弯管与双性模芯接触的内壁不易被磨损,进一步提高成品质量。
[0011]进一步的,所述双性模芯为柔性密封材质制成,当控制导线断电时,电流变液呈现流动性,此时双性模芯的柔性,便于脱模,且双性模芯外表面涂设有LINE

X涂料涂层,可以增加双性模芯表面的抗拉抗磨损的能力,进而有效保护双性模芯不易在进行不锈钢完成推制时被损坏。
[0012]进一步的,所述左密封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中心拉绳,所述中心拉绳贯穿内衬环和充气管并延伸至双性模芯外,所述中心拉绳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内拉绳相匹配的内衬骨杆,所述内衬骨杆端部与双性模芯固定连接,在进行推制之前,可以通过充气管向内衬环内充气,使得双性模芯和内衬骨杆保持紧绷状态,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电流变液能够完全充满双性模芯和内衬环之间的空隙,有效避免通电硬化后气泡的存在,进而有效保证双性模芯整体的强度,使其在进行不锈钢弯管的推制时能够保持较高的稳定性,进而使得得到的成品质量更,另一方面,充气后的内衬骨杆在硬化的电流变液的作用下,能够对其起到内衬的作用,进而显著提高其强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内衬环为空心弹性弯管状结构,使得内衬环既可以对双性模芯整体的形状进行一定的限定,同时其弹性又可以有效降低脱模难度,所述内衬骨杆为柔性密封结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双性模芯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降摩硬质半球,多个所述降摩硬质半球底部边缘相互接触,多个降摩硬质半球可以在双性模芯外表面形成一层加固层,使得双性模芯与不锈钢弯管内壁的接触为多点的球面接触,同时降摩硬质半球在推制时,降摩硬质半球处可以溢出润滑油,进而有效保护不锈钢弯管与双性模芯接触的内壁,进而有效保护其内壁在推制时不易被磨损。
[0015]进一步的,所述降摩硬质半球内部镶嵌有储油海绵层,所述储油海绵层内部吸附有润滑油。
[0016]进一步的,所述降摩硬质半球朝向外侧的一端为多孔结构,所述降摩硬质半球朝向双性模芯的一端为实心结构,使得润滑油可以从储油海绵层处向着靠近不锈钢弯管内壁的一侧溢出,而不会向降摩硬质半球内溢出,进而有效避免润滑油的浪费。
[0017]进一步的,所述储油海绵层内部镶嵌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顶盘,所述顶盘远离储油海绵层的一端活动贯穿降摩硬质半球并与降摩硬质半球对应的内拉绳固定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顶盘包括多个镶嵌在储油海绵层内挤压扁盘以及连接在挤压扁盘端部的顶拉绳,所述顶拉绳远离挤压扁盘的一端与内拉绳固定连接,使得在进行推制时,当扯动中心拉绳,带动内拉绳向内移动时,多个顶盘上的挤压扁盘受到拉力会对储油海绵层产生一定的挤压作用,进而使其内部的润滑油可以从降摩硬质半球的外表面溢出。
[0019]3.有益效果
[00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1](1)本方案通过双性模芯的设置,可以在进行不锈钢弯管推制时,先向双性模芯内部充气,可以有效保证通电变硬后的双性模芯的强度,使得成品质量更高,同时在脱模时,控制导线断电,电流变液呈现流动性,此时双性模芯处于柔性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脱模难度,同时在降摩硬质半球的作用下,可以通过中心拉绳控制顶盘挤压储油海绵层,进而使润滑油溢出,进而有效保护不锈钢弯管与双性模芯接触的内壁不易被磨损,进一步提高成品质量。
[0022](2)双性模芯为柔性密封材质制成,当控制导线断电时,电流变液呈现流动性,此时双性模芯的柔性,便于脱模,且双性模芯外表面涂设有LINE

X涂料涂层,可以增加双性模芯表面的抗拉抗磨损的能力,进而有效保护双性模芯不易在进行不锈钢完成推制时被损坏。
[0023](3)左密封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中心拉绳,中心拉绳贯穿内衬环和充气管并延伸至双性模芯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多弯头管件易脱膜成型模具,包括相互匹配的上模(11)和下模(12),所述上模(11)和下模(12)之间围成的模腔内放置有双性模芯(13),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性模芯(13)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密封端(61)和下密封端(62),所述左密封端(61)和下密封端(62)之间固定连接有内衬环(2),所述内衬环(2)位于双性模芯(13)内,所述下密封端(62)下端固定连接有充气管(7),所述充气管(7)贯穿下密封端(62)并与内衬环(2)相通,所述内衬环(2)与双性模芯(13)之间的空隙填充有电流变液,所述左密封端(61)和下密封端(62)内部均镶嵌有导线,所述导线端部与电流变液相接触,所述内衬环(2)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内衬骨杆(41),所述内衬骨杆(41)与双性模芯(13)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多弯头管件易脱膜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性模芯(13)为柔性密封材质制成,且双性模芯(13)外表面涂设有LINE

X涂料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多弯头管件易脱膜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密封端(61)中部固定连接有中心拉绳(3),所述中心拉绳(3)贯穿内衬环(2)和充气管(7)并延伸至双性模芯(13)外,所述中心拉绳(3)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内拉绳(42)相匹配的内衬骨杆(41),所述内衬骨杆(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武陈阳阳陈其争李甫谦孙建芳孙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华博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