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0987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供热机组包括锅炉、气缸组、回热器组,锅炉与气缸组通过主蒸汽管连通,气缸组与回热器组通过回热进气管连通,回热器组与锅炉通过回热回气管连通,系统包括射汽抽气器、供气供热站,射汽抽气器的引射管与主蒸汽管连通,射汽抽气器的出气管与供气供热站连通,射汽抽气器包括第一射汽抽气器,第一射汽抽气器的抽气管与回热回气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机组获得热电解耦能力,可以持续低负荷运行或参与深度调峰项目;可以不改变现有结构,降低改造成本,并且热电解耦效果突出,对现有机组影响较小,热和电可以各自独立按所需要求进行调整,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发电的深度调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全球社会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迫使人们在发展节能新技术的同时,加强现有耗能系统的改造,从而实现降本增效,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人们的用电具有峰时和谷时,但非化石能源发电不具备相应的调节能力,非化石能源的发电量由相应的日光、水流、风量等决定,相比之下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更加强,因此火电机组的高调节性承担了高速增长的非化石能源发电深度调峰和备用的功效,火电机组尤其是煤电机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低负荷运行或者深度调峰将成为常态。
[0003]然而,作为承担工业或园区不间断供热(工业供气)的煤电机组,往往因供热或供气原因而限制电网出现调度来降低机组负荷。因此,供热机组的热电强耦合属性,使得其无法参与低负荷运行或深度调峰。
[0004]当前,工业供热机组热电解耦已经是迫在眉睫,尤其大流量工业供热机组正在寻求经济性较好的热电解耦方式,但尚未见大流量工业供热机组热电解耦改造成功的案例。这其中主要的困难在于,随着机组负荷的降低,各监视段的压力逐渐下降,直至低于工业供气压力需求而无法供热。部分改造方式通过中调门或者连通管节流的方式,达到提高其上游监视段压力的目的,从而满足工业供热的压力需求。但该方式仅能够使得热电强耦合得到部分缓解,依然存在着瓶颈,无法在更低负荷实现供热,无法实现热电解耦,且节流后供热存在临界流量,汽轮机运行经济性大幅下降,需供热流量大于临界流量,方能开始盈利。其他的供热改造方式虽然各有特点,经济性也各有千秋,但始终未能解决工业供热机组热电解耦的难题。
[0005]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使得供热供气机组获得热电解耦的能力,在保证发热量的同时,减少发电量,并可以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的运行。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所述供热机组包括锅炉、气缸组、回热器组,所述锅炉与所述气缸组通过主蒸汽管连通,所述气缸组与所述回热器组通过回热进气管连通,所述回热器组与所述锅炉通过回热回气管连通,所述系统包括射汽抽气器、供气供热站,所述射汽抽气器具有抽气管、引射管、出气管,所述射汽抽气器的引射管与所述主蒸汽管连通,所述射汽抽气器的出气管与所述供气供热站连通,所述射汽抽气器包括第
一射汽抽气器,所述第一射汽抽气器的抽气管与所述回热回气管连通,所述供气供热站用于将所述气缸组中抽出的蒸汽进行收集。
[0009]优选地,所述射汽抽气器还包括第二射汽抽气器,所述第二射汽抽气器的抽气管与所述回热进气管连通。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气缸组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气压大于所述第二气缸的气压,所述第二气缸的气压大于所述第三气缸的气压,所述回热器组包括多个回热器,多个所述回热器依次串联连接,首个所述回热器通过所述回热进气管与所述第一气缸连通,其余所述回热器均通过所述回热进气管与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或第三气缸中的一个连通,并且首个所述回热器上回热进气管的气压大于其余所述回热器上回热进气管的气压,首个所述回热器通过所述回热回气管与所述锅炉连通,其余所述回热器逐级连接后通过首个所述回热器与所述锅炉连通。
[0011]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射汽抽气器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均通过所述回热进气管连通有所述第二射汽抽气器。
[0012]更进一步优选地,尾个所述回热器上回热进气管的气压小于其余所述回热器上回热进气管的气压,尾个所述回热器上回热进气管连通有所述第二射汽抽气器的抽气管,
[0013]尾个所述回热器上的回热进气管上设置有用于冷凝蒸汽的凝汽器,所述凝汽器位于所述第二射汽抽气器的抽气管与所述回热器上回热进气管连通处的下游。
[0014]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的进气端通过一个所述主蒸汽管与所述锅炉连通,所述第一气缸的出气端与所述锅炉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进气端通过另一个所述主蒸汽管与所述锅炉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三气缸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出气端通过所述回热进气管与所述回热器连通,所述射汽抽气器的引射管与所述第一气缸进气端、锅炉之间的主蒸汽管连通。
[0015]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射汽抽气器还包括第三射汽抽气器,所述第三射汽抽气器的抽气管与所述第二气缸出气端、第三气缸进气端之间的管路连通。
[0016]再进一步优选地,与所述第二气缸出气端连通的所述回热器上连通有补水管道;与所述第二气缸出气端连通的所述回热器上设置有除氧器。
[0017]优选地,所述射汽抽气器抽气管、引射管、出气管上均设置有压力检测部件、温度检测部件,所述射汽抽气器的抽气管上设置有流量检测部件,所述射汽抽气器的引射管上连通有用于降低所述射汽抽气器的引射管的压力和温度的减温水管道。
[0018]优选地,所述锅炉的烟道内依次设置有再热器,所述锅炉外部设置用于避免所述再热器超温的再热超温抑制部件,所述再热器与再热超温抑制部件连通。
[0019]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20]本专利技术可以提高供热供气机组的热效率,使得机组获得热电解耦能力,从而可以持续低负荷运行或者参与到深度调峰项目中;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上,进行相应改造即可实现热电解耦,降低改造成本;并且热电解耦效果突出,对现有机组影响较小,热和电可以各自独立按所需要求进行调整,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21]附图1为本实施例中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设置在供热供气机组上时的结构示意
图;
[0022]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射汽抽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3为本实施例中再热超温抑制部件设置在锅炉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4]以上附图中:1、锅炉;11、主蒸汽管;12、再热器;21、第一气缸;22、第二气缸;23、第三气缸;31、回热器;32、回热进气管;33、回热回气管;41、第一射汽抽气器;42、第二射汽抽气器;43、第三射汽抽气器;51、抽气管;52、引射管;53、出气管;54、减温水管道;55、压力检测部件;56、温度监测部件;57、流量检测部件;58、流量阀;61、凝汽器;62、补水管道;63、除氧器;71、再热超温抑制部件的壳体;72、壳体的入口;73、壳体的出口;8、供气供热站。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所述供热机组包括锅炉、气缸组、回热器组,所述锅炉与所述气缸组通过主蒸汽管连通,所述气缸组与所述回热器组通过回热进气管连通,所述回热器组与所述锅炉通过回热回气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射汽抽气器、供气供热站,所述射汽抽气器具有抽气管、引射管、出气管,所述射汽抽气器的引射管与所述主蒸汽管连通,所述射汽抽气器的出气管与所述供气供热站连通,所述射汽抽气器包括第一射汽抽气器,所述第一射汽抽气器的抽气管与所述回热回气管连通,所述供气供热站用于将所述气缸组中抽出的蒸汽进行收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汽抽气器还包括第二射汽抽气器,所述第二射汽抽气器的抽气管与所述回热进气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气压大于所述第二气缸的气压,所述第二气缸的气压大于所述第三气缸的气压,所述回热器组包括多个回热器,多个所述回热器依次串联连接,首个所述回热器通过所述回热进气管与所述第一气缸连通,其余所述回热器均通过所述回热进气管与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或第三气缸中的一个连通,并且首个所述回热器上回热进气管的气压大于其余所述回热器上回热进气管的气压,首个所述回热器通过所述回热回气管与所述锅炉连通,其余所述回热器逐级连接后通过首个所述回热器与所述锅炉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射汽抽气器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均通过所述回热进气管连通有所述第二射汽抽气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其特征在于:尾个所述回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绍荣钟平郑磊黄伟徐凯王安庆聂雨王峰宋金时史燕红张丁凡孟桂祥曹寿峰韩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