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机回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764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轮机回热系统,包括主体单元,包括汽轮机机组,设置于所述汽轮机机组进气端的机组进管,设置于所述机组进管另一端的锅炉,设置于汽轮机机组排气端的机组出管,设置于机组出管另一端的三通管,设置于三通管顶部的保温进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汽轮机机组使用后的蒸汽能够通过三通管分别输送到保温组件和预加热组件中,保温组件能够在高温高压蒸汽输送的过程中,对机组进管进行保温,从而避免输送的蒸汽产生过多的热量损失,预加热组件是将冷凝后的冷凝水在回流的过程中进行预加热,这样设计的好处能够使锅炉更快的将水加热产生蒸汽,从而提升热量的利用率,提升汽轮机组的发电效率,并且降低发电损耗。并且降低发电损耗。并且降低发电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轮机回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轮机
,特别是一种汽轮机回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轮机也称蒸汽透平发动机,是一种旋转式蒸汽动力装置,高温高压蒸汽穿过固定喷嘴成为加速的气流后喷射到叶片上,使装有叶片排的转子旋转,同时对外做功,汽轮机是现代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也用于冶金工业、化学工业、舰船动力装置中。
[0003]在发电厂中,主要是通过高温高压蒸汽喷射叶片来驱动汽轮机转子旋转的,但是目前的汽轮机缺乏将喷射后热蒸汽进行收集利用的结构,从而导致能源的浪费,增加发电厂的发电成本。
[0004]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汽轮机回热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6]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汽轮机回热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7]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在发电厂中,主要是通过高温高压蒸汽喷射叶片来驱动汽轮机转子旋转的,但是目前的汽轮机缺乏将喷射后热蒸汽进行收集利用的结构,从而导致能源的浪费,增加发电厂的发电成本。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轮机回热系统,其包括,
[0009]主体单元,包括汽轮机机组,设置于所述汽轮机机组进气端的机组进管,设置于所述机组进管另一端的锅炉,设置于所述汽轮机机组排气端的机组出管,设置于所述机组出管另一端的三通管,设置于所述三通管顶部的保温进管,设置于所述保温进管另一端的保温组件,设置于所述保温组件底部左侧的保温出管,设置于所述保温出管另一端的凝气器,设置于所述凝气器右端的冷却塔,设置于所述凝气器排出端的泵机进管,设置于所述泵机进管另一端的冷却泵机组,设置于所述冷却泵机组排出端的泵机出管,设置于所述泵机出管另一端的预加热箱,设置于所述预加热箱顶部的回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预加热箱内腔的预加热组件。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汽轮机回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保温组件包括内胆、设置于所述内胆表面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内胆内壁的螺旋管。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汽轮机回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机组进管贯穿所述外壳与所述内胆并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螺旋管套设于所述机组进管的表面,所述螺旋管的一端与所述保温进管连通,所述螺旋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温出管连通。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汽轮机回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保温组件还包括保温填料、设置于所述内胆与所述外壳之间。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汽轮机回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预加热组件包括上环形管和下环形管、设置与所述上环形管内壁的上十字形板,设置于所述下环形管内壁的下十字形板,设置于所述上环形管和所述下环形管之间的竖管,设置于所述上十字形板顶部的预热进管,以及设置于所述下十字形板底部的预热出管。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汽轮机回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预热进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三通管连通,所述预热出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凝气器连通。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汽轮机回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环形管和所述下环形管均为中空设置,所述上十字形板和所述下十字形板均为中空设置。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汽轮机回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十字形板与所述上环形管连通,所述下十字形板与所述下环形管连通。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汽轮机回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预加热箱包括安装架、设置于所述预加热箱内腔的左侧。
[0018]作为本技术所述汽轮机回热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架的右侧与上环形管和所述下环形管的表面固定连接。
[0019]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汽轮机机组使用后的蒸汽能够通过三通管分别输送到保温组件和预加热组件中,保温组件能够在高温高压蒸汽输送的过程中,对机组进管进行保温,从而避免输送的蒸汽产生过多的热量损失,预加热组件是将冷凝后的冷凝水在回流的过程中进行预加热,这样设计的好处能够使锅炉更快的将水加热产生蒸汽,从而提升热量的利用率,提升汽轮机组的发电效率,并且降低发电损耗。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1]图1为汽轮机回热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0022]图2为汽轮机回热系统的加热组件立体结构图。
[0023]图3为汽轮机回热系统的内胆和外壳正视剖面结构图。
[0024]图4为汽轮机回热系统的预加热箱正视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
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1
[0029]参照图1~4,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轮机回热系统,汽轮机回热系统包括主体单元100,包括汽轮机机组101,设置于汽轮机机组101进气端的机组进管102,设置于机组进管102另一端的锅炉103,设置于汽轮机机组101排气端的机组出管104,设置于机组出管104另一端的三通管105,设置于三通管105顶部的保温进管106,设置于保温进管106另一端的保温组件200,设置于保温组件200底部左侧的保温出管107,设置于保温出管107另一端的凝气器108,设置于凝气器108右端的冷却塔109,设置于凝气器108排出端的泵机进管110,设置于泵机进管110另一端的冷却泵机组111,设置于冷却泵机组111排出端的泵机出管112,设置于泵机出管112另一端的预加热箱113,设置于预加热箱113顶部的回流管114,以及设置于预加热箱113内腔的预加热组件300。
[0030]具体的,保温组件200包括内胆201、设置于内胆201表面的外壳202,以及设置于内胆201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轮机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单元(100),包括汽轮机机组(101),设置于所述汽轮机机组(101)进气端的机组进管(102),设置于所述机组进管(102)另一端的锅炉(103),设置于所述汽轮机机组(101)排气端的机组出管(104),设置于所述机组出管(104)另一端的三通管(105),设置于所述三通管(105)顶部的保温进管(106),设置于所述保温进管(106)另一端的保温组件(200),设置于所述保温组件(200)底部左侧的保温出管(107),设置于所述保温出管(107)另一端的凝气器(108),设置于所述凝气器(108)右端的冷却塔(109),设置于所述凝气器(108)排出端的泵机进管(110),设置于所述泵机进管(110)另一端的冷却泵机组(111),设置于所述冷却泵机组(111)排出端的泵机出管(112),设置于所述泵机出管(112)另一端的预加热箱(113),设置于所述预加热箱(113)顶部的回流管(114),以及设置于所述预加热箱(113)内腔的预加热组件(3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组件(200)包括内胆(201)、设置于所述内胆(201)表面的外壳(202),以及设置于所述内胆(201)内壁的螺旋管(20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进管(102)贯穿所述外壳(202)与所述内胆(201)并延伸至所述外壳(202)的外部,所述螺旋管(203)套设于所述机组进管(102)的表面,所述螺旋管(203)的一端与所述保温进管(106)连通,所述螺旋管(203)的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忱李大伟刘忠宝张立峰石晓东王玥玮郝杰吕浩东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上都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