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排汽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798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轮机排汽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进风换热器与循环泵,所述进风换热器位于空预器的风机的进风端;凝汽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且连接汽轮机的排汽端;其中,所述汽轮机排出的蒸汽能够在所述凝汽组件与所述所述循环管路中的传热介质进行换热。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利用汽轮机排汽的余热加热锅炉侧的一次风和二次风,可以提高一次风和二次风温度,在实现空预器保暖的基础上有效提高锅炉的效率。同时可以加强对排汽的冷却效果,降低排汽压力,使汽轮机冷端温度降低,循环热效率提高,有利于节能降耗。有利于节能降耗。有利于节能降耗。

Steam turbine exhaust waste heat utiliz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轮机排汽余热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发电设备
,特别地涉及一种汽轮机排汽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冬季为了防冻,空冷发电机组背压均高于7

8kPa,对应的饱和温度约40℃,而冬季高纬度环境温度低于10℃,部分地区可低至零下20℃。夏季时,由于冷端冷却能力受限,汽轮机排汽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均高于环境温度20℃以上。汽轮机的排汽具有可观的热量,而目前针对汽轮机排汽的余热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并且为了防止空预器的低温腐蚀,还需要额外投运暖风器,进一步额外耗费大量能源。
[0003]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将汽轮机排汽的余热进行利用并将热量输送至空预器的余热利用装置,可以在实现汽轮机排汽余热再利用的基础上,替代暖风器来对空预器进行保暖,实现能源的重复利用,并且能够降低汽轮机背压,提高机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例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对汽轮机排汽余热进行有效利用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汽轮机排汽余热利用装置。
[000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轮机排汽余热利用装置,包括:
[0006]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进风换热器与循环泵,所述进风换热器位于空预器的风机的进风端;
[0007]凝汽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且连接汽轮机的排汽端;
[0008]其中,所述汽轮机排出的蒸汽能够在所述凝汽组件与所述循环管路中的传热介质进行换热。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凝汽组件为混合式凝汽器,所述混合式凝汽器的换热腔具有蒸汽入口、介质入口以及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入口与所述介质出口分别连通循环管路。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0011]介质存储组件,所述介质存储组件设置在循环管路上,其输入端通过所述循环管路连接所述混合式凝汽器的介质出口,其输出端通过所述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循环泵。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介质存储组件还具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通过管路连接排汽装置。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介质入口处设置有喷淋组件。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凝汽组件为表面式凝汽器,所述表面式凝汽器的换热腔具有蒸汽入口与凝结水出口,所述循环管路贯穿所述换热腔。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0016]介质存储组件,其输入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表面式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其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排汽装置。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0018]空冷岛,其连接汽轮机的排汽端且与所述凝汽组件并联,所述空冷岛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介质存储组件的输入端。
[00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换热器包括翅片换热管,所述翅片换热管连通所述循环管路并作为所述循环管路的一部分。
[00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换热器包括对应一次风机的第一换热器以及对应二次分机的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在所述循环管路上并联或串联设置。
[0021]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技术的目的。
[002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轮机排汽余热利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的一种汽轮机排汽余热利用装置,该装置利用汽轮机排汽的余热,通过凝汽组件与传热介质循环管路加热锅炉侧的一次风和二次风,可以提高一次风和二次风温度,在实现空预器保暖的基础上有效提高锅炉的效率。同时,该装置可以加强对排汽的冷却效果,降低排汽压力,使汽轮机冷端温度降低,循环热效率提高,有利于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0024]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0025]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装置采用混合式凝汽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装置采用表面式凝汽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0028]附图标记:
[0029]1‑
循环管路,2

汽轮机,3

空预器,31

风机,32

进风换热器,4

循环泵,5
‑ꢀ
凝汽组件,6

介质存储组件,7

空冷岛。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轮机排汽余热利用装置,包括:
[0032]循环管路1,循环管路1上设置有进风换热器32与循环泵4,进风换热器32 位于空预器3的风机31的进风端;
[0033]凝汽组件5,其设置在循环管路1上且连接汽轮机2的排汽端;
[0034]其中,汽轮机2排出的蒸汽能够在凝汽组件5与循环管路1中的传热介质进行换热。
[0035]具体地,本技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图1与图2所示,汽轮机2 排出的蒸汽首先进入到凝汽组件5中,蒸汽在凝汽组件5与循环管路1中的传热介质进行换热,而后循环泵4将换热后温度升高的传热介质沿循环管路1泵送到进风换热器32处,传热介质在进风换热器32处加热风机31的进风气流并降温,降温后的传热介质在循环泵4的驱动下重新循环至凝汽组件5中与新输入的蒸汽进行换热,以此循环。
[0036]因此,本技术的余热利用装置可以通过汽轮机2排出的蒸汽来加热空预器3的风机31所引入的进风气流,以此实现在不额外消耗能源的情况下对于空预器3的保暖,并替代了暖风器。同时,余热利用装置也可以起到针对汽轮机2 排汽的部分冷却功能,从而降低
排汽压力,使汽轮机2冷端温度降低,循环热效率提高。
[0037]优选地,进风换热器32包括翅片换热管,翅片换热管连通循环管路1并作为循环管路1的一部分。
[0038]在一个实施例中,凝汽组件5为混合式凝汽器,混合式凝汽器的换热腔具有蒸汽入口、介质入口以及介质出口,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分别连通循环管路1。
[0039]具体地,凝汽组件5的类型决定了循环管路1中传热介质的循环方式,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是混合式凝汽器作为凝汽组件5,参考附图图1,汽轮机2排出的蒸汽通过蒸汽入口输入混合式凝汽器的换热腔,并在换热腔中直接与由循环管路1经介质入口输入的原有的液态的传热介质混合为一体,此时可以混合后的传热介质的整体温度提高,并在循环泵4的作用下经介质出口输送至进风换热器32 处。
[0040]基于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混合式凝汽器,本技术的余热利用装置不仅再利用了汽轮机2排汽的热量,同时也将汽轮机2排出的蒸汽直接作为传热介质并补充到原有的传热介质中,这样可以自动地补充传热介质在不断循环过程中的损耗。
[0041]优选地,混合式凝汽器具有除氧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轮机排汽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进风换热器与循环泵,所述进风换热器位于空预器的风机的进风端;凝汽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且连接汽轮机的排汽端;其中,所述汽轮机排出的蒸汽能够在所述凝汽组件与所述循环管路中的传热介质进行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排汽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组件为混合式凝汽器,所述混合式凝汽器的换热腔具有蒸汽入口、介质入口以及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入口与所述介质出口分别连通循环管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排汽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介质存储组件,所述介质存储组件设置在循环管路上,其输入端通过所述循环管路连接所述混合式凝汽器的介质出口,其输出端通过所述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循环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轮机排汽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存储组件还具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通过管路连接排汽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汽轮机排汽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