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挠性框体的卫星飞轮隔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0253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挠性框体的卫星飞轮隔振器,上板和下板的边缘通过多个周向均布的连接板连接;阻尼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上板和下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挠性框体以替代传统开槽弹簧作为刚度元件,实现了飞轮隔振器轻小型和紧凑型结构改进,而且通过采用三类不同刚度的阻尼元件构成阻尼单元,既能够在发射段抵抗大冲击载荷,保证飞轮轴系等关键部件不受损伤,又可以有效隔离飞轮在轨工作时传递至航天器平台的振动,起到双向隔振的作用,为航天器平台高精度、高稳定度指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高稳定度指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高稳定度指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挠性框体的卫星飞轮隔振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间惯性执行机构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挠性框体的卫星飞轮隔振器。

技术介绍

[0002]以飞轮为代表的空间惯性执行机构,是航天器姿态调整和精度保持必不可少的核心执行机构和关键单机。飞轮的主要结构是由空间滚动轴承支承的具有一定转动惯量的转子系统。在高速旋转输出力矩过程中,由于转子系统质量不平衡、轴承制造缺陷及结构固有振动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微小扰振力,这些扰振力具有宽频、微幅的特点,是航天器上的主要扰振源,对航天器光学平台等振动敏感设备的精度和稳定度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必须对飞轮采取有效的微振动抑制措施,降低其微振动水平。此外,飞轮在发射过程中,会承受较大的冲击、随机等载荷,作为飞轮核心部件的空间精密轴承较易受损伤。轴承一旦损伤,将直接影响飞轮性能及在轨运行寿命。因此,卫星飞轮存在发射段和在轨段双向隔振的需求。
[0003]现阶段,国内外绝大多数飞轮隔振均采用隔振弹簧作为主要刚度元件,起到调频错峰的作用。经典的Steward平台(TRW公司制造)和国内外主流的飞轮隔振器形式,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挠性框体的卫星飞轮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挠性框体(1)和阻尼单元(11);挠性框体(1)为一体式结构,包括:上板(21)、下板(22)和连接板(23);上板(21)和下板(22)的边缘通过多个周向均布的连接板(23)连接;阻尼单元(11)的两端分别连接上板(21)和下板(22);阻尼单元(11)的安装位置与连接板(23)位置对应,连接板(23)位于阻尼单元(11)的外侧;上板(21)上设置有用于与飞轮(12)连接的安装接口,下板(22)上设置有用于与飞轮安装支架(13)连接的安装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挠性框体的卫星飞轮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21)上的安装接口与下板(22)上的安装接口位置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挠性框体的卫星飞轮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21)、下板(22)和连接板(23)的厚度取值范围为1~4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挠性框体的卫星飞轮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21)、下板(22)和连接板(23)的材料为铝合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挠性框体的卫星飞轮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11)的安装轴与挠性框体(1)的轴线呈一定安装角度θ,安装角度θ的取值范围具体为0<θ<45
°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挠性框体的卫星飞轮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11)包括:上盖(2)、下盖(3)、芯柱(4)和阻尼元件;上盖(2)和下盖(3)为筒状结构,上盖(2)和下盖(3)套装在芯柱(4)上,芯柱(4)的一端伸出上盖(2)并连接上板(21);下盖(3)的外端面加工有用于与下板(22)连接的凸台结构;上盖(2)和下盖(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芯柱(4)上加工有环状凸缘,芯柱(4)上套装有两套阻尼元件,两套阻尼元件之间通过所述环状凸缘间隔;环状凸缘的外壁与下盖(3)之间留有间隙,芯柱(4)的端面与下盖(3)之间留有间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挠性框体的卫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虹刘珊珊马艳红金富蕴张绍卫卿涛张激扬罗睿智周刚刘红星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