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生产装置及其应用、一种连续生产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热塑性复合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连续生产装置及其应用、一种连续生产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突出的轴向拉伸性能,是钢材的良好替代品,尤其在腐蚀性的环境中其性能远优于普通钢材,已被广泛用于建筑、桥梁、船舶、交通、电器等领域。传统的热塑性复合材料通常采用拉挤成型,为了提高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科研人员研发了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传统的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以树脂为原料,树脂粘度高浸渍纤维时浸渍效果不好,制备得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孔隙率大影响材料的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利用低粘度的树脂单体或低聚物浸渍纤维,在拉挤模具内反应固化聚合形成复合材料线材,该方法虽然能够有效降低熔体粘度,但是常用的拉挤成型方式在进行原位聚合热塑性材料拉挤成型时,所需模具的长度较长且在模具内完全固化定型,该方法只适用于生产较细的型材、棒材制品,对于生产超薄片材制品就会暴露出很大缺陷,太长的模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生产装置,包括放卷机(1)、张紧装置(2)、干燥组件(3)和浸渍模具(4);所述浸渍模具(4)包括层叠的上模具(4
‑
1)和下模具(4
‑
2),所述上模具(4
‑
1)和下模具(4
‑
2)之间设有流道(16);所述浸渍模具(4)沿牵引方向顺次划分为入口段(11)、浸渍段(12)、固化凝胶段(13)和过渡连接段(14);所述浸渍段(12)起始端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流道(16)连通的注胶口(15);所述入口段(11)、浸渍段(12)和固化凝胶段(13)上下表面独立设有加热板;所述过渡连接段(14)区域的上模具(4
‑
1)和下模具(4
‑
2)侧面分别设有第一排加热孔(14
‑
1)和第二排加热孔(14
‑
2),所述第一排加热孔(14
‑
1)和第二排加热孔(14
‑
2)中分别设有加热棒;还包括进口和所述浸渍模具(4)过渡连接段(14)连接的固化炉(6);沿牵引方向设置在所述固化炉(6)出口后端的压光机(7)、牵引机(8)和收卷机(9);胶枪和所述注胶口(15)连接的注胶机(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16)在入口段(11)和固化凝胶段(13)的区域内的高度独立的为0.25~0.35mm;所述流道(16)在过渡连接段(14)的区域内的高度为3~6mm;所述流道(16)在所述浸渍段(12)的区域内的高度递减,靠近入口段(11)一端的流道高度最高,所述流道的最高高度为3~5mm,靠近固化凝胶段(13)一端的流道高度为0.25~0.35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连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段(11)沿牵引方向长度为90~110mm;所述浸渍段(12)沿牵引方向的长度为150~1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明印,李华宝,陈轲,李志春,王佳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