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912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差动装置,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实现低成本化。差动装置(1)具备差动机构(11)和多板离合器(17),上述差动机构具有差速器壳体(3)、差动齿轮(5)以及一对输出齿轮(7、9),上述多板离合器具有能够沿轴向移动的多个外侧离合器板(13)和内侧离合器板(15)并限制差动机构的差动,其中,差速器壳体具有:壳体主体(21),其在一对输出齿轮中的一方的输出齿轮侧形成有开口(19);以及罩体(25),其形成为能够封闭壳体主体的开口并形成有使驱动力输入到差速器壳体的凸缘部(23),将多板离合器仅配置于开口侧,将外侧离合器板与差速器壳体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将内侧离合器板与一方的输出齿轮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输出齿轮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输出齿轮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差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车辆的差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差动装置,已知有一种具备差动机构和多板离合器的差动装置,上述差动机构具有:差速器壳体,其被输入驱动力并配置为能够旋转;差动齿轮,其被差速器壳体支承而能够自转,并且通过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而公转;以及一对输出齿轮,其与差动齿轮啮合而能够相对旋转,并且分别能够输出驱动力,上述多板离合器具有能够沿轴向移动的多个外侧离合器板和内侧离合器板,并限制差动机构的差动(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在该差动装置中,差速器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其在一对输出齿轮中的一方的输出齿轮侧形成有开口;以及罩体,其形成为能够封闭壳体主体的开口,并形成有使驱动力输入到差速器壳体的凸缘部。
[0004]在这样的差动装置中,多板离合器分别配置于一对输出齿轮侧,外侧离合器板与差速器壳体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内侧离合器板与一对输出齿轮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724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差动装置中,由于在一对输出齿轮侧分别配置有多板离合器,因此部件数量增大。另外,在作为壳体主体的里侧的另一方的输出齿轮侧也配置有多板离合器。因此,需要从壳体主体的开口侧使用特殊的工具对多板离合器与壳体主体的里侧卡合的部分进行加工,制造成本高成本化。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实现低成本化的差动装置。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差动机构和多板离合器,上述差动机构具有:差速器壳体,其被输入驱动力并配置为能够旋转;差动齿轮,其被上述差速器壳体支承而能够自转,并且通过上述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而公转;以及一对输出齿轮,其与上述差动齿轮啮合而能够相对旋转,并且分别能够输出驱动力,上述多板离合器具有能够沿轴向移动的多个外侧离合器板和内侧离合器板,并限制上述差动机构的差动,上述差速器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其在上述一对输出齿轮中的一方的输出齿轮侧形成有开口;以及罩体,其形成为能够封闭上述壳体主体的开口,并形成有使驱动力输入到上述差速器壳体的凸缘部,上述多板离合器仅配置于上述开口侧,上述外侧离合器板与上述差速器壳体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上述内侧离合器板与上述一方的输出齿轮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
[0013]在该差动装置中,多板离合器仅配置于开口侧,外侧离合器板与差速器壳体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内侧离合器板与一方的输出齿轮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
[0014]因此,由于多板离合器仅配置于壳体主体的开口侧,因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另外,由于在壳体主体的里侧没有配置多板离合器,因此不需要使用特殊的工具进行加工,能够使制造成本低成本化。
[0015]因此,在这样的差动装置中,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实现低成本化。
[0016]专利技术效果如下。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达到如下效果: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实现低成本化的差动装置。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的剖视图。
[0019]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的罩体的立体图。
[0020]图3是从轴向的一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的罩体时的俯视图。
[0021]图4是从轴向的另一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的罩体时的俯视图。
[0022]图5是图3的V

V剖视图。
[0023]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的外侧离合器板的俯视图。
[0024]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的内侧离合器板的俯视图。
[0025]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的剖视图。
[0026]图中:
[0027]1、101—差动装置,3—差速器壳体,5—差动齿轮,7、9—输出齿轮,11—差动机构,13—外侧离合器板,15—内侧离合器板,17—多板离合器,19—开口,21—壳体主体,23—凸缘部,25—罩体,27—齿轮部,29—施力部件,31—外周突起,33、103—卡合凹部,35—拔出槽,37—第一凸缘部,39—第二凸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使用图1至图8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进行说明。
[0029](第一实施方式)
[0030]使用图1至图7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1]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差动装置1具备差动机构11和多板离合器17,上述差动机构11具有:差速器壳体3,其被输入驱动力并配置为能够旋转;差动齿轮5,其被差速器壳体3支承而能够自转,并且通过差速器壳体3的旋转而公转;以及一对输出齿轮7、9,其与差动齿轮5啮合而能够相对旋转,并且分别能够输出驱动力,上述多板离合器17具有能够沿轴向移动的多个外侧离合器板13和内侧离合器板15,并限制差动机构11的差动。
[0032]另外,差速器壳体3具有:壳体主体21,其在一对输出齿轮7、9中的一方的输出齿轮7侧形成有开口19;以及罩体25,其形成为能够封闭壳体主体21的开口19,并形成有使驱动力输入到差速器壳体3的凸缘部23。
[0033]并且,多板离合器17仅配置于开口19侧,外侧离合器板13与差速器壳体3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内侧离合器板15与一方的输出齿轮7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
[0034]另外,在凸缘部23一体地形成有使驱动力输入到差速器壳体3的齿轮部27。
[0035]并且,多板离合器17配置于齿轮部27的内径侧。并且,多板离合器17和齿轮部27以至少轴向的一部分在径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
[0036]另外,外侧离合器板13与罩体25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
[0037]并且,多板离合器17和凸缘部23以至少轴向的一部分在径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
[0038]另外,在差速器壳体3与多板离合器17的轴向之间配置有对多板离合器17施加预压的施力部件29。并且,一方的输出齿轮7承受施力部件29对多板离合器17的按压力。
[0039]并且,在差速器壳体3上设置有:卡合凹部33,其在周向上配置有多个,并与形成于外侧离合器板13的外周突起31卡合;以及拔出槽35,其与将差速器壳体3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系统旋转的轴承在轴向上对置而用于使该轴承从差速器壳体3脱离。并且,卡合凹部33与拔出槽35连通。
[0040]另外,将罩体25的凸缘部23作为第一凸缘部37,在壳体主体21的开口19侧的外周部形成有第二凸缘部39。并且,第二凸缘部39与第一凸缘部37在轴向上抵接而相互一体地固定。而且,第二凸缘部39的至少轴向的一部分配置为与齿轮部27和多板离合器17在径向上重叠。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差动机构和多板离合器,上述差动机构具有:差速器壳体,其被输入驱动力并配置为能够旋转;差动齿轮,其被上述差速器壳体支承而能够自转,并且通过上述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而公转;以及一对输出齿轮,其与上述差动齿轮啮合而能够相对旋转,并且分别能够输出驱动力,上述多板离合器具有能够沿轴向移动的多个外侧离合器板和内侧离合器板,并限制上述差动机构的差动,上述差速器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其在上述一对输出齿轮中的一方的输出齿轮侧形成有开口;以及罩体,其形成为能够封闭上述壳体主体的开口并形成有使驱动力输入到上述差速器壳体的凸缘部,上述多板离合器仅配置于上述开口侧,上述外侧离合器板与上述差速器壳体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上述内侧离合器板与上述一方的输出齿轮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凸缘部一体地形成有使驱动力输入到上述差速器壳体的齿轮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板离合器配置于上述齿轮部的内径侧,上述多板离合器和上述齿轮部以至少轴向的一部分在径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侧离合器板与上述罩体以能够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广田功日向野升川合阳辅
申请(专利权)人:吉凯恩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