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冷却的高效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8203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冷却的高效注塑模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下模,所述下模顶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上模,所述下模内部开设有冷却腔,所述下模内部位于冷却腔下方开设有散热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进水管将冷却液注入冷却腔内部,冷却液进入的同时带动驱动叶轮旋转,进而驱动叶轮通过第一传动轴、同步带以及第二传动轴带动散热叶轮旋转,排出的冷却液同样带动驱动叶轮进行旋转,散热腔内部另一侧的散热叶轮同样旋转产生气流,冷却液在冷却腔内部对注塑产品进行冷却的同时,两组散热叶轮产生气流同时对冷却液进一步的降温散热,从而保证冷却液更好的对注塑产品进行冷却,不会发生注塑产品冷却不完全导致粘连模具的问题。发生注塑产品冷却不完全导致粘连模具的问题。发生注塑产品冷却不完全导致粘连模具的问题。

An efficient injection mold convenient for c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冷却的高效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便于冷却的高效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0003]现有技术中注塑模具在脱模之间需要对成型产品进行冷却,通常在管道内部通入冷却水,但是由于管道整体冷却效果较为有限,从而导致成型产品在脱模时没有完全冷却,还会和模具之间发生粘连的现象,从而导致成型产品的注塑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冷却的高效注塑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管道整体冷却效果较为有限,从而导致成型产品在脱模时没有完全冷却,还会和模具之间发生粘连的现象,从而导致成型产品的注塑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冷却的高效注塑模具,包括下模,所述下模顶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上模,所述下模内部开设有冷却腔,所述下模内部位于冷却腔下方开设有散热腔,所述下模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冷却腔相连通的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内部皆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内侧皆设置有驱动叶轮,所述下模两侧底部皆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散热腔内部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位于散热腔内部的一侧固定有散热叶轮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下模内部开设有与注塑腔相配合的冷却腔,通过进水管将冷却液注入冷却腔内部,冷却液进入的同时带动驱动叶轮旋转,进而驱动叶轮通过第一传动轴、同步带以及第二传动轴带动散热叶轮旋转,且由于排水管内部设置有单向阀,进而当冷却液充满冷却腔后产生继续注入冷却液产生一定压力后,冷却液才会通过排水管排出,排出的冷却液同样带动驱动叶轮进行旋转,同上可知,散热腔内部另一侧的散热叶轮同样旋转产生气流,以上可知,冷却液在冷却腔内部对注塑产品进行冷却的同时,两组散热叶轮产生气流同时对冷却液进一步的降温散热,从而保证冷却液更好的对注塑产品进行冷却,整体冷却效果较好,不会发生注塑产品冷却不完全导致粘连模具的问题。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底部均匀开设有多组散热孔,且散热孔呈矩形。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孔便于散热腔内的冷热气流交换,更好的冷却腔内部的冷却液进行进一步降温。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内部靠近冷却腔的一侧设置有单向阀,且
单向阀为直通式。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冷却腔内部充满冷却液才会从透过单向阀从排水管排出,且直通式单向阀用螺纹连接安装在排水管内部,整体拆装更加便捷。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腔内部设置有多组固定套筒,所述下模内部设置有多组贯穿散热腔、固定套筒且延伸至下模顶部的顶杆,多组所述顶杆底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上模内部设置有注塑流道。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顶杆起到对注塑产品的脱模作用,且注塑流道起到对产品进行注塑,且注塑流道外侧设置有热流道,进而对存留在注塑流道内部的熔融材料避免凝固的现象。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两侧皆固定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部皆开设有与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相配合的支撑孔。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壳起到对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以及同步带的保护作用。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下模内部开设有与注塑腔相配合的冷却腔,通过进水管将冷却液注入冷却腔内部,冷却液进入的同时带动驱动叶轮旋转,进而驱动叶轮通过第一传动轴、同步带以及第二传动轴带动散热叶轮旋转,且由于排水管内部设置有单向阀,进而当冷却液充满冷却腔后产生继续注入冷却液产生一定压力后,冷却液才会通过排水管排出,排出的冷却液同样带动驱动叶轮进行旋转,同上可知,散热腔内部另一侧的散热叶轮同样旋转产生气流,以上可知,冷却液在冷却腔内部对注塑产品进行冷却的同时,两组散热叶轮产生气流同时对冷却液进一步的降温散热,从而保证冷却液更好的对注塑产品进行冷却,整体冷却效果较好,不会发生注塑产品冷却不完全导致粘连模具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的A处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下模;2、上模;3、冷却腔;4、散热腔;5、进水管;6、排水管;7、第一传动轴;8、驱动叶轮;9、第二传动轴;10、同步带;11、散热叶轮;12、保护壳;13、散热孔;14、注塑流道;15、固定套筒;16、顶杆;17、顶板;18、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3]一种便于冷却的高效注塑模具,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下模1,下模1顶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上模2,下模1内部开设有冷却腔3,下模1内部位于冷却腔3下方开设有散热
腔4,下模1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冷却腔3相连通的进水管5和排水管6,进水管5和排水管6内部皆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7,第一传动轴7内侧皆设置有驱动叶轮8,下模1两侧底部皆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散热腔4内部的第二传动轴9,第一传动轴7和第二传动轴9之间通过同步带10连接,第二传动轴9位于散热腔4内部的一侧固定有散热叶轮11,下模1底部均匀开设有多组散热孔13,且散热孔13呈矩形,其中散热孔13便于散热叶轮11旋转产流进行热交换,将外界的冷空气吸入散热腔4内部,将散热腔4的热空气排出的作用,冷却腔3内部设置有多组固定套筒15,下模1内部设置有多组贯穿散热腔4、固定套筒15且延伸至下模1顶部的顶杆16,多组顶杆16底部固定连接有顶板17,其中顶杆16和顶板17起到对注塑产品的脱模作用,上模2内部设置有注塑流道14,注塑流道14对注塑产品进行注塑。
[0024]请参阅图2,排水管6内部靠近冷却腔3的一侧设置有单向阀18,且单向阀18为直通式,本技术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在排水管6内部设置单向阀18,使进水管5将冷却液充满冷却腔3后,冷却液才能通过单向阀18从排水管6处排出。
[0025]请参阅图1、图2和图4,下模1两侧皆固定设置有保护壳12,保护壳12起到对第一传动轴7、第二传动轴9以及同步带10的保护作用,保护壳12内部皆开设有与第一传动轴7、第二传动轴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冷却的高效注塑模具,包括下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顶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上模(2),所述下模(1)内部开设有冷却腔(3),所述下模(1)内部位于冷却腔(3)下方开设有散热腔(4),所述下模(1)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冷却腔(3)相连通的进水管(5)和排水管(6),所述进水管(5)和排水管(6)内部皆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7),所述第一传动轴(7)内侧皆设置有驱动叶轮(8),所述下模(1)两侧底部皆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散热腔(4)内部的第二传动轴(9),所述第一传动轴(7)和第二传动轴(9)之间通过同步带(10)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9)位于散热腔(4)内部的一侧固定有散热叶轮(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冷却的高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底部均匀开设有多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文耀蒋华明鲁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恒耐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