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吊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31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7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吊耳,包括一体成型的吊耳本体,吊耳本体上开设有吊钩孔和吊耳安装孔;所述吊耳本体从上至下由吊装段、连接段、安装段和防旋段依次连接构成,连接段与吊装段之间形成夹角α,连接段与安装段之间形成夹角α,吊装段与安装段相互平行,防旋段与安装段相互垂直,吊钩孔开设在吊装段上,吊耳安装孔开设在安装段上,防旋段通过开限位缺口的方式形成有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限位缺口能与发动机壳体上的吊耳安装凸台旁边的加强筋配合,通过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限制吊耳本体的旋转。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方便,能防止在吊装时发生旋转。装时发生旋转。装时发生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吊耳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附件,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吊耳。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现有的发动机吊耳,包括一体成型的吊耳本体1,吊耳本体1是一种竖直的平板结构,吊耳本体1呈上大下小的形状,吊耳本体1从上至下由吊装段13和安装段15连接构成,吊装段13上开设有吊钩孔11,吊钩孔11用于吊钩穿挂,安装段15上开设有吊耳安装孔12,吊耳螺栓穿过吊耳安装孔12伸入发动机壳体上的吊耳安装凸台上的螺栓安装孔,与吊耳安装凸台螺接,从而将发动机吊耳固定安装在发动机壳体上。这种发动机吊耳,在吊装的时候如果出现吊耳螺栓预紧力不足的情况,吊耳本体很容易发生旋转,从而使发动机的吊装姿态改变,进一步可能发生吊耳压坏发动机零件,甚至发生发动机掉落砸伤操作工人的安全事故。另外,吊耳本体是一种竖直的平板结构,为了避免吊耳本体与发动机其他零部件干涉,在发动机设计初期就需要考虑吊耳本体的布置,增加了设计难度和设计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的发动机吊耳,以防止在吊装时发生旋转。
[0004]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吊耳,包括一体成型的吊耳本体,吊耳本体上开设有吊钩孔和吊耳安装孔;所述吊耳本体从上至下由吊装段、连接段、安装段和防旋段依次连接构成,连接段与吊装段之间形成夹角α,连接段与安装段之间形成夹角α,吊装段与安装段相互平行,防旋段与安装段相互垂直,吊钩孔开设在吊装段上,吊耳安装孔开设在安装段上,防旋段通过开限位缺口的方式形成有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限位缺口能与发动机壳体上的吊耳安装凸台旁边的加强筋配合,通过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限制吊耳本体的旋转。
[0005]优选的,所述连接段与吊装段的连接处通过圆角过渡,所述连接段与安装段的连接处通过圆角过渡,所述防旋段与安装段的连接处通过圆角过渡,所述夹角α满足:120
°
≤α≤150
°
,夹角α能保证吊耳本体有足够的刚度。
[0006]优选的,所述吊钩孔的中心线、吊耳安装孔的中心线都与吊耳本体的中心线重合。
[0007]优选的,所述左限位板的宽度与右限位板的宽度相等;所述吊装段、连接段、安装段和防旋段的宽度相同。
[0008]本技术具有如下效果:
[0009](1)连接段与吊装段、安装段之间形成夹角α,吊装段与安装段相互平行,从而避免了吊耳本体与发动机零部件干涉的问题。
[0010](2)防旋段通过开限位缺口的方式形成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限位缺口能与发动机壳体上的吊耳安装凸台旁边的加强筋配合,吊耳本体将要发生旋转时,通过左限位板、右限位板与加强筋形成的反向力矩限制吊耳本体的旋转,起到了防止发动机吊耳旋转的作用。
[0011](3)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重复使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的发动机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施例中发动机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施例中发动机吊耳的主视图。
[0015]图4为图3的A

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吊耳包括一体成型的吊耳本体1,吊耳本体1从上至下由吊装段13、连接段14、安装段15和防旋段16依次连接构成,吊装段13、连接段14、安装段15和防旋段16的宽度相同。连接段14与吊装段13的连接处通过圆角过渡,连接段14与安装段15的连接处通过圆角过渡,防旋段16与安装段15的连接处通过圆角过渡;连接段14与吊装段13之间形成夹角α,连接段14与安装段15之间形成夹角α,夹角α=120
°
;吊装段13与安装段15相互平行,防旋段16与安装段15相互垂直。吊装段13的中偏上位置开设有一个吊钩孔11,吊钩孔11为腰形孔,吊钩孔11的中心线与吊耳本体1的中心线重合;安装段15上开设有一个吊耳安装孔12,吊耳安装孔12为圆孔,吊耳安装孔12的中心线与吊耳本体1的中心线重合。防旋段16通过开限位缺口161的方式形成有左限位板162和右限位板163,左限位板162的宽度与右限位板163的宽度相等,限位缺口161能与发动机壳体上的吊耳安装凸台2旁边的加强筋3配合,通过左限位板162和右限位板163限制吊耳本体1的旋转。
[0017]在安装时,将限位缺口161对准发动机壳体上的吊耳安装凸台2旁边的加强筋3,通过限位缺口161和加强筋3的间隙配合给吊耳本体1定位。沿着加强筋3布置的方向滑动吊耳本体1,可以实现吊耳安装孔12与吊耳安装凸台2上的螺栓安装孔21对齐,以便安装吊耳螺栓。将吊耳本体1固定在发动机壳体上后,防旋段16的左限位板162和右限位板163分别位于加强筋3的左右两侧。如果吊耳本体1向左发生旋转,加强筋3会对右限位板163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进而形成阻止吊耳本体1向左旋转的力矩。如果吊耳本体1向右发生旋转,加强筋3会对左限位板162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进而形成阻止吊耳本体1向右旋转的力矩。在拆卸吊耳本体1时,左限位板162和右限位板163同样能起到防止吊耳本体1旋转的作用,方便吊耳本体1的拆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吊耳,包括一体成型的吊耳本体(1),吊耳本体(1)上开设有吊钩孔(11)和吊耳安装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本体(1)从上至下由吊装段(13)、连接段(14)、安装段(15)和防旋段(16)依次连接构成,连接段(14)与吊装段(13)之间形成夹角α,连接段(14)与安装段(15)之间形成夹角α,吊装段(13)与安装段(15)相互平行,防旋段(16)与安装段(15)相互垂直,吊钩孔(11)开设在吊装段(13)上,吊耳安装孔(12)开设在安装段(15)上,防旋段(16)通过开限位缺口(161)的方式形成有左限位板(162)和右限位板(163),限位缺口(161)能与发动机壳体上的吊耳安装凸台(2)旁边的加强筋(3)配合,通过左限位板(162)和右限位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业陈龙曾庆强贾正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