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泄漏比例溢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972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零泄漏比例溢流阀,包括阀本体,阀本体包括相连的主阀和先导溢流阀,先导溢流阀的进、回油口分别连接主阀的第一、第二控制油口,主阀阀套设置于阀体内,阀芯竖直设置于阀套内腔,阀套底部向下开口呈第一工作油口,阀套靠近底部的外壁设有第二工作油口,阀套内腔的内壁与第二工作油口的内壁之间的连接面设置为倾斜面,主阀阀芯的上端通过弹簧连接设置于主阀阀体顶部开口处的控制旋钮、下端的端面的边沿设置为倒角结构;主阀阀芯的外壁设有至少两个环状凸起,相邻的环状凸起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按比例进行压力的调节,从而实现比例式零泄漏的压力控制。从而实现比例式零泄漏的压力控制。从而实现比例式零泄漏的压力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泄漏比例溢流阀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控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零泄漏比例溢流阀。

技术介绍

[0002]溢流阀是一种应用在流体控制领域的阀门结构,其发挥作用时,当系统压力超过规定值时,阀板/阀芯被顶开,将系统中的一部分流体外排,从而使系统的压力迅速降低至安全范围内,从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其也称作安全溢流阀,是一种常见的安全泄压结构。
[0003]现有技术中的溢流阀基本都是常规的开闭模式,要么开启,要么闭合,仅两种工作模式无法应对多变的实际工况,也不能对流体运动进行合理控制,因此出现了比例式溢流阀这类产品,该类溢流阀结构通过电磁力驱动弹簧来带动阀芯动作,可按要求使阀芯定位到不同的开度,从而实现对应的流量控制。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比例式溢流阀往往伴随着泄漏问题的发生,这类问题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阀芯和阀套之间的配合结构为了支持两者可相互运动,而在结构设计上呈现面接触结构形式。比如,阀芯外壁呈竖直嵌套至阀体/阀套内腔,对应的阀套内腔的内壁也呈竖直。在阀芯运动过程中,受到流体运动时的力的作用和冷热环境的影响,无法确保面接触情况下的每一处接触位置均能够接触到位,从而使面接触的密封性不够;再加之实际应用过程中,流体的浓度过于稀薄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在阀芯运动过程中,流体从阀芯与阀套之间的缝隙中渗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泄漏比例溢流阀,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零泄漏比例溢流阀,包括阀本体,所述阀本体包括主阀和先导溢流阀,所述主阀连接所述先导溢流阀,所述主阀包括主阀阀体、主阀阀芯和主阀阀套,所述主阀设有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控制油口、第二控制油口、第三控制油口和第四控制油口,所述先导溢流阀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连接所述主阀的第一控制油口和第二控制油口,所述主阀阀芯和所述主阀阀套设置于所述主阀阀体内,其中,所述主阀阀套自下而上设置于所述主阀阀体的向下的开口内,所述主阀阀套的内腔呈上下贯通结构,其上部开口连通所述主阀阀体的内腔,所述主阀阀芯竖直设置于所述主阀阀套的内腔,所述主阀阀套的底部向下开口呈第一工作油口,所述主阀阀套的靠近底部的外壁设有第二工作油口,
[0007]所述主阀阀套的内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内壁之间的连接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主阀阀芯的上端通过弹簧连接设置于所述主阀阀体顶部开口处的控制旋钮、下端的端面的边沿设置为倒角结构;
[0008]所述主阀阀芯的外壁设有至少两个环状凸起,相邻的所述环状凸起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0009]本技术通过先导溢流阀控制主阀内弹簧实现比例式压力控制,另外,将主阀
阀芯的下端边沿设置为倒角结构后可使其在相对于主阀阀套内腔的内壁进行上下运动时,与主阀阀套内腔的内壁之间由现有结构中的面接触改变为线接触,从而消除由面接触带来的密封性问题,避免泄漏,相对于传统结构,主阀阀芯结构可视为由柱体调整为锥体结构。
[0010]所述主阀阀芯的外壁设有至少三个所述环状凸起,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环状凸起之间设有一所述第一密封圈。
[0011]所述主阀阀套的内腔内壁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内壁之间的连接面设置为围绕所述主阀阀套的内腔内壁一周后闭合的倾斜面。
[0012]所述第一工作油口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内壁之间的连接面设置为倾斜面。
[0013]所述第一工作油口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内壁之间的连接面设置为围绕所述进油口的内腔内壁一周后闭合的倾斜面。
[0014]所述主阀阀套的外壁设有便于嵌入密封圈的环形凹陷,所述环形凹陷围绕所述主阀阀套的外壁一周后闭合,所述环形凹陷内设有一第二密封圈。
[0015]所述主阀阀套的外壁自上而下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环形凹陷,任一所述环形凹陷内均设有一所述第二密封圈。
[0016]所述主阀的第一控制油口通过第一控制油路连通所述主阀阀套的外壁的阀套控制油口,所述阀套控制油口的内壁与所述主阀阀套的内腔的内壁之间的连接面设置为外凸的倾斜曲面,外凸方向朝向所述主阀阀套的内腔;
[0017]所述主阀阀芯包括阀芯上部、阀芯中部和阀芯下部,所述阀芯上部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阀芯下部的截面直径,对应的,所述主阀阀套的内腔包括阀套内腔上部和阀套内腔下部,在水平高度上,所述阀套内腔上部位于所述控制油口上方,所述阀套内腔下部位于所述控制油口的下方,所述阀套内腔上部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阀套内腔下部的截面直径,主阀阀芯运动过程中,阀芯上部在阀套内腔上部内做上下运动,阀芯下部在阀套内腔下部中做上下运动,阀芯中部在主阀阀套的内腔中的上下运动轨迹经过阀套内腔上部和阀套内腔下部;
[0018]所述阀芯中部的上端的边沿光滑连接所述阀芯上部的外壁、下端的边沿光滑连接所述阀芯下部的外壁,从而使所述阀芯中部的外壁呈一内凹的曲面结构,在阀芯中部随主阀阀芯向下运动时,其曲面外壁逐渐接触并与所述阀套控制油口的内壁与所述主阀阀套的内腔的内壁之间的连接面贴合,从而形成密封结构。
[0019]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按比例进行压力的调节,主阀的阀芯和阀套之间密封性好,配合先导溢流阀可实现比例式零泄漏的压力控制;工作时,在系统实际压力没有达到比例溢流阀设定压力值时,实现零泄漏效果,当系统达到比例溢流阀设定压力值时则按设定压力值溢流。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先导溢流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的结构隐去阀套后的一种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液压系统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其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成部件或单元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组成部件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部件组成或者组成单元。
[0027]参照图1、图4、图6,一种零泄漏比例溢流阀,包括阀本体,阀本体包括主阀1和先导溢流阀2,其中,主阀1设有主阀阀体11、主阀阀芯12和主阀阀套13,先导溢流阀2设有先导阀阀体21、先导阀阀芯22、先导阀阀套23和设置于先导阀阀体21上的旋钮型螺堵24,该螺堵作为排气口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泄漏比例溢流阀,包括阀本体,所述阀本体包括主阀和先导溢流阀,所述主阀连接所述先导溢流阀,所述主阀包括主阀阀体、主阀阀芯和主阀阀套,所述主阀设有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控制油口、第二控制油口、第三控制油口和第四控制油口,所述先导溢流阀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连接所述主阀的第一控制油口和第二控制油口,所述主阀阀芯和所述主阀阀套设置于所述主阀阀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阀套自下而上设置于所述主阀阀体的向下的开口内,所述主阀阀套的内腔呈上下贯通结构,其上部开口连通所述主阀阀体的内腔,所述主阀阀芯竖直设置于所述主阀阀套的内腔,所述主阀阀套的底部向下开口呈第一工作油口,所述主阀阀套的靠近底部的外壁设有第二工作油口,所述主阀阀套的内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内壁之间的连接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主阀阀芯的上端通过弹簧连接设置于所述主阀阀体顶部开口处的控制旋钮、下端的端面的边沿设置为倒角结构;所述主阀阀芯的外壁设有至少两个环状凸起,相邻的所述环状凸起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泄漏比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阀芯的外壁设有至少三个所述环状凸起,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环状凸起之间设有一所述第一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泄漏比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阀套的内腔内壁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内壁之间的连接面设置为围绕所述主阀阀套的内腔内壁一周后闭合的倾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零泄漏比例溢流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玄彭京启张元金
申请(专利权)人:阿托斯上海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