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管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76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管连接构造,适于连接第一配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配管的下方的第二配管。所述配管连接构造包括:本体部,连接到所述第一配管;以及筒状部,连接到所述第二配管。所述筒状部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配管的内部。所述筒状部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二配管和所述第一配管之间的边界,朝向所述第一配管的内部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所述配管连接构造,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使从第一配管上落下的水滴不会进入第二配管,而可防止水滴经由第二配管进入到后续流路中的气泵的空气轴承,以保护气泵的空气轴承。以保护气泵的空气轴承。以保护气泵的空气轴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管连接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配管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有关于环境保护的议题日益受到重视,进而,增加了高效能、无污染车辆的需求,其中,燃料电池电动车使用洁净电能、且不会排放废气,而成为未来车辆的重要研发趋势之一。
[0003]在燃料电池电动车中,需要使用将空气(Oxygen)送入燃料电池堆的气泵 (Air pump)。所述气泵具有空气轴承(Air bearing),并且,需要使用配管来提供冷却空气,以对于空气轴承进行冷却,使空气轴承能维持良好的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5]然而,若是由于结露或类似原因使水滴聚集在配管中,水滴可能会进入到冷却空气的配管内,进而,水滴将进入到空气轴承中,而损害空气轴承的机能,结果是,将造成:空气轴承的承载能力降低、空气轴承无法支撑旋转的转子(rotor)、以及空气轴承的生锈等。
[0006]另外,可以安装过滤器,以去除通过配管的异物(粒子、水滴等),然而,安装过滤器的方式,反而会导致成本与重量增加的问题。
[0007]本技术是鉴于所述方面而成,提供一种配管连接构造,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水滴进入冷却空气的配管,而避免水滴对于空气轴承的机能造成负面影响。
[0008][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09]为了达成所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管连接构造,适于连接第一配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配管的下方的第二配管,所述配管连接构造包括:本体部,连接到所述第一配管;以及筒状部,连接到所述第二配管,其中,所述筒状部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配管的内部;所述筒状部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二配管和所述第一配管之间的边界,朝向所述第一配管的内部突出。
[0010]如此,通过所述的配管连接构造,使得从第一配管的管壁上落下的水滴,不会进入第二配管内,因此,可以防止水滴进入气泵的空气轴承。
[00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筒状部的所述第二端的末端形状构成为:以所述筒状部的下部短于所述筒状部的上部的方式而倾斜的形状。
[0012]如此,通过所述筒状部的下部短于所述筒状部的上部的方式而倾斜的形状,使得水滴难以从上方进入到第二配管内,因此,可使第二配管能顺利地传输用来冷却空气轴承的空气,且保护空气轴承不受到水滴的影响。
[00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管连接构造还包括:覆盖部,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所述第二端。
[00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覆盖部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上部,且构成为:
从所述筒状部的所述上部朝向所述第一配管的内部突出。
[00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覆盖部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一侧,且构成为:盖住所述筒状部的盖形状。
[0016]如此,通过在筒状部的第二端进一步设置覆盖部,且利用多种的覆盖部的结构设计,而能够有效地防止从第一配管的管壁上落下的水滴进入第二配管内,因此,可确实地防止水滴进入气泵的空气轴承。
[001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管连接结构所连接的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第二配管,作为冷却用空气配管,用以提供冷却空气到气泵的空气轴承。
[0018]如此,可顺利地提供不含有水气的冷却空气,到达气泵的空气轴承,以对于空气轴承进行冷却。
[0019][技术的效果][0020]基于上述,本技术的配管连接构造,采用简单的结构,使得从第一配管的管壁上落下的水滴,不会进入第二配管内,因此,可以防止水滴进入气泵的空气轴承。并且,使筒状部的第二端的末端形状,构成为:筒状部的下部短于筒状部的上部的方式而倾斜的形状,因此,使得水滴难以从上方进入到第二配管内,因此,可使第二配管能顺利地传输用来冷却空气轴承的空气,且保护空气轴承内的空气不受到水滴的影响。再者,通过在筒状部的第二端进一步设置覆盖部,且利用多种的覆盖部的结构设计,而能够有效地防止从第一配管的管壁上落下的水滴进入第二配管内,因此,可确实地防止水滴进入气泵的空气轴承。
[0021]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种配管连接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的配管连接构造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另一种配管连接构造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又一种配管连接构造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再一种配管连接构造的剖面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00、102、104、106:配管连接构造
[0029]110:本体部
[0030]120:筒状部
[0031]120A:筒状部的上部
[0032]120B:筒状部的下部
[0033]122:筒状部的第一端
[0034]124:筒状部的第二端
[0035]130A、130B:覆盖部
[0036]210:第一配管
[0037]220:第二配管
[0038]300:气泵
[0039]400:燃料电池堆
[0040]510、520、530、540、550:箭头
[0041]Air:空气
[0042]B:边界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共同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4]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种配管连接构造的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1,此配管连接构造100可设置在燃料电池电动车中的冷却用空气配管。所述配管连接结构100所连接的第一配管210与第二配管220,作为冷却用空气配管,用以提供冷却空气到气泵300的空气轴承(未示出),而对于气泵 300的空气轴承进行冷却。此气泵300可用来将空气输送到燃料电池电动车的燃料电池堆400中。
[0045]请参照图1,利用图1所示的箭头510~550,说明空气的流动方式。
[0046]如箭头510所示,来自于液冷增压空气冷却器(Liquid cooled Charge AirCooler,LCAC,未示出)的空气,进入到第一配管210中。如箭头520所示,来自于第一配管210的一部分空气,朝向加湿器(未示出)进行输送。如箭头 530所示,来自于第一配管210的一部分空气,朝向增压泵(未示出)进行输送。如箭头540所示,来自于第一配管210的空气,经由配管连接构造100与第二配管220,而朝向气泵300进行输送。如箭头550所示,利用气泵300将空气输送到燃料电池堆400。
[0047]值得注意的是,如箭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管连接构造,适于连接第一配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配管的下方的第二配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连接到所述第一配管;以及筒状部,连接到所述第二配管,其中,所述筒状部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配管的内部,所述筒状部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二配管和所述第一配管之间的边界,朝向所述第一配管的内部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管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的所述第二端的末端形状构成为:以所述筒状部的下部短于所述筒状部的上部的方式而倾斜的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管连接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沢卓磨冈部雄太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