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刹车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640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中心刹车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刹车机构技术领域,中心刹车机构包括:刹车盘,刹车盘上表面中心开设有圆槽,且圆槽内固定有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第二圆盘贴合于第一圆盘上表面,且第二圆盘上表面中心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孔,通孔内嵌入有注油件,注油件上表面中心开设有注油孔,且注油件下方设有圆轴和海绵,圆轴与注油件固定连接,且海绵上方嵌入于圆轴内,第二圆盘外壁开设有至少十个环绕其外壁轴线排布的润滑孔;保护盖,保护盖右面中部开设有贯穿于其前后两侧的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注油时的便捷性/减少刹车盘的磨损度。性/减少刹车盘的磨损度。性/减少刹车盘的磨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心刹车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刹车机构
,尤其是涉及中心刹车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刹车,也称为制动,是指使运行中的机车、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或机械等停止或减低速度的动作。制动的一般原理是在机器的高速轴上固定一个轮或盘,在机座上安装与之相适应的闸瓦、带或盘,在外力作用下使之产生制动力矩,刹车机构长期使用后,通槽需要通过润滑油进行润滑,而现有刹车机构添加润滑油时不够方便,并且刹车盘长期使用,容易出现磨损,需要经常更换,增加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目前不方便注油和刹车盘磨损大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中心刹车机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中心刹车机构,所述中心刹车机构包括:
[0005]刹车盘,所述刹车盘上表面中心开设有圆槽,且所述圆槽内固定有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所述第二圆盘贴合于第一圆盘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圆盘上表面中心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嵌入有注油件,所述注油件上表面中心开设有注油孔,且所述注油件下方设有圆轴和海绵,所述圆轴与注油件固定连接,且所述海绵上方嵌入于圆轴内,所述第二圆盘外壁开设有至少十个环绕其外壁轴线排布的润滑孔;
[0006]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右面中部开设有贯穿于其前后两侧的通槽,且所述保护盖上表面中部靠右侧和上表面前后两侧均从上至下贯穿有连杆,所述刹车盘上表面中部靠左侧开设有三个分别与三根所述连杆一一对应的插孔。
[0007]优选的,所述润滑孔与通孔相通,且所述注油孔与圆轴相通,所述海绵末端嵌入于通孔内侧底部。
[0008]优选的,所述刹车盘厚度小于通槽高度,且所述保护盖通过通槽套入刹车盘左端并通过插入连杆在插孔内加固,所述连杆与插孔之间活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刹车盘上表面开设有至少十个均匀排布的气孔。
[0010]优选的,且平行于圆槽上方设有顶盘,所述顶盘上表面中心开设有与通孔处于同一垂直水平线上的圆孔,且所述顶盘上表面外侧四周中心位置均插入有螺纹轴。
[0011]优选的,所述刹车盘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分别位于圆槽外部四周中心的螺纹孔,且四个所述螺纹孔分别与四根所述螺纹轴上下对应,所述螺纹轴拧入螺纹孔内,使得所述顶盘螺纹连接于刹车盘上表面并覆盖于第二圆盘上方,且所述顶盘直径大于圆槽直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将润滑油通过注油孔加入注油件内,进入的润滑油将会通过圆轴慢慢流入下方的海绵内,通过海绵将润滑油进行吸附,而使用者只需将注油件在通孔内向下戳动,这样便可以将海绵中的润滑油挤出,挤出的润滑油
慢慢流向第二圆盘外壁的润滑孔,并通过润滑孔送入圆槽内,这样便可以实现润滑效果,不仅注油方便,并且直达重要润滑部位,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便捷性;
[0013]将保护盖的通过通槽套入在刹车盘的左侧,再将连杆从上至下穿过保护盖和插孔,由于连杆与插孔之间活动连接,所以在转动刹车盘时,刹车盘也将在保护盖内转动,利用保护盖能够有效减少刹车盘左侧在转动时产生的磨损度,同时也有效延长了刹车盘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001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刹车盘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注油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保护盖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记:1

刹车盘;101

圆槽;102

第一圆盘;103

第二圆盘;104

通孔;105

气孔;106

螺纹孔;107

润滑孔;108

顶盘;109

圆孔;110

螺纹轴;111

插孔;2

注油件;201

注油孔;202

圆轴;203

海绵;3

保护盖;301

通槽;302

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0]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1]中心刹车机构,中心刹车机构包括:
[0022]刹车盘1,刹车盘1上表面中心开设有圆槽101,且圆槽101内固定有第一圆盘102和第二圆盘103,第二圆盘103贴合于第一圆盘102上表面,且第二圆盘103上表面中心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孔104,通孔104内嵌入有注油件2,注油件2上表面中心开设有注油孔201,且注油件2下方设有圆轴202和海绵203,圆轴202与注油件2固定连接,且海绵203上方嵌入于圆轴202内,第二圆盘103外壁开设有至少十个环绕其外壁轴线排布的润滑孔107,润滑孔107与通孔104相通,且注油孔201与圆轴202相通,海绵203末端嵌入于通孔104内侧底部,使用者将注油件2垂直嵌入在通孔104内,并使得圆轴202底部的海绵203嵌入通孔104的内侧底部,随后,通过注油件2上表面的注油孔201,使用者可以将润滑油通过注油孔201加入注油件2内,由于注油孔201与圆轴202相通,所以进入的润滑油将会通过圆轴202慢慢流入下方的海绵203内,通过海绵203将润滑油进行吸附,而使用者只需将注油件2在通孔104内向下戳动即可,这样便可以将海绵203中的润滑油挤出,而由于润滑孔107与通孔104相连
通,所以挤出的润滑油便会慢慢流向第二圆盘103外壁的润滑孔107,并通过润滑孔107送入圆槽101内,这样便可以实现润滑效果,不仅注油方便,并且直达重要润滑部位,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便捷性;
[0023]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护盖3,保护盖3右面中部开设有贯穿于其前后两侧的通槽301,且保护盖3上表面中部靠右侧和上表面前后两侧均从上至下贯穿有连杆302,刹车盘1上表面中部靠左侧开设有三个分别与三根连杆302一一对应的插孔111,刹车盘1厚度小于通槽301高度,且保护盖3通过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中心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刹车机构包括:刹车盘(1),所述刹车盘(1)上表面中心开设有圆槽(101),且所述圆槽(101)内固定有第一圆盘(102)和第二圆盘(103),所述第二圆盘(103)贴合于第一圆盘(102)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圆盘(103)上表面中心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孔(104),所述通孔(104)内嵌入有注油件(2),所述注油件(2)上表面中心开设有注油孔(201),且所述注油件(2)下方设有圆轴(202)和海绵(203),所述圆轴(202)与注油件(2)固定连接,且所述海绵(203)上方嵌入于圆轴(202)内,所述第二圆盘(103)外壁开设有至少十个环绕其外壁轴线排布的润滑孔(107);保护盖(3),所述保护盖(3)右面中部开设有贯穿于其前后两侧的通槽(301),且所述保护盖(3)上表面中部靠右侧和上表面前后两侧均从上至下贯穿有连杆(302),所述刹车盘(1)上表面中部靠左侧开设有三个分别与三根所述连杆(302)一一对应的插孔(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孔(107)与通孔(104)相通,且所述注油孔(201)与圆轴(202)相通,所述海绵(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康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