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于电芯模组堆叠工装的转运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583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运用于电芯模组堆叠工装的转运工装,包括:底板,顶板,第一端板,该第一端板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吊环,第二端板,该第二端板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吊环,辅助工装,与所述底板、顶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共同合围形成电芯模组的安装空间,以及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与堆叠工装相比,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劳动强度,通过设置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有利于吊具挂住转运工装,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用户通过滑动件的滑动可以精确控制电芯模组的长度,从而保证了电芯模组的紧密度,产品性能更好。产品性能更好。产品性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用于电芯模组堆叠工装的转运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的生产工装,具体是涉及运用于电芯模组堆叠工装的转运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在动力电池行业
,例如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由若干个软包电芯模组组成,为了保证电芯模组成品的良好性能,需要对电芯模组进行堆叠,该过程一般通过专门的堆叠工装来实现,在完成电芯模组的堆叠后,用户需要将电芯模组进行转运,现有技术中,电芯模组通常都是随堆叠工装一起转运的,由于堆叠工装的结构繁琐、重量太大,用户在实现电芯模组转运的过程中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很低。
[0003]因此,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用户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转运工装将变得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用于电芯模组堆叠工装的转运工装,以解决电芯模组的转运过程中用户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很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运用于电芯模组堆叠工装的转运工装,包括:
[0006]底板,安装在电芯模组堆叠工装的工作台表面;
[0007]顶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
[0008]第一端板,该第一端板的一侧与底板的一端连接,第一端板的另一侧与顶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板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吊环;
[0009]第二端板,该第二端板的一侧与底板的一端连接,第二端板的另一侧与顶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板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吊环;
[0010]辅助工装,与所述底板、顶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共同合围形成电芯模组的安装空间;
[0011]第一挡板,位于与辅助工装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另一端与顶板连接;
[0012]第二挡板,位于与第一挡板相同的一侧,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另一端与顶板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辅助工装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滑槽、第一固定件、滑动件以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导轨与底板连接,第二导轨与顶板连接,所述滑槽分别位于第一导轨的一端,和第二导轨的一端,所述滑动件能够在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其中一端的固定,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另一端的固定。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一端板通过该紧固件分别与底板和顶板固定,所
述第二端板通过该紧固件分别与底板和顶板固定。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上均开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分别通过销钉固定。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底板和顶板上,所述第二挡板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底板和顶板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吊环的数目为2个或4个,所述第二吊环的数目为2个或4个。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本专利技术中,转运工装结构上包括底板、顶板、第一端板、第二端板、辅助工装以及挡板,上述结构合围形成电芯模组的安装空间,使用过程中与堆叠工装相互独立,用户只需要单独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转运工装完成电芯模组的转运即可,与堆叠工装相比,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劳动强度。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通过在第一端板的外表面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吊环,在第二端板的外表面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吊环,有利于吊具挂住转运工装,方便地进行整体转移、搬运,降低用户的劳动强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三,本专利技术中,辅助工装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具、滑槽和滑动件,用户通过滑动件的滑动可以精确控制电芯模组的长度,当滑动件滑动至某一位置时,可以通过螺栓锁紧、固定,从而保证了电芯模组的紧密度,产品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转运工装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转运工装的爆炸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转运工装沿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转运工装的俯视图。
[0025]其中:1、底板2、顶板3、第一端板4、第二端板5、辅助工装501、第一导轨502、第二导轨503、滑槽504、第一固定件505、滑动件506、第二固定件6、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第一吊环9、第二吊环10、紧固件11、销钉12、第一螺栓13、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请参阅图1

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以运用于电芯模组堆叠工装的转运工装,包括:底板1,该底板1安装在电芯模组堆叠工装(图中未示出)的工作台表面;顶板2,位于底板1的上方,底板1可以是和顶板2相同大小的矩形薄板,底板1和顶板2应具有透气性,例如,如图2所示,底板1和顶板2均具有4个大小一致的矩形通孔,以保证及时将电芯模组(图中未示出)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第一端板3,该第一端板的3一侧与底板1的一端连接,第一端板3的另一侧与顶板2的一端连接,第一端板3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吊环8;第二端板4,该第二端板4的一侧与底板1的一端连接,第二端板4的另一侧与顶板2的一端连接,第二端板4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吊环9,本实施例中,第一端板3和第二端板4位于相对侧;辅助工装5,辅助工装5与上述底板1、顶板2、第一端板3和第二端板4共同合围形成电芯模组的安装空间,使用过程中转运工装与堆叠工装是相互独立的,用户只需要单独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转运工装完成电芯模组的转运即可,与堆叠工装相比,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劳动强度;第一挡板6,位于与辅助工装5相对的一侧,第一挡板6的一端例如底端与底板1连接,第一挡板6的另一端例如顶端与顶板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运用于电芯模组堆叠工装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安装在电芯模组堆叠工装的工作台表面;顶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第一端板,该第一端板的一侧与底板的一端连接,第一端板的另一侧与顶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板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吊环;第二端板,该第二端板的一侧与底板的一端连接,第二端板的另一侧与顶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板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吊环;辅助工装,与所述底板、顶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共同合围形成电芯模组的安装空间;第一挡板,位于与辅助工装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另一端与顶板连接;第二挡板,位于与第一挡板相同的一侧,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另一端与顶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工装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滑槽、第一固定件、滑动件以及第二固定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辉张家益张杰王乐
申请(专利权)人:牛瓦时克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