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稳态液晶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574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稳态液晶显示屏,包括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两侧对称设有上PI配向膜、下PI配向膜,所述上PI配向膜的另一侧连接有防UV紫外光线层,所述防UV紫外光线层的另一侧连接有上ITO电极层,所述上ITO电极层的另一侧连接有上玻璃基板;所述下PI配向膜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下ITO电极层、下玻璃基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显示方式不需要偏光片和背光,图像能在没有电场的情况下长时间保持,功耗低,在室内和户外有良好的可读性,全视角,无盲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在强光环境下,双稳态液晶显示屏画面切换的残影问题。显示屏画面切换的残影问题。显示屏画面切换的残影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稳态液晶显示屏


[0001]本技术属于显示模组
,具体涉及一种双稳态液晶显示屏。

技术介绍

[0002]双稳态液晶显示屏,通常应用于超市、室外贩卖机等以显示商品的信息及价格,显示模式都是反射模式,靠外部光线反射原理显示,需要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才有锐利的显示效果,但是,当因光线太强时,若显示器长时间静态显示,将导致双稳态液晶屏出现换屏的残影问题。
[0003]现有技术中,为减少换屏的残影问题,常规的做法是在面玻璃的表面增加一层防UV光的光片,减少UV紫外光对液晶分子损伤;但实际效果并不好,贴上防UV光片,依然有部分紫外光透过,因液晶分子对UV光比较敏感,长时间照晒会使液晶分子坏死,即液晶的极性被破坏,导致出现残影的问题。
[0004]因此,液晶显示器件长时间在强光的曝露下,现有技术在面玻璃贴一层防UV光的光片的方法,不能完全阻隔UV紫外光,导致有显示残影的问题,影响客户满意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稳态液晶显示屏。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双稳态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包括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两侧对称设有上PI(聚酰亚胺)配向膜、下PI(聚酰亚胺)配向膜,所述上PI配向膜的另一侧连接有防UV紫外光线层,所述防UV紫外光线层的另一侧连接有上ITO电极层,所述上ITO(氧化铟锡)电极层的另一侧连接有上玻璃基板;
[0008]所述下PI配向膜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下ITO(氧化铟锡)电极层、下玻璃基板。
>[0009]本技术中,在上玻璃基板内增加防UV紫外光线层,可以有效阻隔紫外光线进入液晶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玻璃基板的表面连接有防UV光的面偏光片。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下玻璃基板的底面设有反射油墨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玻璃基板与下玻璃基板之间的区域四周设有密封层。上玻璃基板、下玻璃基板和密封层密封形成密闭内腔。
[0013]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层包括密封胶边、塑胶球胶边粉。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上ITO电极层包括交错设置的ITO分段电极、ITO公共电极,所述下ITO电极层结构与上ITO电极层一致。
[0015]进一步的,所述液晶层内对称设有塑胶球中心粉。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下ITO电极层的一侧连接有驱动IC。
[0017]进一步的,所述液晶层为折射率各向异性

n=0.1~0.25的液晶层。
[0018]进一步的,所述防UV紫外光线层的厚度为300
Å‑
1000
ꢀÅ
;所述上PI配向膜层的厚度
为400

800
Å
,所述下PI配向膜层的厚度与上PI配向膜层的厚度相同。
[0019]特别的,本技术液晶层采用含左旋转手性剂1.0%

3.0%的液晶层。
[0020]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的壁厚为2.0um

5.1um。
[0021]本技术结构简单,显示方式不需要偏光片和背光,图像能在没有电场的情况下长时间保持,功耗低,在室内和户外有良好的可读性,全视角,无盲区。
[0022]本技术有效解决了在强光环境下,双稳态液晶显示屏画面切换的残影问题。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双稳态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包括液晶层1,所述液晶层两侧对称设有上PI(聚酰亚胺)配向膜2、下PI(聚酰亚胺)配向膜3,所述上PI配向膜的另一侧连接有防UV紫外光线层4,所述防UV紫外光线层的另一侧连接有上ITO电极层5,所述上ITO(氧化铟锡)电极层的另一侧连接有上玻璃基板6;
[0027]所述下PI配向膜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下ITO(氧化铟锡)电极层7、下玻璃基板8。
[0028]本技术中,在上玻璃基板内增加防UV紫外光线层,可以有效阻隔紫外光线进入液晶层。
[0029]进一步的,所述上玻璃基板的表面连接有防UV光的面偏光片61。
[0030]进一步的,所述下玻璃基板的底面设有反射油墨层81。
[0031]进一步的,所述上玻璃基板与下玻璃基板之间的区域四周设有密封层9。上玻璃基板、下玻璃基板和密封层密封形成密闭内腔。
[0032]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层包括密封胶边91、塑胶球胶边粉92。
[0033]进一步的,所述上ITO电极层包括交错设置的ITO分段电极51、ITO公共电极52,所述下ITO电极层结构与上ITO电极层一致。
[0034]进一步的,所述液晶层内对称设有塑胶球中心粉11。
[0035]进一步的,所述下ITO电极层的一侧连接有驱动IC 71。
[0036]进一步的,所述液晶层为折射率各向异性

n=0.1~0.25的液晶层。
[0037]进一步的,所述防UV紫外光线层的厚度为300
Å‑
1000
ꢀÅ
;所述上PI配向膜层的厚度为400

800
Å
,所述下PI配向膜层的厚度与上PI配向膜层的厚度相同。经过专利技术人大量实验发现,当防UV紫外光线层的厚度大于300
Å
,可以100%阻隔UV紫外光,确保液晶分子不被紫外光线损坏,有效解决残影的问题。
[0038]特别的,本技术液晶层采用含左旋转手性剂1.0%

3.0%的液晶层。
[0039]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的壁厚为2.0um

5.1um。
[0040]对比例1
[0041]本对比例提供一种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的双稳态液晶显示屏,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不设有防UV光的面偏光片和防UV紫外光线层。
[0042]对比例2
[0043]本对比例提供一种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的双稳态液晶显示屏,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不设防UV紫外光线层。
[0044]实验效果证明
[0045]采用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2结构的双稳态液晶显示屏在相同条件下进行UV紫外光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0046][004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稳态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两侧对称设有上PI配向膜、下PI配向膜,所述上PI配向膜的另一侧连接有防UV紫外光线层,所述防UV紫外光线层的另一侧连接有上ITO电极层,所述上ITO电极层的另一侧连接有上玻璃基板;所述下PI配向膜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下ITO电极层、下玻璃基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稳态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玻璃基板的表面连接有防UV光的面偏光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稳态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玻璃基板的底面设有反射油墨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稳态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玻璃基板与下玻璃基板之间的区域四周设有密封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稳态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包括密封胶边、塑胶球胶边粉。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稳态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坚王海曾新勇
申请(专利权)人:康惠惠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