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运放恒压均流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5038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运放恒压均流控制电路,设置于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用电设备之间,其包括单运放芯片、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IN脚电连接的第一采样模块、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

A single operational amplifier constant voltage and current sharing control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运放恒压均流控制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恒压均流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单运放恒压均流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用电设备的电源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功率要大还要更加稳定,而为了满足功率大的要求,一般的情况下会采用双电源并联使用的方法。
[0003]虽然双电源并联使用的方法为用电获取了功率大的电源,但当两个恒压电源并联使用出现电压偏差时,电压较高的电源实际负载会比电压较低的电源高出很多,这样高负载的电源有可能会出现超负荷运行的情况,其稳定性会大大降低,无法满足用电设备对电源稳定性的要求。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单运放恒压均流控制电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运放恒压均流控制电路,以解决现有双电源并联使用造成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运放恒压均流控制电路,设置于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用电设备之间,其包括单运放芯片、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IN脚电连接的第一采样模块、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

IN脚电连接的第二采样模块、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OUT脚电连接的光耦控制模块以及供电模块;
[0007]所述第一采样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源进行电流检测,所述第二采样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电源进行电流检测;所述单运放芯片用于对第一采样模块和第二采样模块的电流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通过所述光耦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供电。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采样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电阻以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用电设备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设置;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

IN脚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采样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二二极管、第四电阻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用电设备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并联设置;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IN脚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四电阻并联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光耦控制模块包括光耦、第一场效应管、第五电阻、第二场效应管以及第六电阻;所述光耦的阴极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OUT脚电连接,所述光耦的正极与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光耦的集电极与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光耦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
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光耦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九电阻以及第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串联设置,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耦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光耦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耦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串联设置,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耦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三极管、第三稳压二极管、第三电容、第十电阻以及第十一电阻;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用电设备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用于接入电源电压;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用电设备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用于接入所述电源电压;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用电设备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
[0013]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子电路模块,所述第一子电路模块包括第四电容、第五电容以及第十二电阻;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OUT脚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

IN脚电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

IN脚电连接。
[0014]优选的,还包括第六电容,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V

脚电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IN脚电连接;所述单运放芯片的V

脚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电连接。
[0015]优选的,还包括第七电容,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V+脚电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单运放芯片的V+脚用于接入电源电压。
[0016]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第二电源以及用电设备之间设置单运放恒压均流控制电路,且该中单运放恒压均流控制电路可以通过第一采样模块对第一电源进行电流检测,通过第二采样模块对第二电源进行电流检测,然后通过单运放芯片对第一采样模块和第二采样模块的电流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最后通过光耦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从而确保了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的稳定,使两者不会出现电压偏差的情况,保证了双电源并联使用的稳定性,满足了用电设备对电源稳定性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
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运放恒压均流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用电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运放恒压均流控制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源的电压环控制部分的电气原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源的电压环控制部分的电气原理图。
[0022]其中,1、第一电源;2、第二电源;3、用电设备;4、单运放恒压均流控制电路;41、第一采样模块;42、第二采样模块;43、光耦控制模块;44、供电模块;45、第一子电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运放恒压均流控制电路,设置于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用电设备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单运放芯片、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IN脚电连接的第一采样模块、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

IN脚电连接的第二采样模块、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OUT脚电连接的光耦控制模块以及供电模块;所述第一采样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源进行电流检测,所述第二采样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电源进行电流检测;所述单运放芯片用于对第一采样模块和第二采样模块的电流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通过所述光耦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供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运放恒压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样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电阻以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用电设备电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设置;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

IN脚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运放恒压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采样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二二极管、第四电阻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用电设备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并联设置;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IN脚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四电阻并联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运放恒压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控制模块包括光耦、第一场效应管、第五电阻、第二场效应管以及第六电阻;所述光耦的阴极与所述单运放芯片的OUT脚电连接,所述光耦的正极与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光耦的集电极与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光耦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源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录古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锐霸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