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组合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83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缓冲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气液组合缓冲器,包括底座、外缸体和活塞杆;底座与外缸体固定连接,活塞杆与外缸体滑动连接;外缸体和活塞杆均为中空结构,外缸体内部设置有节流柱,节流柱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节流孔;活塞杆底部固定设置有活塞,活塞底部的中空结构为油室,油室内部填充有液压油,活塞与节流柱连通;活塞杆内部滑动设置有隔离活塞,隔离活塞将活塞杆内腔分为压缩油室和气室,活塞杆顶部设置有内缸堵头,内缸堵头上设置有充气阀;内缸堵头顶部设置有撞头,撞头与内缸堵头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液压油和氮气室作为缓冲件,成本低,将油室设置在缸体腔内,避免了液压油的渗漏,减少维护。减少维护。减少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组合缓冲器


[0001]本技术属于缓冲器
,特别涉及一种气液组合缓冲器。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证电梯的运行安全,在电梯井道底部使用多个液压缓冲器。当电梯底部压缩该液压缓冲器时,液压油从压力缸压出,进入活塞腔内,吸收部分压力,起到缓冲作用。但是由于其要依靠液压油往复于不同的腔室来消耗掉撞击能,经常会出现无法复位、漏油等状况,需要定期的巡检维护及经常性的人工维修,增加维修成本。
[0003]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气液组合缓冲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活塞无法复位、漏油的缺陷,提供一种气液组合缓冲器。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组合缓冲器,包括底座、外缸体和活塞杆;
[0006]所述底座与所述外缸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外缸体滑动连接;
[0007]所述外缸体和活塞杆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外缸体内部设置有节流柱,所述节流柱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节流柱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节流孔;
[0008]所述活塞杆底部固定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底部与所述底座之间空腔为油室,所述油室内部填充有液压油,所述油室内部填充有液压油,所述活塞与所述节流柱连通;
[0009]所述活塞杆内部滑动设置有隔离活塞,所述隔离活塞将活塞杆内腔分为压缩油室和气室,所述活塞杆顶部设置有内缸堵头,所述内缸堵头上设置有充气阀;
[0010]所述内缸堵头顶部设置有撞头,所述撞头与所述内缸堵头卡接。
[0011]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外缸体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缸座,所述缸座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顶部与所述外缸体固定连接,所述油室为所述活塞底部与所述缸座之间的空腔,所述节流柱与所述缸座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缸座底部开设有内凹孔,所述内凹孔与所述限位柱的位置相适应。
[0013]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节流柱的底部与所述缸座固定连接,节流柱的顶部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压缩油室;
[0014]所述止回阀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
[0015]所述活塞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设置有回流阀,所述回流阀的进口端与所述压缩油室连通,出口端与所述油室连通。
[0016]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活塞杆内壁设置有两个导轨,所述隔离活塞的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0017]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节流柱与所述外缸体同轴设置。
[0018]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气室内填充气体为氮气。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采用液压油和氮气室作为缓冲件,成本低,将液压油设置在缸体腔内,压头受压时,液压油通过节流柱流入活塞腔内,压缩隔离活塞向上运动使氮气室氮气压力增大,因此使冲击力得以吸收,达到缓冲减震的目的,冲击卸载后,氮气能量使活塞杆向上运动,通过隔离活塞压缩液压油经过回流阀回到油室,避免了液压油的渗漏,减少维护。
附图说明
[0020]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作示意性的说明和解释,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21]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底座;2、缸底;3、外缸体;4、活塞;5、活塞杆;6、隔离活塞;7、内缸堵头;8、撞头;9、充气阀;10、氮气室;11、止回阀;12、回流阀;13、节流柱;14、油室;15、节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设计方法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组合缓冲器,包括底座1、外缸体3和活塞杆5;所述底座1与所述外缸体3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5与所述外缸体3滑动连接,具体的,在活塞杆5内壁设置有两个导轨,所述隔离活塞6的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外缸体3和活塞杆5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外缸体3内部设置有节流柱13,节流柱13为管状结构,所述节流柱13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节流孔15;所述活塞杆5底部固定设置有活塞4,所述活塞4底部的中空结构为油室14,所述油室14内部填充有液压油,所述活塞4与所述节流柱13连通;所述活塞杆5内部滑动设置有隔离活塞6,所述隔离活塞6将活塞杆5内腔分为压缩油室和气室10,隔离活塞6以上为气室10,隔离活塞6以下为压缩油室,其中,气室10内填充有氮气;所述活塞杆5顶部设置有内缸堵头7,所述内缸堵头7上设置有充气阀9;所述内缸堵头7顶部设置有撞头8,所述撞头8与所述内缸堵头7卡接。当需要对气室10进行充气时,撞头8可轻松取下,便于充气。
[0026]在上述中,为了固定外缸体3与底座1,也为了防止液压油从缸体与底座1之间渗出,在外缸体3和底座1之间还设置有缸座,所述缸座的底部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顶部与所述外缸体3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缸座底部开设有内凹孔,所述内凹孔与所述限位柱的位置相适应。
[0027]在上述中,所述节流柱13的底部与所述缸座固定连接,节流柱13的顶部设置有止回阀11,所述止回阀11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压缩油室;所述止回阀11与所述活塞4固定连接;所述活塞4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设置有回流阀12,所述回流阀12的进口端与所述压缩油室连通,出口端与所述油室14连通。所述节流柱13与所述外缸体3同轴设置。
[0028]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为:当该缓冲器的撞头8受到冲击力时,撞头8带动活塞杆5及活塞向下运动,对压缩油室里面的液压油施加压力,液压油通过节流孔15进入节流柱13,
进而通过止回阀11流进压缩油室,压缩隔离活塞6向上运动使气室10氮气压力增大,因此使冲击力得以吸收,达到缓冲减震的目的,气室10氮气相当于弹簧的作用,冲击卸载后,氮气能量使活塞杆5向上运动,通过隔离活塞6压缩液压油室的液压油经过回流阀12回到油室14,使缓冲器完成一次冲击能吸收后,活塞杆5回复初始状态。
[0029]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
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组合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外缸体和活塞杆;所述底座与所述外缸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外缸体滑动连接;所述外缸体和活塞杆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外缸体内部设置有节流柱,所述节流柱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节流柱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节流孔;所述活塞杆底部固定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底部与所述底座之间空腔为油室,所述油室内部填充有液压油,所述活塞与所述节流柱连通;所述活塞杆内部滑动设置有隔离活塞,所述隔离活塞将活塞杆内腔分为压缩油室和气室,所述活塞杆顶部设置有内缸堵头,所述内缸堵头上设置有充气阀;所述内缸堵头顶部设置有撞头,所述撞头与所述内缸堵头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组合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缸体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缸座,所述缸座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顶部与所述外缸体固定连接,所述油室为所述活塞底部与所述缸座之间的空腔,所述节流柱与所述缸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拴财赵存娟李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市升华缓冲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