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岩地质旋挖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66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硬岩地质旋挖钻机,包括行走装置、动力机构、变幅机构、桅杆、滑轮架、钻杆机构、动力头和钻具机构,行走装置上设置有动力机构和变幅机构,变幅机构与桅杆配装连接,桅杆上通过滑轮架配装连接有钻杆机构,钻杆机构上设置有动力头,钻杆机构与动力机构配装连接,动力头与钻具机构配装连接,其中:钻具机构包括圆筒钻与开孔钻;开孔钻可拆卸连接在圆筒钻的下端;开孔钻的下端直径小于圆筒钻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作业效果好,使用方便灵活,能解决旋挖钻机在硬岩地质作业的工效难题。钻机在硬岩地质作业的工效难题。钻机在硬岩地质作业的工效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岩地质旋挖钻机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岩地质旋挖钻机。

技术介绍

[0002]旋挖钻机是一种适合在建筑基础工程中成孔作业的施工机械,具有装机功率大、输出扭矩大、轴向压力大、机动灵活、施工效率高等特点,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地质条件。配合不同钻具,适应于短螺旋、回转斗及岩层的成孔作业。对干硬性黏土可不用稳定液护壁的干式旋挖工法,一般的覆盖层采用静态泥浆护壁的湿式旋挖工法,它广泛应用于桥梁、市政建设、高层建筑等基础的钻孔灌注桩工程。
[0003]旋挖钻成孔是利用带有斗式钻头的转杆旋转及自身的自重,将切削的土削刮入斗筒内, 提升斗筒至孔外,借助斗筒的特殊机构弃土,重复上述过程即形成桩孔。但是对于硬岩地质,现有的旋挖钻机存在成孔难度高、成孔速度慢的问题,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作业效果好,使用方便灵活,能解决旋挖钻机在硬岩地质作业工效难题的硬岩地质旋挖钻机。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的一种硬岩地质旋挖钻机,包括行走装置、动力机构、变幅机构、桅杆、滑轮架、钻杆机构、动力头和钻具机构,行走装置上设置有动力机构和变幅机构,变幅机构与桅杆配装连接,桅杆上通过滑轮架配装连接有钻杆机构,钻杆机构上设置有动力头,钻杆机构与动力机构配装连接,动力头与钻具机构配装连接,其中:钻具机构包括圆筒钻与开孔钻;开孔钻可拆卸连接在圆筒钻的下端;开孔钻的下端直径小于圆筒钻的直径。
[0007]上述的一种硬岩地质旋挖钻机,其中:圆筒钻包括钻筒、钻盖和开盖机构;钻筒为一圆筒状空腔体,钻筒的一端与动力头配装连接,另一端与钻盖铰接;钻盖与钻筒同轴布置,并沿其中轴线设置有对称的两个扇形缺口,扇形缺口处的端面上设置有钻齿;钻盖远离钻筒的端面上同轴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与开孔钻可拆卸连接;开盖机构包括卡销、V形杆和活动竖杆,卡销竖直的固定连接在钻盖的内部端面上,V形杆的弯折处铰接在钻筒的内壁上,V形杆的一个末端与活动竖杆铰接,另一个末端位于卡销的下端位置,与卡销配装。
[0008]上述的一种硬岩地质旋挖钻机,其中:开孔钻包括钻杆、螺旋叶片、扩孔排钻与麻花钻;钻杆的一端与圆筒钻配装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扩孔排钻同轴固定连接,扩孔排钻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有麻花钻,且钻杆的周面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
[0009]上述的一种硬岩地质旋挖钻机,其中:钻筒内配装连接有卸土机构;卸土机构包括圆形压板与连杆,圆形压板同轴的布置在钻筒的内部;圆形压板上垂直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穿过钻筒的上端与动力头配装连接;圆形压板上设置有若干直径不同的通孔。
[0010]上述的一种硬岩地质旋挖钻机,其中:钻盖与钻筒的铰接点位于钻盖的外侧边缘位置;钻盖的外径与钻筒的外径相同。
[0011]上述的一种硬岩地质旋挖钻机,其中:钻盖上钻齿与扇形缺口的连接处设置为圆角,圆角延伸至钻盖的内端面上。
[0012]上述的一种硬岩地质旋挖钻机,其中:扩孔排钻包括两个倾斜板与钻头,两个倾斜板位于钻杆的两侧位置,且呈中心对称布置,倾斜板与水平面设置有锐角的夹角,两个倾斜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钻头,若干钻头呈竖直向下布置。
[0013]上述的一种硬岩地质旋挖钻机,其中:麻花钻的直径小于螺旋叶片的直径。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作业效果好,使用方便灵活,能解决旋挖钻机在硬岩地质作业的工效难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本技术钻具机构的主视图;
[0017]图3:本技术钻具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本技术圆筒钻的剖视图;
[0019]图5:本技术开孔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本技术钻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行走装置、2

动力机构、3

变幅机构、4

桅杆、5

滑轮架、6

钻杆机构、7

动力头、8

钻具机构、81

圆筒钻、82

开孔钻、811

钻筒、812

钻盖、813

开盖机构、814

卸土机构、821

钻杆、822

螺旋叶片、823

扩孔排钻、824

麻花钻。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如图1

6所示,一种硬岩地质旋挖钻机,包括行走装置1、动力机构2、变幅机构3、桅杆4、滑轮架5、钻杆机构6、动力头7和钻具机构8,行走装置1上设置有动力机构2和变幅机构3,变幅机构3与桅杆4配装连接,桅杆4上通过滑轮架5配装连接有钻杆机构6,钻杆机构6上设置有动力头7,钻杆机构6与动力机构2配装连接,动力头7与钻具机构8配装连接,其中:钻具机构8包括圆筒钻81与开孔钻82;开孔钻82可拆卸连接在圆筒钻81的下端;开孔钻82的下端直径小于圆筒钻81的直径。
[0024]圆筒钻81包括钻筒811、钻盖812和开盖机构813;钻筒811为一圆筒状空腔体,钻筒811的一端与动力头7配装连接,另一端与钻盖812铰接;钻盖812与钻筒811同轴布置,并沿其中轴线设置有对称的两个扇形缺口,扇形缺口处的端面上设置有钻齿;钻盖812远离钻筒的端面上同轴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与开孔钻82可拆卸连接;开盖机构813包括卡销、V形杆和活动竖杆,卡销竖直的固定连接在钻盖812的内部端面上,V形杆的弯折处铰接在钻筒811的内壁上,V形杆的一个末端与活动竖杆铰接,另一个末端位于卡销的下端位置,与卡销配装。
[0025]开孔钻82包括钻杆821、螺旋叶片822、扩孔排钻823与麻花钻824;钻杆821的一端与圆筒钻81配装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扩孔排钻823同轴固定连接,扩孔排钻823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有麻花钻824,且钻杆821的周面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822。
[0026]钻筒811内配装连接有卸土机构814;卸土机构814包括圆形压板与连杆,圆形压板
同轴的布置在钻筒811的内部;圆形压板上垂直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穿过钻筒811的上端与动力头7配装连接;圆形压板上设置有若干直径不同的通孔;钻盖812与钻筒811的铰接点位于钻盖812的外侧边缘位置;钻盖812的外径与钻筒811的外径相同;钻盖812上钻齿与扇形缺口的连接处设置为圆角,圆角延伸至钻盖812的内端面上。扩孔排钻823包括两个倾斜板与钻头,两个倾斜板位于钻杆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岩地质旋挖钻机,包括行走装置(1)、动力机构(2)、变幅机构(3)、桅杆(4)、滑轮架(5)、钻杆机构(6)、动力头(7)和钻具机构(8),所述行走装置(1)上设置有动力机构(2)和变幅机构(3),变幅机构(3)与桅杆(4)配装连接,桅杆(4)上通过滑轮架(5)配装连接有钻杆机构(6),钻杆机构(6)上设置有动力头(7),钻杆机构(6)与动力机构(2)配装连接,动力头(7)与钻具机构(8)配装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具机构(8)包括圆筒钻(81)与开孔钻(82);所述开孔钻(82)可拆卸连接在圆筒钻(81)的下端;所述开孔钻(82)的下端直径小于圆筒钻(81)的直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岩地质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钻(81)包括钻筒(811)、钻盖(812)和开盖机构(813);所述钻筒(811)为一圆筒状空腔体,钻筒(811)的一端与动力头(7)配装连接,另一端与钻盖(812)铰接;所述钻盖(812)与钻筒(811)同轴布置,并沿其中轴线设置有对称的两个扇形缺口,扇形缺口处的端面上设置有钻齿;所述钻盖(812)远离钻筒的端面上同轴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与开孔钻(82)可拆卸连接;所述开盖机构(813)包括卡销、V形杆和活动竖杆,卡销竖直的固定连接在钻盖(812)的内部端面上,V形杆的弯折处铰接在钻筒(811)的内壁上,V形杆的一个末端与活动竖杆铰接,另一个末端位于卡销的下端位置,与卡销配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岩地质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钻(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旭光刘长辉刘胜斌王杰穆超裴勇蒋麟赵磊王天健李树红冯文高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