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效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411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沥青混合料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效混合装置,包括底板和混合罐,所述混合罐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外壁上,所述混合罐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外壁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第一搅拌杆,且搅拌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第二搅拌杆,所述混合罐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内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水箱、水泵、上水管、集水管和喷淋头,能够对搅拌轴、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上残留的物料进行清理,从而达到了便于清洁的效果,避免了对下一次的混合效果造成影响,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效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沥青混合料生产
,具体为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效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材料,主要由沥青、粗骨料、细骨料、矿粉组成,有的还加入聚合物和木纤维素;由这些不同质量和数量的材料混合形成不同的结构,并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
[0003]经检索公开号CN214033256U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效混合装置,包括底板,底板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滚轮,底板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滑槽,滑槽的内腔滑动安装有滑块,滑块的顶部安装有混料箱,混料箱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进料口,混料箱前端的上方安装有观察窗,观察窗下方的混料箱上安装有PLC控制器,本技术通过PLC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开始工作,进而带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开始转动,从而间接通过从动轴带动第二搅拌轴转动,同时主动轴带动第一搅拌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搅拌扇叶和第二搅拌扇叶同时转动对混合料进行充分搅拌,由于第一搅拌扇叶和第二搅拌扇叶相互交错排布,从而使得混合料能够被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地更加均匀。
[0004]但是经本专利技术人探索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至少以下缺陷:上述装置中,在混合料搅拌混合完成之后,搅拌结构上残留的物料得不到较好的处理,缺少对搅拌结构的清洁功能,导致在下一次搅拌混合时,混合质量存在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效混合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缺少对搅拌结构的清洁功能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效混合装置,包括底板和混合罐,所述混合罐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外壁上,所述混合罐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外壁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第一搅拌杆,且搅拌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第二搅拌杆,所述混合罐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内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搅拌轴的一端,所述防护外壳一侧外壁开设有等距分布的透气孔,且透气孔位于驱动电机一侧;
[0007]所述混合罐顶部相对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底部外侧固定连通有等距分布的喷淋头,所述喷淋头位于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上方。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板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水箱和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和水箱相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混合罐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有上水管,所述上水管位于混合罐内侧的一端和集水管相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混合罐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架,
所述上水管固定连接在固定架上,且上水管的底端和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混合罐顶部外壁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料斗。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混合罐底部中部外壁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底板顶部外壁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位于出料管正下方。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混合罐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三角形结构的导流板,两个所述导流板底端的相对一侧分别位于出料管顶端两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效混合装置,通过设置的进料斗,便于将混合料倒入至混合罐内,通过在混合罐内设置的搅拌轴、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能够对混合料进行充分的搅拌,达到高效混合的效果。
[0016]2.本技术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效混合装置,当混合料搅拌混合完成之后,将集料箱放置在放置槽上,打开出料管上的卸料阀,使得混合料经过导流板和出料管的作用流动至集料箱内,达到对混合料的及时收集效果,收集完成之后,将集料箱移动至一侧。
[0017]3.本技术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效混合装置,通过设置的水箱、水泵、上水管、集水管和喷淋头,能够对搅拌轴、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上残留的物料进行清理,从而达到了便于清洁的效果,避免了对下一次的混合效果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效混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效混合装置的混合罐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效混合装置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板;2、混合罐;3、进料斗;4、固定架;5、防护外壳;6、放置槽;7、水箱;8、水泵;9、上水管;10、搅拌轴;11、第一搅拌杆;12、第二搅拌杆;13、驱动电机;14、导流板;15、出料管;16、集水管;17、喷淋头;18、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效混合装置,包括底板1和混合罐2,混合罐2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在底板1顶部外壁上,混合罐2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搅拌轴10,搅拌轴10外壁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第一搅拌杆11,且搅拌轴10的两
端均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第二搅拌杆12,混合罐2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外壳5,防护外壳5内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3,且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搅拌轴10的一端,启动驱动电机13带动搅拌轴10转动,搅拌轴10带动第一搅拌杆11和第二搅拌杆12对混合料进行充分的搅拌,达到高效混合的效果,防护外壳5一侧外壁开设有等距分布的透气孔18,且透气孔18位于驱动电机13一侧;
[0026]混合罐2顶部相对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集水管16,集水管16底部外侧固定连通有等距分布的喷淋头17,喷淋头17位于第一搅拌杆11和第二搅拌杆12上方。
[0027]请参阅图1

2,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底板1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水箱7和水泵8,水泵8的进水口通过管道和水箱7相连通,混合罐2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有上水管9,上水管9位于混合罐2内侧的一端和集水管16相连通,混合罐2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架4,上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效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混合罐(2),所述混合罐(2)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在底板(1)顶部外壁上,所述混合罐(2)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搅拌轴(10),所述搅拌轴(10)外壁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第一搅拌杆(11),且搅拌轴(1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第二搅拌杆(12),所述混合罐(2)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外壳(5),所述防护外壳(5)内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3),且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搅拌轴(10)的一端,所述防护外壳(5)一侧外壁开设有等距分布的透气孔(18),且透气孔(18)位于驱动电机(13)一侧;所述混合罐(2)顶部相对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集水管(16),所述集水管(16)底部外侧固定连通有等距分布的喷淋头(17),所述喷淋头(17)位于第一搅拌杆(11)和第二搅拌杆(12)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高效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水箱(7)和水泵(8),所述水泵(8)的进水口通过管道和水箱(7)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万华童敦清李全平黄金权刘军华马协芹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鼎誉高新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