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386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救生杆,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套环,套环的外侧固定有安装块,安装块上转动定位连接有杆体,所述套环包括支撑环,支撑环的上侧设有安装槽,支撑环的上端固定有密封盖,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调节齿圈,安装块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动力槽,所述动力槽内设有用于驱动调节齿圈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调节齿圈上侧均布有三个调节杆,调节杆穿设在套环上,调节杆的内侧固定有卡位杆,所述调节齿圈的上侧壁上均布有三个弧形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杆上固定有传动杆,传动杆插入调节槽内,所述杆体上设有用于控制驱动件的控制按钮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套住落水者且不易脱落的功能。落的功能。落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生杆


[0001]本技术涉及救生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救生杆。

技术介绍

[0002]救生杆是一种常用的救生设备,通常用前端的套环来套住落水者,然后拉动救生杆使得落水者靠近岸边或船只,实现救援的目的,但是传统的套环为了便于套住落水者,内径较大,在使用时套环容易与落水者分离,影响救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救生杆,具有便于套住落水者且不易脱落的功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救生杆,包括套环,套环的外侧固定有安装块,安装块上转动定位连接有杆体,所述套环包括支撑环,支撑环的上侧设有安装槽,支撑环的上端固定有密封盖,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调节齿圈,安装块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动力槽,所述动力槽内设有用于驱动调节齿圈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调节齿圈上侧均布有三个调节杆,调节杆穿设在套环上,调节杆的内侧固定有卡位杆,所述调节齿圈的上侧壁上均布有三个弧形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杆上固定有传动杆,传动杆插入调节槽内,所述杆体上设有用于控制驱动件的控制按钮组件。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救生杆时,将杆体转动至合适角度并定位,然后将套环套在落水者上,然后通过按钮组件控制驱动件,使得调节齿圈转动带动调节杆向内滑动,直至卡位杆与落水者的身体接触,如此使得人们在将套环套在落水者上更加轻松,易于套准,在套住后通过收缩卡位杆来使得套环与落水者不易分离,从而能够快速将落水者拖动至岸边或船边,使得人们使用救生杆更加方便且救生杆的适用范围更广,提高救援效率。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盖通过螺栓与支撑环连接,所述调节杆上螺纹连接有传动螺栓,所述传动杆固定在传动螺栓下端。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长期使用后,传动杆长期承受推力易于损坏,可拆下密封盖,取下传动螺栓,实现对传动螺栓和传动杆的更换,使得人们维护更加方便。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在安装槽上侧壁的调节电机,调节电机为自锁电机,所述节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调节齿轮,调节齿轮与调节齿圈的外圈啮合。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按钮组件来控制调节电机的正反转,而调节电机能够带动调节齿轮转动,从而能够带动调节齿圈来回转动,实现对调节杆和卡位杆位置的调节,并且调节电机为自锁电机,停转后能够使得调节齿圈的位置不易变动,从而使得调节杆和卡位杆的位置不易变动。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块的前后两端设有转动槽,在杆体靠近安装块一端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左右内壁上设有与转动槽配合的转动柱,所述杆体内设
有辅助腔,所述转动柱上设有与辅助腔连通的辅助槽,辅助槽内穿设有正八边形的定位柱,在转动槽的底部设有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所述杆体远离安装环一侧设有用于控制定位柱的操控组件。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调节杆体相对安装块倾斜角度时,可通过操控组件将两个定位柱推离定位槽,使得人们可转动调节杆,当转动所需位置后再通过操控组件将定位柱嵌入到定位槽内,实现了调节杆角度的调节和定位,便于人们使用和存放。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控组件包括与定位柱连接的中转杆,在两个中转杆相背的一侧均连接有定位弹簧,定位弹簧另一端抵接在辅助腔的侧壁上,两个中转杆相对的一端固定有解锁块,解锁块远离套环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在杆体远离套环一端穿设有解锁杆,解锁杆的一端插入到辅助腔内并固定有挤压块,另一端固定有按压板,按压板和杆体之间通过按压弹簧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转动杆体时,按压按压板使得挤压块通过导向斜面插入到两个解锁块之间,从而带动两个定位柱相背移动与定位槽分离,便于转动杆体;在转动杆体至合适位置时松开按压板使得解锁杆回位,来回摆动杆体即可使得定位杆在定位弹簧作用下啊嵌入到定位槽内,实现对杆体的定位。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位杆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材质的卡位杆具有一定弹性与人体接触时不易损伤人体,更加安全。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在人们使用救生杆时,卡位杆紧贴套环内壁,便于人们将套环套在落水者上,套上后可通过控制按钮来移动调节杆和卡位杆,使得卡位杆与人体接触,从而使得套环不易与落水者分离,便于人们快速将落水者拖动至岸边,提高救援效率,并且卡位杆的位置可调使得救生杆的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0020]图3为凸显本实施例中套环与杆体连接关系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套环;2、杆体;11、支撑环;12、安装块;13、密封盖;14、调节齿圈;15、调节杆;16、传动螺栓;17、卡位杆;111、安装槽;121、动力槽;122、调节电机;123、调节齿轮;124、转动槽;125、定位槽;141、调节槽;161、传动杆;21、控制按钮组件;22、连接槽;23、转动柱;24、辅助腔;25、蓄电池;26、定位柱;27、中转杆;28、定位弹簧;29、解锁杆;271、解锁块;272、导向斜面;291、挤压块;292、按压板;293、按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救生杆,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套环1,套环1包括支撑环11,支撑环11外侧固定有安装块12,安装块12上铰接有杆体2。
[0024]支撑环11的上侧设有安装槽111,安装槽111的上端设有密封盖13,密封盖13通过
螺栓与套环1连接。安装槽111内转动连接有调节齿圈14,在安装块12设有与安装槽111连通的动力槽121,动力槽121上侧壁固定有调节电机122,调节电机122为自锁电机,调节电机122的电机轴上固定有调节齿轮123,调节齿轮123与调节齿圈14的外圈啮合,在调节齿圈14上侧均布有三个调节杆15,调节杆15穿设在套环1上,在调节齿圈14的上侧壁上均布有三个弧形的调节槽141,调节杆15上螺纹连接有传动螺栓16,传动螺栓16的下端固定有传动杆161,传动杆161插入调节槽141内,通过调节电机122可带动调节齿圈14转动,进而通过调节齿圈14推动调节杆15沿套环1的径向滑动。在调节杆15的内侧固定有卡位杆17,卡位杆17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在杆体2上设有用于控制调节电机122的控制按钮组件21。
[0025]在安装块12的前后两端设有转动槽124,在杆体2靠近安装块12一端设有连接槽22,连接槽22的左右内壁上设有与转动槽124配合的转动柱23,在杆体2内设有辅助腔24,辅助腔24内固定有蓄电池25。在转动柱23上设有与辅助腔24连通的辅助槽,辅助槽内穿设有正八边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杆,包括套环(1),其特征在于:套环(1)的外侧固定有安装块(12),安装块(12)上转动定位连接有杆体(2),所述套环(1)包括支撑环(11),支撑环(11)的上侧设有安装槽(111),支撑环(11)的上端固定有密封盖(13),所述安装槽(111)内转动连接有调节齿圈(14),安装块(12)设有与安装槽(111)连通的动力槽(121),所述动力槽(121)内设有用于驱动调节齿圈(14)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调节齿圈(14)上侧均布有三个调节杆(15),调节杆(15)穿设在套环(1)上,调节杆(15)的内侧固定有卡位杆(17),所述调节齿圈(14)的上侧壁上均布有三个弧形的调节槽(141),所述调节杆(15)上固定有传动杆(161),传动杆(161)插入调节槽(141)内,所述杆体(2)上设有蓄电池(25)和用于控制驱动件的控制按钮组件(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3)通过螺栓与支撑环(11)连接,所述调节杆(15)上螺纹连接有传动螺栓(16),所述传动杆(161)固定在传动螺栓(16)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救生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在安装槽(111)上侧壁的调节电机(122),调节电机(122)为自锁电机,所述节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调节齿轮(123),调节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辉刘辉吴向君谢启峰孙学广严小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