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动力救生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665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动力救生圈,涉及救生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救生圈主体,所述救生圈主体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保护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真空浮力块、配合口、连接杆、扇叶、进出风口和充气囊之间的配合,与水面接触的两组真空浮力块在其内部真空情况下会因浮力的作用下使其与配合口紧密卡合,不与水面接触的两组真空浮力块在连接杆受浮力向上推动的作用下,使其与相对应的配合口脱离卡合,在两组双轴电机另一端的输出端带动扇叶转动,从而将外界空气从不与水面接触的两组配合口处吸入,并通过进出风孔送至充气囊内,使充气囊内充气膨胀,有效增大动力救生圈的浮力性,面对多人落水时可大大增加承载重量,提高产品的实用性。提高产品的实用性。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动力救生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救生装置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动力救生圈。

技术介绍

[0002]救生圈是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救生圈的形状多为环状,中间开口,使用者将上身穿过中间开口并把双手搭在环状救生圈上,就可在放松的状态下利用救生圈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当有人意外落水或在海上救援时,拯救人员需要开船至落水者附近或海难现场,然后将救生圈抛洒至落水者身旁,落水者抓取到救生圈后才能较为安全地继续等待救援,拯救人员也才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和更加安全地实施救援。
[0003]现有的救生圈大多为传统无动力救生圈,救援落水者时需要救援人员人工抛至落水者旁,这一方面要求拯救人员必须赶到落水现场,但若现场环境不利于救援艇航行,则极为影响救援工作,甚至无法顺利实施救援,而若需要同时对多名落水者施加救援,则需要反复移动至各个落水者位置,然后分别抛洒救生圈,导致救援速度缓慢;另一方面,救生圈一般都较为厚重,而重量较轻的又容易受风力或空气阻力影响,导致救生圈抛洒的准确性极难控制,而又因落水者大多都是不会游泳的,一些会游泳的落水者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也会耗费了大量的体力,如果救援人员不能顺利将救生圈抛洒至落水者身旁,落水者就无法抓得住救生圈,即使救援人员有多余的救生圈进行重新抛洒,也必将极大地耽误救援工作,现有技术中也有少数带有推进装置的救生圈,能够通过遥控该救生圈到达落水者所处的位置进行施救,但是该类救生圈大多结构复杂,且为了使救生圈能够在水面上推进移动其造型基本上呈流线的倒“U”字型,此种带有推进装置的救生圈中间为开放式开口,在其对落水者施救过程中,落水者极可能会因其体力透支从救生圈开口处重新掉落,造成落水者的二次伤害,且现有带有推进装置的救生圈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其浮力性较差,面对多人落水时大多无法承载多人重量,造成其实用性较差,成本较高,无法大面积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动力救生圈,以解决落水者极可能会因其体力透支从现有倒“U”字型动力救生圈开口处掉落,造成落水者的二次伤害,现有带有推进装置的救生圈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其浮力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动力救生圈,包括救生圈主体,所述救生圈主体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内部一侧的两端皆安装有双轴电机,两组所述双轴电机一侧的输出端皆固定有延伸至保护罩内部的转轴,两组所述转轴表面皆设置有蜗杆,两组所述保护罩内侧皆活动连接有多组延伸至其内部的推压板,多组所述推压板位于保护罩内部的一端皆啮合连接有螺杆,两组所述保护罩内部皆固定有配合板,两组所述配合板一端的上方和下方皆固定有固定块,且多组所述固定块皆与多组所述螺杆分别对应啮合连接,多组所述推压板和固定块之间皆连接有扭簧,多组所述螺杆
底部皆转动连接有齿轮,两组所述保护罩内部皆滑动连接有延伸至外侧的弧形齿条挡板,且两组所述弧形齿条挡板皆与多组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救生圈主体内部位于两组所述双轴电机一侧皆固定有支撑隔板,两组所述弧形齿条挡板皆延伸至救生圈主体内部且其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复位弹簧,且多组所述复位弹簧皆与支撑隔板相连接,两组所述双轴电机远离转轴一侧的输出端皆设置有扇叶,且两组所述扇叶皆与支撑隔板转动连接,所述救生圈主体内部的两端皆固定有第二密封隔板,两组所述第二密封隔板与支撑隔板之间皆连接有支撑套环,两组所述支撑套环内部皆套接有连接杆,两组所述连接杆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延伸至救生圈主体外侧的真空浮力块,且多组所述真空浮力块皆与救生圈主体活动连接,所述救生圈主体外围设置有充气囊,所述救生圈主体外侧的两端且位于支撑隔板和第二密封隔板之间皆均匀分布开设有多组进出风孔,且充气囊与多组所述进出风孔相连通。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可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弧形齿条挡板在弧形限位滑板的限位作用下向保护罩外侧伸出,通过两组弧形齿条挡板的弧形设计下,从而对动力救生圈进行封口,有效的对落水者进行抵挡保护,且通过设置多组推压板和齿轮,可提高容错率,在扭簧的作用下可将推压板进行复位,从而使齿轮进行复位,脱离对蜗杆的啮合,在多组复位弹簧的弹性复位下,对两组弧形齿条挡板原路拉回,提升动力救生圈的实用性,通过设置有真空浮力块,在两组双轴电机输出端带动扇叶转动下,可将外界空气吸入,并通过进出风孔送至充气囊内,使充气囊内充气膨胀,有效增大动力救生圈的浮力性。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救生圈主体内部开设有密封空腔,所述救生圈主体内部且位于两组所述第二密封隔板一侧皆设置有电池及信号接收器,两组所述电池及信号接收器皆与双轴电机相配合,所述救生圈主体表面开设有多组延伸至其内部的配合口,且多组所述配合口皆与真空浮力块活动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空腔可保证救生圈具有一定的浮力,与水面接触的两组真空浮力块在其内部真空情况下会因浮力的作用下使其与配合口紧密卡合,不与水面接触的两组真空浮力块在连接杆受浮力向上推动的作用下,使其与相对应的配合口脱离卡合,外界空气将从不与水面接触的两组配合口处吸入。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组所述弧形齿条挡板顶部和底部皆固定有弧形限位滑板,且两组所述弧形齿条挡板皆通过弧形限位滑板与保护罩限位滑动连接,两组所述弧形齿条挡板靠近支撑隔板一侧皆设置有光板,所述救生圈主体内部位于双轴电机和弧形齿条挡板之间皆设置有第一密封隔板。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齿条挡板在弧形限位滑板的限位作用下向保护罩外侧伸出,弧形齿条挡板顶部的光板可有效对其进行限位,防止齿轮与弧形齿条挡板卡死,第一密封隔板可防止水侵入对双轴电机造成损坏。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组所述配合板表面皆开设有配合槽,且两组所述蜗杆皆通过配合槽与多组所述齿轮相配合,两组所述保护罩内侧皆开设有多组限位槽,多组所述推压板皆通过限位槽与保护罩限位滑动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齿轮可穿过配合槽与蜗杆啮合连接,限位槽可对推压板进行限位移动。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组所述保护罩表面一端皆开设有进水口,两组所述保护罩远离双轴电机一侧皆开设有出水口。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水口的设计下可使救生圈无论在水面上如何颠簸翻转依然可通过进水口吸水,吸入保护罩内部的水在两组螺旋桨的作用下,将水从出水口处推出,从而带动动力救生圈向前推进。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组所述转轴位于出水口一侧皆设置有螺旋桨,两组所述出水口内侧皆设置有出水口导叶,且出水口导叶与螺旋桨转动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口导叶有效减小螺旋桨尾流的周向运动并回收旋转尾流中的能量,提高推进器的推力和效率。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救生圈主体表面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多组把手,且多组所述把手表面皆设置有橡胶垫。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动力救生圈,包括救生圈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主体(1)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保护罩(2),所述保护罩(2)内部一侧的两端皆安装有双轴电机(9),两组所述双轴电机(9)一侧的输出端皆固定有延伸至保护罩(2)内部的转轴(10),两组所述转轴(10)表面皆设置有蜗杆(8),两组所述保护罩(2)内侧皆活动连接有多组延伸至其内部的推压板(5),多组所述推压板(5)位于保护罩(2)内部的一端皆啮合连接有螺杆(11),两组所述保护罩(2)内部皆固定有配合板(13),两组所述配合板(13)一端的上方和下方皆固定有固定块(14),且多组所述固定块(14)皆与多组所述螺杆(11)分别对应啮合连接,多组所述推压板(5)和固定块(14)之间皆连接有扭簧(12),多组所述螺杆(11)底部皆转动连接有齿轮(7),两组所述保护罩(2)内部皆滑动连接有延伸至外侧的弧形齿条挡板(6),且两组所述弧形齿条挡板(6)皆与多组齿轮(7)啮合连接,所述救生圈主体(1)内部位于两组所述双轴电机(9)一侧皆固定有支撑隔板(30),两组所述弧形齿条挡板(6)皆延伸至救生圈主体(1)内部且其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复位弹簧(16),且多组所述复位弹簧(16)皆与支撑隔板(30)相连接,两组所述双轴电机(9)远离转轴(10)一侧的输出端皆设置有扇叶(31),且两组所述扇叶(31)皆与支撑隔板(30)转动连接,所述救生圈主体(1)内部的两端皆固定有第二密封隔板(28),两组所述第二密封隔板(28)与支撑隔板(30)之间皆连接有支撑套环(34),两组所述支撑套环(34)内部皆套接有连接杆(33),两组所述连接杆(33)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延伸至救生圈主体(1)外侧的真空浮力块(3),且多组所述真空浮力块(3)皆与救生圈主体(1)活动连接,所述救生圈主体(1)外围设置有充气囊(4),所述救生圈主体(1)外侧的两端且位于支撑隔板(30)和第二密封隔板(28)之间皆均匀分布开设有多组进出风孔(32),且充气囊(4)与多组所述进出风孔(32)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动力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主体(1)内部开设有密封空腔(26),所述救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智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