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硅系统废气焚烧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357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硅系统废气焚烧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线和焚烧炉,焚烧炉上设置有第一燃烧器和第二燃烧器,进气管线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和第三进气管,第一进气管连接有第一缓冲罐,第一缓冲罐与第一燃烧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管;第二进气管连接有第二缓冲罐,第二缓冲罐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气支管和第二出气支管,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的出口均通过第二连通管与第一燃烧器连通,第一连通管上设置有旁通管,旁通管与第一出气支管连通;第三进气管连接有第三缓冲罐,第三缓冲罐与第二燃烧器之间设置有第三连通管,第三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三送风机。本装置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灵活方便、能耗低、运行稳定和燃烧完全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硅系统废气焚烧进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有机硅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硅系统废气焚烧进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有机硅生产工艺多采用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即以硅粉、氯甲烷为原料,三元铜为催化剂,在温度为295℃~300℃、压力为0.3MPa的条件下,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气固相催化反应生成以二甲基二氯硅烷为主的混合单体。在上述的单体合成、氯甲烷合成、单体精馏、水解、裂解及环体精馏等工艺过程中均有废气产生,这些废气直接排放既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目前,这些废气主要通过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焚烧炉的焚烧以天然气为助燃气体,燃烧后烟气通过净化处理,其中氯以盐酸形式进行回收,硅以二氧化硅进行排放,烟气通过净化后达标排放。这些废气在采用焚烧炉处理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区域来源的废气体现为压力不同、组分不同、易燃性不同等特点,如将所有来自不同工艺过程中的所有来源的废气用一个缓冲罐进行混合,然后通过送风机引入焚烧炉进行焚烧,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不同来源的废气直接进入系统,波动性大,使得进气不稳定,进而严重影响焚烧炉的稳定运行;二是不同来源的废气压力不同,高压尾气经过缓冲后还需要使用送风机二次加压再引入到焚烧炉,造成能耗损失,无形中会增加生产的成本;三是不同来源的废气可燃性不同,大部分废气为装置置换废气,其氮气含量较高,会影响焚烧炉的燃烧性,导致燃烧不完全的情况。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灵活方便、能耗低,既能保证燃烧稳定运行,又能实现充分完全燃烧的有机硅系统废气焚烧进气装置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灵活方便、能耗低,既能保证燃烧稳定运行,又能实现充分完全燃烧的有机硅系统废气焚烧进气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进气管线和焚烧炉,焚烧炉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燃烧器,焚烧炉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燃烧器,进气管线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和第三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的出口连接有第一缓冲罐,第一缓冲罐与第一燃烧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管,第一连通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第二进气管的出口连接有第二缓冲罐,第二缓冲罐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气支管和第二出气支管,第一出气支管上安装有第一送风机,第二出气支管上安装有第二送风机,第一出气支管和第二出气支管的出口均通过第二连通管与第一燃烧器连通,在第一控制阀与第一缓冲罐之间的第一连通管上设置有旁通管,旁通管与第一送风机和第二缓冲罐之间的第一出气支管连通,旁通管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第三进气管的出口连接有第三缓冲罐,第三缓冲罐与第二燃烧器之间设置有第三连通管,第三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三送风机。
[0005]本装置根据不同区域来源的废气按照物性和排放压力的不同,利用相对应的缓冲
罐进行缓冲,再通过对应的连通管输送到对应的燃烧器内进行燃烧。本装置与传统的全部废气进入一个缓冲罐缓冲相比,其优点在于:一是避免了进气波动的现象,可以有效的保证进气的稳定性,进而可以保证焚烧炉系统的稳定运行;二是压力较高的废气经过单独的缓冲罐缓冲后,利用自身的压力就能直接进入到焚烧炉内进行燃烧,避免了使用送风机再次加压输送造成输送能耗损失的情况,可以有效的节约生产有运行成本;三是根据废气的物性将燃烧性质不同的废气输送到不同的燃烧器内进行燃烧,这样能够让不同燃烧性性质的废气在对应的燃烧器内进行充分的燃烧,以确保不同组分的废气燃烧完全。综上,本装置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灵活方便、能耗低、运行稳定和燃烧完全的优点,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各缓冲罐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09]图中1

焚烧炉,2

第一燃烧器,3

第二燃烧器,4

第一进气管,5

第二进气管,6

第三进气管,7

第一缓冲罐,8

第一连通管,9

第一控制阀,10

第二缓冲罐,11

第一出气支管,12

第二出气支管,13

第一送风机,14

第二送风机,15

第二连通管,16

旁通管,17

第二控制阀,18

第三缓冲罐,19

第三连通管,20

第三送风机,21

支架,22

罐体,23

压力表,24

安全阀,25排污口,26

固定板,27

缓冲弹簧,28

缓冲板,29

活动板,30

活动弹簧,31

外夹套,32

搅拌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1]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进气管线和焚烧炉1,所述焚烧炉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燃烧器2,焚烧炉1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燃烧器3,第一燃烧器2和第二燃烧器3采用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结构,第一燃烧器2和第二燃烧器3上还配置有天然气进气管、氧气进气管等配套管道和阀门,所述进气管线包括第一进气管4、第二进气管5和第三进气管6,所述第一进气管4的出口连接有第一缓冲罐7,所述第一缓冲罐7与第一燃烧器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管8,所述第一连通管8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9;所述第二进气管5的出口连接有第二缓冲罐10,所述第二缓冲罐1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气支管11和第二出气支管12,所述第一出气支管11上安装有第一送风机13,所述第二出气支管12上安装有第二送风机14,所述第一出气支管11和第二出气支管12的出口均通过第二连通管15与第一燃烧器2连通,在第一控制阀9与第一缓冲罐7之间的第一连通管8上设置有旁通管16,所述旁通管16与第一送风机13和第二缓冲罐10之间的第一出气支管11连通,所述旁通管16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17;所述第三进气管6的出口连接有第三缓冲罐18,所述第三缓冲罐18与第二燃烧器3之间设置有第三连通管19,所述第三连通管19上设置有第三送风机20。
[0012]在有机硅合成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按照废气物性、排放点压力分为:压力≥8Barg以上的紧急排放等可燃气体,压力≥5Barg以上的置换废气和为各个地方排放含有氮
气、水分的微正压废气,其中压力≥8Barg以上的紧急排放等可燃气体主要是氯甲烷合成、单体合成汽提塔冷凝器排出的废气,可燃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硅系统废气焚烧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线和焚烧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燃烧器(2),焚烧炉(1)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燃烧器(3),所述进气管线包括第一进气管(4)、第二进气管(5)和第三进气管(6),所述第一进气管(4)的出口连接有第一缓冲罐(7),所述第一缓冲罐(7)与第一燃烧器(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管(8),所述第一连通管(8)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9);所述第二进气管(5)的出口连接有第二缓冲罐(10),所述第二缓冲罐(1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气支管(11)和第二出气支管(12),所述第一出气支管(11)上安装有第一送风机(13),所述第二出气支管(12)上安装有第二送风机(14),所述第一出气支管(11)和第二出气支管(12)的出口均通过第二连通管(15)与第一燃烧器(2)连通,在第一控制阀(9)与第一缓冲罐(7)之间的第一连通管(8)上设置有旁通管(16),所述旁通管(16)与第一送风机(13)和第二缓冲罐(10)之间的第一出气支管(11)连通,所述旁通管(16)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17);所述第三进气管(6)的出口连接有第三缓冲罐(18),所述第三缓冲罐(18)与第二燃烧器(3)之间设置有第三连通管(19),所述第三连通管(19)上设置有第三送风机(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硅系统废气焚烧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罐(7)、第二缓冲罐(10)和第三缓冲罐(18)的结构相同,包括支架(21)和安装在支架(21)上的罐体(22),所述罐体(22)的顶部设置有压力表(23)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兵刘阳赞胡鹏丁丙恒敖艳波李加旺吴一波王安未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能投硅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