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模具内折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341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五金模具内折弯结构,包括上模及能靠近或者远离上模的下模;上模内设置折弯冲头,折弯冲头与上模内壁之间形成间隙;下模设置调整机构,调整机构包括调整杆及折弯靠块,调整杆可横向移动设置在下模上,折弯靠块一端与调整杆连接并由调整杆驱使其沿着纵向方向移动,折弯靠块另一端与折弯冲头连接,纵向方向移动的折弯靠块驱使折弯冲头横向移动以调整间隙的宽度。在需调节角度时,通过外力驱使调整杆横向移动,横向移动的调整杆驱使折弯靠块纵向移动,纵向方向移动的折弯靠块驱使折弯冲头横向移动从而调节间隙的宽度,从而实现调整产品的角度。而实现调整产品的角度。而实现调整产品的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金模具内折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五金模具内折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五金冲压模具中,产品的成型角度受到元件原材料的平面度和机台冲裁速度等方面的影响,通常需要对产品角度进行调整,以使产品的成型角度达到标准。传统的五金模具内设置有角度微调结构,其将九十度成型工艺和微调角度工艺分成两个工步进行,以此减少拆模频率,提升生产效率。
[0003]然而,对于部分紧凑型模具且无法在模具内增加微调工艺的特殊性的电子元件而言,其只能通过频繁拆模来对角度进行调试,频繁拆模需花费大量时间,且效率低下,调整的角度不够精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五金模具内折弯结构,其折弯的同时便于调整折弯冲头位置,方便实现角度微调。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五金模具内折弯结构,包括上模及能靠近或者远离上模的下模;
[0006]上模内设置折弯冲头,折弯冲头与上模内壁之间形成间隙;
[0007]下模设置调整机构,调整机构包括调整杆及折弯靠块,调整杆可横向移动设置在下模上,折弯靠块一端与调整杆连接并由调整杆驱使其沿着纵向方向移动,折弯靠块另一端与折弯冲头连接,纵向方向移动的折弯靠块驱使折弯冲头横向移动以调整间隙的宽度。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五金模具内折弯结构,在需调节角度时,通过外力驱使调整杆横向移动,横向移动的调整杆驱使折弯靠块纵向移动,纵向方向移动的折弯靠块驱使折弯冲头横向移动从而调节间隙的宽度,从而实现调整产品的角度。本技术不需将模具拆卸,调整时只需手动驱使调整杆移动即可以调整折弯冲头位置,操作极为方便。因此,本技术折弯的同时便于调整折弯冲头位置,方便实现角度微调。
[0009]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五金模具内折弯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0]进一步,调整杆上设置第一斜面,折弯靠块一端形成与第一斜面相对的第二斜面,折弯靠块另一端形成第一驱动面,折弯冲头端部形成与第一驱动面相对的第二驱动面。
[0011]进一步,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度,第一驱动面及第二驱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
[0012]进一步,折弯靠块与压紧组件连接以驱使折弯靠块的第二斜面抵靠在第一斜面上。
[0013]进一步,压紧组件包括固定件、压板及弹性件,压板通过固定件固定在下模上,弹
性件套接在折弯靠块上,弹性件一端与压板连接,弹性件另一端与折弯靠块连接。
[0014]进一步,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0015]进一步,上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固定板、止挡板及上脱板,折弯冲头端部固定在上垫板上,折弯冲头与固定板及上脱板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0016]进一步,下模包括下模座、下垫板、下模板及折弯凹模,折弯凹模端部固定在下垫板上。
[0017]进一步,折弯冲头侧部设置第一倾斜面,折弯凹模侧部设置与第一倾斜面相对的第二倾斜面,第二倾斜面与第一倾斜面之间形成折弯空间。
[0018]进一步,第一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度,第二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4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五金模具内折弯结构的未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五金模具内折弯结构的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折弯冲头与折弯靠块及调整杆的连接示意图。
[0023]标号说明
[0024]上模1、上模座11、上垫板12、固定板13、止挡板14、上脱板15;
[0025]下模2、下模座21、下垫板22、下模板23、折弯凹模24、第二倾斜面241;
[0026]折弯冲头3、第二驱动面31、第一倾斜面32、弧面33;
[0027]间隙4;
[0028]调整机构5、调整杆51、第一斜面511、折弯靠块52、第二斜面521、第一驱动面522、压块53、压紧组件54、固定件541、压板542、弹性件543。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五金模具内折弯结构,包括上模1及能靠近或者远离上模1的下模2。
[0031]其中,上模1内设置折弯冲头3,折弯冲头3与上模1内壁之间形成间隙4;下模2设置调整机构5,调整机构5包括调整杆51及折弯靠块52,调整杆51可横向移动设置在下模2上,折弯靠块52一端与调整杆51连接并由调整杆51驱使其沿着纵向方向移动,折弯靠块52另一端与折弯冲头3连接,纵向方向移动的折弯靠块52驱使折弯冲头3横向移动以调整间隙4的宽度。
[0032]在需调节角度时,通过外力驱使调整杆51横向移动,横向移动的调整杆51驱使折弯靠块52纵向移动,纵向方向移动的折弯靠块52驱使折弯冲头3横向移动从而调节间隙4的
宽度,从而实现调整产品的角度。本技术不需将模具拆卸,调整时只需手动驱使调整杆51移动即可以调整折弯冲头3位置,操作极为方便。因此,本技术折弯的同时便于调整折弯冲头3位置,方便实现角度微调。
[0033]可选地,调整杆51上设置第一斜面511,折弯靠块52一端形成与第一斜面511相对的第二斜面521,折弯靠块52另一端形成第一驱动面522,折弯冲头3端部形成与第一驱动面522相对的第二驱动面31。需调整时,外力驱使调整杆51横向方向移动,如调整杆51的外端部可以设置有压块53,按压压块53而驱使调整杆51横向移动,调整杆51横向移动时,第一斜面511同步横向移动,第一斜面511可以抵靠在第二斜面521上,第一斜面511横向移动驱使折弯靠块52连同折弯靠块52上的第一驱动面522纵向移动,第一驱动面522可以抵靠在第二驱动面31上,折弯靠块52纵向移动而驱使折弯冲头3横向移动。因此,需调整时,只需按压压块53即可以改变间隙4的宽度,实现微调,不需拆模,操作方便。
[0034]其中,第一斜面511及第二斜面5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度,第一驱动面522及第二驱动面3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也就是说,第一驱动面522及第二驱动面31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斜面511及第二斜面521的倾斜角度,以实现微调。当然,第一斜面511及第二斜面521的倾斜角度、第一驱动面522及第二驱动面31的倾斜角度也可以是其他度数。
[0035]在一些示例中,折弯靠块52与压紧组件54连接以驱使折弯靠块52的第二斜面521抵靠在第一斜面511上。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金模具内折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及能靠近或者远离上模的下模;上模内设置折弯冲头,折弯冲头与上模内壁之间形成间隙;下模设置调整机构,调整机构包括调整杆及折弯靠块,调整杆可横向移动设置在下模上,折弯靠块一端与调整杆连接并由调整杆驱使其沿着纵向方向移动,折弯靠块另一端与折弯冲头连接,纵向方向移动的折弯靠块驱使折弯冲头横向移动以调整间隙的宽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模具内折弯结构,其特征在于:调整杆上设置第一斜面,折弯靠块一端形成与第一斜面相对的第二斜面,折弯靠块另一端形成第一驱动面,折弯冲头端部形成与第一驱动面相对的第二驱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金模具内折弯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度,第一驱动面及第二驱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模具内折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折弯靠块与压紧组件连接以驱使折弯靠块的第二斜面抵靠在第一斜面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五金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旺洲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锐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