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成型浮线移针组织编织方法及针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340330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成型浮线移针组织编织方法及针织物,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在浮线移针组织部分,通过翻N针隔1针的方式,使得浮线浮于翻至对面针床的N个针位前面,再将针床空针位的集圈线圈翻至对向针床的空针位。本编织方法通过空针位移针,将浮线固定于原本组织上,从而在不影响纵密的情况下完成浮线组织,为全成型浮线移针组织提供了新的编织方法。方法。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成型浮线移针组织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全成型浮线移针组织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成型横机针织服装的普及,对全成型产品开发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全成型横机针织服装的花型需求也随之增加。传统的浮线花型在圆筒编织的过程中,由于浮线不织的关系,使得组织部分纵向密度明显小于其他部分,这样会导致成品扭斜,影响成衣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成型浮线移针组织编织方法,该编织方法通过空针位移针,将浮线固定于原本组织上,从而在不影响纵密的情况下完成浮线组织。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全成型浮线移针组织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在浮线移针组织部分,通过翻N针隔1针的方式,使得浮线浮于翻至对面针床的N个针位前面,再将针床空针位的集圈线圈翻至对向针床的空针位,从而达到固定浮线的作用。
[0005]优选的,进行如下编织:
[0006]步骤1,纱嘴右行编织后下针床针位线圈,将花型区域第4,5,6,8,9,10,12,13,14针位前下针床线圈翻至后上针床,再左行编织前下针床针位线圈至花型区域右侧;纱嘴右行回踢,将花型区域第1针位前下针床线圈翻至后上针床,纱嘴左行编织花型区域第3,4,7,8,11,12,15,16针位前下针床针位线圈。将花型区域第1针位后上针床线圈翻至前下针床;将花型区域第4,8,12针位前下针床线圈向做移1针翻至后上针床空针位上;最后将花型区域后上针床针位线圈翻至前下针床;
[0007]步骤2,将花型区域第2,6,10,15针位前下针床线圈翻至后上针床;纱嘴右行编织花型区域第3,4,5,7,8,9,11,12,13针位前下针床针位线圈;再将花型区域第2,6,10,15针位后上针床线圈翻至前下针床;
[0008]步骤3,将花型区域第3,4,5,7,8,9,11,12,13针位前下针床线圈翻至后上针床;纱嘴左行编织花型区域第1,2,3,6,7,10,11针位前下针床线圈,将花型区域第3,7,11针位前下针床线圈向做移1针翻至后上针床空针位上,将花型区域后上针床针位线圈翻至前下针床;纱嘴右行回踢,再左行编织花型区域左边前下针床针位线圈直至最左侧。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全成型浮线移针组织编织方法编织而成的针织物。
[0010]采用以上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空针位移针,将浮线固定于原本组织上,从而在不影响纵密的情况下完成浮线组织,为全成型浮线移针组织提供了新的编织方法;本专利技术突破了传统产品工艺方法的局限性,属于业内首创,对更好地诠释设计理念和提高产品的品质感、艺术价值、审美价值起到一定的作用,为针织产品开发及
市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工业实用性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编织方法能广泛应用于全成型电脑横机。可满足并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推动我国针织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编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就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一种全成型浮线移针组织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在浮线移针组织部分,通过翻N针隔1针的方式,使得浮线浮于翻至对面针床的N个针位前面,再将针床空针位的集圈线圈翻至对向针床的空针位,从而达到固定浮线的作用。
[0014]为了更好表达并便于理解,如图1所示,以花型宽度为16针宽为例,该全成型浮线移针组织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进行如下编织,
[0015]步骤1,纱嘴右行编织后下针床针位线圈,将花型区域第4,5,6,8,9,10,12,13,14针位前下针床线圈翻至后上针床,再左行编织前下针床针位线圈至花型区域右侧;纱嘴右行回踢,将花型区域第1针位前下针床线圈翻至后上针床,纱嘴左行编织花型区域第3,4,7,8,11,12,15,16针位前下针床针位线圈。将花型区域第1针位后上针床线圈翻至前下针床;将花型区域第4,8,12针位前下针床线圈向做移1针翻至后上针床空针位上;最后将花型区域后上针床针位线圈翻至前下针床;
[0016]步骤2,将花型区域第2,6,10,15针位前下针床线圈翻至后上针床;纱嘴右行编织花型区域第3,4,5,7,8,9,11,12,13针位前下针床针位线圈;再将花型区域第2,6,10,15针位后上针床线圈翻至前下针床;
[0017]步骤3,将花型区域第3,4,5,7,8,9,11,12,13针位前下针床线圈翻至后上针床;纱嘴左行编织花型区域第1,2,3,6,7,10,11针位前下针床线圈,将花型区域第3,7,11针位前下针床线圈向做移1针翻至后上针床空针位上,将花型区域后上针床针位线圈翻至前下针床;纱嘴右行回踢,再左行编织花型区域左边前下针床针位线圈直至最左侧。
[0018]通过上述编织方法编织而成的针织物,通过空针位移针,将浮线固定于原本组织上,从而在不影响纵密的情况下完成浮线组织。
[0019]以上仅就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均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成型浮线移针组织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其特征在于:在浮线移针组织部分,通过翻N针隔1针的方式,使得浮线浮于翻至对面针床的N个针位前面,再将针床空针位的集圈线圈翻至对向针床的空针位,从而达到固定浮线的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成型浮线移针组织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如下编织:步骤1,纱嘴右行编织后下针床针位线圈,将花型区域第4,5,6,8,9,10,12,13,14针位前下针床线圈翻至后上针床,再左行编织前下针床针位线圈至花型区域右侧;纱嘴右行回踢,将花型区域第1针位前下针床线圈翻至后上针床,纱嘴左行编织花型区域第3,4,7,8,11,12,15,16针位前下针床针位线圈。将花型区域第1针位后上针床线圈翻至前下针床;将花型区域第4,8,12针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根妹沈卫国叶明安倪森键
申请(专利权)人: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