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菌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868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抗菌针织面料,涉及针织面料,旨在解决夏季衣物被弄湿后容易贴在穿着者的皮肤上,使得穿着者穿着时的舒适度降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面层,面层的一侧设置有隔层,隔层与面层呈一体结构,隔层与面层之间形成有若干均匀间隔设置的凹陷部和凸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凸部,可以减少人体与隔层的接触面积,使得人体散发出的热量能够更好的从凹陷部散出,方便穿着者穿着,且由于复合纱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以及具有抗菌、抑菌、吸湿的性能,故而使得隔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以及具有抗菌、吸湿的性能,确保了面料做成衣物时穿着者穿着时的舒适感。时穿着者穿着时的舒适感。时穿着者穿着时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抗菌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抗菌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针织面料是由线圈相互穿套连接而成的织物,是织物的一大品种。针织面料具有较好的弹性,吸湿透气,舒适保暖,是童装使用最广泛的面料,原料主要是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也有锦纶,腈纶,涤纶等化学纤维针织物组织变化丰富,品种繁多,过去多用于内衣,夏季衣物等,而今,随着针织业的发展以及新型整理工艺的诞生,针织物的服用性能大为改观,几乎适用于童装的所有品类。
[0003]现有技术中,人们在穿通过针织面料制作的夏季衣物的过程中,当下雨或者人们出汗将夏季衣物弄湿时,夏季衣物容易贴在人们的皮肤上,这样会降低人们穿着时的舒适度。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抗菌针织面料。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抗菌针织面料,包括面层,所述面层的一侧设置有隔层,所述隔层与面层呈一体结构,所述隔层与面层之间形成有若干均匀间隔设置的凹陷部和凸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穿着者出汗时,通过隔层,使得穿着者的皮肤表面不会直接与面层接触,故而使得面层不易因为湿掉而贴在穿着者的皮肤表面上,且通过凹陷部,起到一定的散热效果,通过凸部,可以减少人体与隔层的接触面积,使得人体散发出的热量能够更好的从凹陷部散出,结构简单,方便穿着者穿着,提高了穿着者穿着时的舒适感。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层通过若干复合纱编织成若干第一集圈组织和第二集圈组织,所述第一集圈组织和第二集圈组织交错设置,所述凹陷部和凸部均在集圈处形成,所述面层为罗纹组织。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集圈组织为单针双列集圈,所述第二集圈组织为单针四列集圈。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集圈组织为单针双列集圈、第二集圈组织为单针四列集圈,使得第一集圈组织上形成的凹陷部的口径小于第二集圈组织上形成的凹陷部的口径,且通过将第一集圈组织和第二集圈组织交错设置,可以使得隔层可以更好的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且起到一定的防透效果。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层以第二集圈组织、第一集圈组织为一循环,其中第五路和第八路编织罗纹,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第四路、第六路、第七路在下针编织集圈。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集圈组织和第二集圈组织共有八路,其组织
结构依次为:
[0013]第一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
[0014]第二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
[0015]第三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
[0016]第四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
[0017]第五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0018]第六路依次为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
[0019]第七路依次为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
[0020]第八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层通过四针道编成凹凸小孔效应,能够提高面料表面的立体感,分别由第一路至第四路、第六路至第七路依次采用集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和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在面料表面编织成立体的凸部,提高了面料的舒适度,从而实现了面料与穿着者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的效果。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包括纱芯和若干缠绕在纱芯上的芯线,若干所述芯线的捻向为S捻,所述芯线通过若干涤纶纱、抗菌纱、吸湿纱加捻而成。
[002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线根数为2根,且所述涤纶纱通过若干聚酯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抗菌纱通过若干竹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吸湿纱通过若干棉纤维加捻而成。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以S捻的方式将芯线缠绕在纱芯上,提高了纱芯的强度,通过聚酯纤维、竹纤维、棉纤维,使得复合纱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以及具有抗菌、吸湿的性能。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当穿着者出汗时,通过隔层,使得穿着者的皮肤表面不会直接与面层接触,故而使得面层不易因为湿掉而贴在穿着者的皮肤表面上,且通过凹陷部,起到一定的散热效果,通过凸部,可以减少人体与隔层的接触面积,使得人体散发出的热量能够更好的从凹陷部散出,结构简单,方便穿着者穿着,提高了穿着者穿着时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中隔层的集圈组织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中隔层的意匠图;
[0031]图5为本技术中复合纱的切片图。
[0032]附图标记:1、面层;2、隔层;3、凹陷部;4、凸部;5、纱芯;6、芯线;7、涤纶纱;8、抗菌纱;9、吸湿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
[0034]实施例:
[0035]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抗菌针织面料,包括面层1,面层1的一侧设置有隔层2,隔层2与面层1呈一体结构,隔层2与面层1之间形成有若干均匀间隔设置的凹陷部3和凸部4,减少了人体与隔层2的接触面积,使得人体散发出的热量能够更好的从凹陷部3散出,结构简单,方便穿着者穿着,提高了穿着者穿着时的舒适感。
[0036]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隔层2通过若干复合纱编织成若干第一集圈组织和第二集圈组织,第一集圈组织和第二集圈组织交错设置,凹陷部3和凸部4均在集圈处形成,面层1为罗纹组织,第一集圈组织为单针双列集圈,第二集圈组织为单针四列集圈。
[0037]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隔层2以第二集圈组织、第一集圈组织为一循环,其中第五路和第八路编织罗纹,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第四路、第六路、第七路在下针编织集圈,第一集圈组织和第二集圈组织共有八路,其组织结构依次为:第一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第二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第三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四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第五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六路依次为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第七路依次为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第八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提高了面料的舒适度,从而实现了面料与穿着者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的效果。
[0038]请参阅图5所示,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抗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1),所述面层(1)的一侧设置有隔层(2),所述隔层(2)与面层(1)呈一体结构,所述隔层(2)与面层(1)之间形成有若干均匀间隔设置的凹陷部(3)和凸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2)通过若干复合纱编织成若干第一集圈组织和第二集圈组织,所述第一集圈组织和第二集圈组织交错设置,所述凹陷部(3)和凸部(4)均在集圈处形成,所述面层(1)为罗纹组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圈组织为单针双列集圈,所述第二集圈组织为单针四列集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2)以第二集圈组织、第一集圈组织为一循环,其中第五路和第八路编织罗纹,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第四路、第六路、第七路在下针编织集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圈组织和第二集圈组织共有八路,其组织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陈仲德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锴薇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