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并联反馈结构中使用二极管的改进2-级大带宽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2001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一种改进2-级大带宽放大器,该放大器包括:由以共发射极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双极型晶体管(Q1,Q2)形成的两个放大级,晶体管串联并且它们的发射极连接到第一电源电压(Gnd)。经由输入端(11),输入信号(V↓[in])施加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上,同时输出信号(V↓[out])在连接到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的输出端(12)上提供。提供并联反馈结构(13′),其包括: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和第二电源电压(Vcc)之间的两个串联的二极管(D1,D2)的第一支路,以及在以发射极跟随器配置的第三双极型晶体管(Q3)的另一支路,其中负载电阻(Rf)与第三双极型晶体管(Q3)发射极串联,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分别连接到所述二极管的公共节点和第二电源电压上。电阻器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的公共节点上来注入反馈信号(V↓[f])。由于两个二极管具有低内部阻抗并降低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电容,因此在十分高的频率上(例如,20GHz及以上)显著扩展了改进的放大器的总带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发送系统,尤其涉及在并联反馈结构中使用二极管的改进2-级大带宽放大器
技术介绍
在诸如包含在即将问世的10Gb/s以太网中的高速发送系统之类的高速发送系统中,在沿媒体发送后的信号衰减十分严重,并且在接收部分中在执行任何操作(A/D转换、时钟同步、数据串行化(serializtion),...等)前需要进行放大。由于比特在单信道上发送前在发射部分被串行化,所以这些系统的放大电路必须以尽可能高的速度工作。结果,对在这些高速发送系统的接收端的放大电路增加了带宽和增益限制。由于双极型器件的较高的Ft(转换频率),所以现有放大电路基于优于MOSFET器件的双极型器件。增益和带宽之间的常规折衷方案一般要求以共射连接的并且与输出晶体管的集电极上的阻性负载串联的双极型晶体管进行放大的多个级联级。如图1所示,已知的改进是在从一级到前一级中放置并联反馈结构。参照图1,这里显示了由10表示的现有放大器,该放大器包括仅仅由两个双极型晶体管Q1和Q2形成的两个级,其中为了方便起见Q1和Q2串联。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到晶体管Q2的基极。输入信号Vin通过输入端11施加到输入晶体管Q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2-级大带宽放大器(20),该放大器包括:由以共发射极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双极型晶体管(Q1,Q2)形成的两个放大级,晶体管串联以便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和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形成连接节点并且它们的发射极连接到第一电源电压(GND);   输入端(11),其接收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的输入信号(V↓[in]);输出端(12),其连接到提供输出信号(V↓[out])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并联反馈结构(13’),包括: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和第 二电源电压(Vcc)之间的串联的两个二极管(D1,D2)的一条支路,以及在以发射极跟随器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伯特兰加比拉德菲利普吉拉德米歇尔里维尔法布里斯沃伊辛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