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光致变色功能的荧光防伪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0083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光致变色功能的荧光防伪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防伪膜包括依次叠加基层、显隐层以及表覆层,其中基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显隐层由两种有机荧光染料组成,表覆层由丙烯酸树脂和环氧丙烯酸酯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防伪标识将两种荧光染料制成荧光油墨,自然光下两种染料分别成黄色和淡红色,365nm光照下分别呈现黄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并且黄色染料在强光照射下会变为无色,合理添加两种荧光染料制成的防伪膜具有良好的光致显隐能力和防伪隐秘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了常用防伪标识制作方法以及光致变色和荧光成像的特性,简单有效的实现了光致显隐防伪的目的,进一步改良了传统荧光防伪膜的缺点。统荧光防伪膜的缺点。统荧光防伪膜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光致变色功能的荧光防伪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膜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光致变色功能的荧光防伪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荧光防伪油墨可分为紫外荧光防伪油墨、日光激发荧光防伪油墨和红外荧光防伪油墨,应用最广的是紫外荧光防伪油墨。紫外荧光防伪油墨是指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发出可见光(400

800nm)的特种油墨,按激发光源波长的不同,又可分为短波紫外线激发荧光防伪油墨(激发波长254nm)和长波紫外线激发荧光防伪油墨(激发波长为365nm)。荧光油墨通常用于证券印刷中,证券包括的范围很广,除钞票、邮票两种主要证券之外,还包括各种金融凭证,如支票、债券、股票、商业票据等,在防伪领域中广泛用于烟酒、食品、造纸、纺织、服装标签等,具有独特的防伪效果。
[0003]荧光防伪膜作为一种重要的防伪手段,其充分利用荧光防伪油墨的特性,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充分的发展。目前,为保护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利益,荧光防伪膜在各种商品上均得到广泛的利用。尤其是对于奢侈品牌以及其他高档商品来说,大量劣质冒牌产品涌入,极大影响了市场平衡,商家对此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对于传统的荧光防伪膜,可以发现的是:荧光防伪膜过于依赖荧光油墨,这要求荧光油墨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非常优秀的显色效果;油墨印刷技术的防伪功能单一,便于识别也容易仿制,因此保证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光致变色功能的荧光防伪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设置基层、显隐层和表覆层制成的防伪膜本体,可以使防伪膜本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图案,在不同光辐照处理下与预期图案进行比较,实现防伪目的。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光致变色功能的荧光防伪膜,包括依次设置叠加的基层、显隐层和表覆层,其中基层原料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显隐层采用两种有机荧光染料制成,表覆层采用丙烯酸树脂和环氧丙烯酸树脂制备而成。
[0006]进一步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Mw为4万~36万。
[0007]进一步地,显隐层的两种有机荧光染料分别为下式1和式2。
[0008][0009]进一步地,丙烯酸树脂和环氧丙烯酸树脂的体积比为1

5∶1

5。
[0010]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制备所述具有光致变色功能的荧光防伪膜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0011]S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二氯甲烷制成溶液,然后将溶液平铺涂覆在玻璃片上,风干成型即得基层;
[0012]S2、分别将两种有机荧光染料加入溶剂制备成染料溶液,利用该染料溶液在基层上进行图案的绘制,风干形成显隐层;
[0013]S3、将丙烯酸树脂和环氧丙烯酸树脂混合物涂覆于显隐层上,使其覆盖显隐层,风干形成表覆层,即得防伪膜。
[0014]进一步地,S1中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二氯甲烷配制成溶液,浓度为0.1

1.0g/mL,风干时间为20~30min,温度为15

30℃。本专利技术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材料作为基层,这种材料粘附性较好,风干凝固后是附着有机荧光油墨的良好载体,能够确保化合物1发挥光致显隐效果。
[0015]进一步地,S2中,溶剂为乙腈,化合物1制备的染料溶液浓度为1.0
×
10
‑3M~2.0
×
10
‑3M,化合物2制备的染料溶液浓度为1.0
×
10
‑3M~1.0
×
10
‑2M,风干时间为10~20min,温度为15

30℃。
[0016]进一步地,S3中,丙烯酸树脂和环氧丙烯酸树脂风干时间为30

60min,温度为15

30℃。这两种材料具有良好的保光保色性和耐水耐化学性,固化后形成的膜有很大的刚性强度,是制备表面覆盖层的理想材料。但环氧丙烯酸树脂含量越高,成膜后的刚性强度越高,但成膜透光效果越差;丙烯酸树脂含量越大,成膜更加透亮,但成膜表面会越不平整。
[0017]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采用所述的防伪膜制备的防伪标签。尤其适用于高档酒类或精密仪器上的防伪标签。
[0018]进一步地,该防伪膜置于距离5W功率的白炽灯5cm处进行先光照处理,再进行持续无光处理,防伪标识在光照条件下观察到化合物1荧光油墨在10s内由黄色变为无色,经持续无光处理后1.5h后颜色和荧光都恢复到初始状态。
[0019]本专利技术采用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有机荧光染料,其中化合物1作为荧光油墨置于显隐层中,其制成的油墨自然光下呈黄色,365nm波长光辐照下呈黄色荧光,并且在较高光强度照射下会在10~20s内由黄色变为无色,荧光也随之消失,存在光致变色现象;化合物2作为荧光油墨置于显隐层中,其制成的油墨自然光下呈淡红色,365nm波长光辐照下呈明亮红色荧光,无光致变色现象。将两种一定浓度的化合物1、化合物2溶液作为荧光油墨,按照设计好的图案,分别将两种溶液涂在基层(1)上,自然光下形成带有黄色和淡红色的图形,365nm波长光辐照下呈现黄色和明亮红色的荧光图形;接着将防伪膜置于高强度光源下照射处理,可以发现黄色图案消失(365nm波长光辐照下黄色荧光也消失),在日常环境的光照条件下,无色的化合物1代表的图案不容易再次变色,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最后将其置于无光黑暗条件持续处理1

3h,黄色图案(包括黄色荧光)重新出现,与设计的图案完全一致,实现防伪目标。
[002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所述两种染料均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尤其是本专利技术用到的光致变色染料,对比其他荧光防伪膜,它解决了荧光显色的单一性问题,增强了防伪膜的保密性。
[0022](2)本专利技术双组份光致显隐荧光防伪膜对比其他类型防伪膜拥有更加简单的制作
方式,以及两种染料优异且特殊的光学性能,降低了荧光防伪膜易被仿制的风险,有巨大的生产潜力。
[0023](3)本专利技术面向适用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防伪膜本身为刚性整体,一旦成行,形状不易变化,对于高档酒类以及精密仪器的玻璃和金属包装具有很好的贴合性;另外,本专利技术防伪膜在日常环境(光照、黑暗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即显隐层颜色短时间内不易变化,为目标商品提供了较好的防伪能力。
附图说明
[0024]图1按照本专利技术所构建的双组份光致显隐荧光防伪膜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5]图2不同浓度化合物1荧光油墨图案的变色情况
[0026]图3两种浓度化合物2荧光油墨图案分别在自然光和365nm波长光下的成像情况
[0027]图4三种不同图案防伪膜经过光照和无光条件处理后的变色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9]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光致变色功能的荧光防伪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叠加的基层、显隐层和表覆层,其中基层原料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显隐层采用两种有机荧光染料绘制,表覆层采用丙烯酸树脂和环氧丙烯酸树脂制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防伪膜,其特征在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Mw为4万~36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防伪膜,其特征在于:显隐层的两种有机荧光染料分别为下式1和式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防伪膜,其特征在于:丙烯酸树脂和环氧丙烯酸树脂的体积比为1

5:1

5。5.制备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具有光致变色功能的荧光防伪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S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二氯甲烷制成溶液,然后将溶液平铺涂覆在玻璃片上,风干成型即得基层;S2、分别将两种有机荧光染料加入溶剂制备成染料溶液,利用该染料溶液在基层上进行图案的绘制,风干形成显隐层;S3、将丙烯酸树脂和环氧丙烯酸树脂混合物涂覆于显隐层上,使其覆盖显隐层,风干形成表覆层,即得防伪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二氯甲烷配制成溶液,浓度为0.1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阳张诺诺粟鹏华宇唐红文刘畅唐亮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宜美特全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