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0490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童车,包括前车架、前轮组件、车把杆、后车架、后轮组件,后车架上具有供站立支撑的站立支撑部,该童车还包括具有打开状态的座位机构,所述座位机构至少具有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座位,所述童车具有第一使用状态,所述童车处于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座位沿竖直方向高于所述站立支撑部,且所述座位位于所述站立支撑部的前方,使得该童车具有亲子使用模式,该使用模式下,儿童坐立在座位上,而大人站立在站立支撑部上来骑行该童车,满足家长带儿童玩耍的需求,增加儿童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也增加了该童车的使用乐趣。车的使用乐趣。车的使用乐趣。

Multifunctional s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童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童车。

技术介绍

[0002]童车是儿童经常玩的玩具之一,儿童在使用时,可以双脚或者单脚踩在支撑部上,手持把手控制方向向前滑行。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童车依然还存在许多缺陷。一方面,现有的童车功能单一,使用寿命较短,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另一方面,即使儿童能够一直保持对童车的兴趣,但随着时间推移,童车的结构尺寸无法适应儿童的身材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童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童车,所述童车包括前车架、设置在所述前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前轮组件转向的车把杆、前部与所述前车架连接的后车架、设于所述后车架后部的后轮组件,所述后车架上具有供站立支撑的站立支撑部,所述童车还包括具有打开状态的座位机构,所述座位机构至少具有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座位,所述童车具有第一使用状态,所述童车处于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座位沿竖直方向高于所述站立支撑部,且所述座位位于所述站立支撑部的前方。
[0005]优选地,所述座位机构处于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座位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可切换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前方;所述车把杆的高度可调节地设置且具有可切换的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高度,所述童车处于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座位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车把杆处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童车还具有第二使用状态,当所述童车处于所述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座位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车把杆处于所述第二高度。
[0006]优选地,所述座位机构还包括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杆、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座位下方的支撑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后车架的前部连接,所述座位能够沿所述连杆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对滑动地设于所述连杆上,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座位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车架上。
[0007]优选地,所述连杆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车架的前部,所述座位机构还具有收起状态,当所述座位机构处于所述收起状态下,所述座位、所述连杆及所述支撑杆相互靠拢地收拢于所述后车架上并位于所述站立支撑部的前方。
[0008]优选地,所述后车架包括自前向后向下倾斜延伸的连接架、自所述连接架的下部向后延伸的底支架,所述连接架的前部与所述前车架连接,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底支架的后部,所述站立支撑部设于所述底支架上,所述连杆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架上,当所述座位机构处于所述收起状态下,所述座位、所述连杆及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架相互收拢。
[0009]优选地,所述支撑杆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架上,所述底支架与所述连接架绕左右方向延伸的枢转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童车具有折叠状态,所述童车处于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座位机构处于所述收起状态,所述底支架相对所述连接架翻转而沿上下方向延伸。
[0010]优选地,所述后车架包括自前向后向下倾斜延伸的连接架、自所述连接架的下部向后延伸的底支架,所述连接架的前部与所述前车架连接,所述站立支撑部设于所述底支架上,所述座位机构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座位位于所述底支架的上方,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底支架的后部,其中,所述底支架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可调整地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童车处于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底支架沿前后方向伸长,所述站立支撑部位于所述座位的后方;当所述童车处于所述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底支架沿前后方向缩短,所述站立支撑部位于所述座位的正下方,所述童车由所述第一使用状态向所述第二使用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所述前轮组件与所述后轮组件沿前后方向的间距减小。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座位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座位机构还具有相对所述连接架收拢的收起状态,所述童车还具有第三使用状态,当所述童车处于所述第三使用状态下,所述底支架沿前后方向缩短,所述座位机构处于所述收起状态并位于所述站立支撑部的前方,所述车把杆处于所述第二高度;和/或
[0013]所述童车还具有第四使用状态,当所述童车处于所述第四使用状态下,所述底支架沿前后方向伸长,所述座位机构处于所述收起状态并位于所述站立支撑部的前方,所述车把杆处于所述第一高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底支架包括能够沿前后方向伸缩地连接的前底架与后底架,所述后底架上具有所述的站立支撑面,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后底架的后部,所述童车由所述第一使用状态向所述第二使用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所述后底架相对所述前底架向前滑动使得所述底支架沿前后方向缩短,且所述站立支撑面前移。
[0015]进一步地,所述前底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底杆,所述后底架包括滑动地套接在所述前底杆后部的后底杆,以及固设于所述后底杆上方的踏板,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后底杆的后部,所述踏板的上表面构成所述站立支撑部。
[00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多功能童车,该童车具有亲子使用模式,其中儿童可以坐立在座位上,而大人站立在站立支撑部上来骑行该童车,满足家长带儿童玩耍的需求,增加儿童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也增加了该童车的使用乐趣。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为本技术的多功能童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车把杆处于第一高度,且座位机构处于第一位置;
[0018]附图2为附图1中多功能童车的侧视图;
[0019]附图3为本技术的多功能童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车把杆处于第二高度,且座位机构处于第二位置;
[0020]附图4为本技术的多功能童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车把杆处于第二高度,且座位机构处于收起状态;
[0021]附图5为本技术的多功能童车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
[0023]1、前车架;2、前轮组件;3、车把杆;
[0024]4、后车架;41、站立支撑部;42、连接架;43、底支架;43a、前底架;43b、后底架;431、前底杆;432、后底杆;433、踏板;
[0025]5、后轮组件;6、座位机构;61、座位;62、连杆;6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0027]以下关于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的描述,均是按照该多功能童车处于展开状态下,儿童坐在座位机构的座板上时面部朝向车把杆时所观察到的方向进行参考定义的。
[0028]参见各附图所示的一种多功能童车,童车包括前车架1、设置在前车架1底部的前轮组件2、用于控制前轮组件2转向的车把杆3、前部与前车架1连接的后车架4、设于后车架4后部的后轮组件5。其中,前轮组件2和后轮组件5均设置有一组,后车架4上具有供站立支撑的站立支撑部41,童车还包括具有打开状态的座位机构6,座位机构6至少具有可供儿童乘坐的座位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童车,所述童车包括前车架、设置在所述前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前轮组件转向的车把杆、前部与所述前车架连接的后车架、设于所述后车架后部的后轮组件,所述后车架上具有供站立支撑的站立支撑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还包括具有打开状态的座位机构,所述座位机构至少具有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座位,所述童车具有第一使用状态,所述童车处于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座位沿竖直方向高于所述站立支撑部,且所述座位位于所述站立支撑部的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机构处于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座位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可切换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前方;所述车把杆的高度可调节地设置且具有可切换的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高度,所述童车处于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座位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车把杆处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童车还具有第二使用状态,当所述童车处于所述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座位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车把杆处于所述第二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机构还包括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杆、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座位下方的支撑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后车架的前部连接,所述座位能够沿所述连杆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对滑动地设于所述连杆上,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座位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车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车架的前部,所述座位机构还具有收起状态,当所述座位机构处于所述收起状态下,所述座位、所述连杆及所述支撑杆相互靠拢地收拢于所述后车架上并位于所述站立支撑部的前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包括自前向后向下倾斜延伸的连接架、自所述连接架的下部向后延伸的底支架,所述连接架的前部与所述前车架连接,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底支架的后部,所述站立支撑部设于所述底支架上,所述连杆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架上,当所述座位机构处于所述收起状态下,所述座位、所述连杆及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架相互收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转动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丰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