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轮次冲砂排液一体化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54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田井下作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多轮次冲砂排液一体化管柱。其包括扶正器、抽油杆、杆式泵、外管、可溶球;扶正器固定在抽油杆上部,抽油杆连接杆式泵;抽油杆、杆式泵置于外管内,可溶球置于杆式泵下端与油管之间,可密封杆式泵下端与油管之间的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一体化管柱可实现在不动管柱的基础上,实现多次冲砂排液,大大减少了作业量,缩短了作业周期。作业周期。作业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轮次冲砂排液一体化管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田井下作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多轮次冲砂排液一体化管柱。

技术介绍

[0002]胜利油田深抽油井储层泥质含量高,在生产过程中,泥及粉细砂随产出介质进入井筒,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产出的泥砂会将地层埋以疏松砂岩为主,虽然采用机械防砂、化学防砂等措施,保障大颗粒砂不产出,但细小的泥砂依然产,会造成砂埋油层问题。目前采用的主要工艺方法,采用油管冲砂、连续油管冲砂、喷射泵冲砂,(1)采用冲砂管柱进行井筒内的冲砂,当返出液达标后,提出冲砂管柱,再下入生产管柱。该种工艺方法存在作业工序多,并增加了油管的报废。(2)连续油管冲砂作业具有作业速度快,但需要将井内的举升管柱起出,再进行冲砂。费用高的问题。(3)水力喷射泵冲砂,存在同样的问题,需要起出生产管柱,下入施工管柱,作业工序复杂。
[0003]中国技术专利CN206707678U公开了一种用于出砂油井冲砂转抽一体化管柱,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抽油管、特种抽油泵、尾管、锯齿冲砂头,所述特种抽油泵包括外泵套、泵筒、柱塞总成和固定阀,所述泵筒安设在外泵套内,并与外泵筒相连,所述柱塞总成与泵筒内腔相匹配,所述固定阀与泵筒的端部相连。通过下入不带阀球泵抽管柱(不带柱塞总成),底带锯齿冲砂头,实现正反冲砂洗井;冲砂后地面投入固定阀,地面打压阀球入座,卡在单向托栏内,试压合格后下入柱塞总成抽油,这样减少下入和起出一趟冲砂管柱,实现44

56mm泵带泵冲砂转抽采油,降低检泵冲砂成本,提高油田开发效益。/>[0004]中国技术专利CN209354081U一种正冲砂抽油泵,其泵筒底部设置固定阀机构,在泵筒内由抽油杆带动柱塞向上运动,柱塞上设置游动阀机构;在泵筒中连接有冲砂洗井装置;冲砂洗井装置包括有外管,外管连接设置在泵筒中,外管的管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透孔,外管的内壁面设有滑套,外管内壁设有卡缘,滑套的顶部由下向上抵靠在卡缘上,外管底端内壁固定设有一固定环,固定环与滑套底端之间设有弹簧;滑套由弹簧顶持遮挡所述透孔;滑套的内壁孔径小于卡缘和固定环的内径。正冲砂抽油泵可进行正洗井冲砂,采用自油管注入洗井液,自上而下经过抽油泵的洗井方式,不需要专门洗井机构,也不需要将抽油管柱起出地面即可实现油管、抽油泵以及筛管的冲洗,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05]中国技术专利CN2176452Y公开了一种用于稠油热采的多轮次注抽泵,其上密封柱塞(12)下部与滑筒打捞座(14)连接,内部有可捞进油滑筒(13),该可捞进油滑筒(13)下部与进油凡尔罩(15)连接,进油凡尔球(16)和进油凡尔座(17)位于进油凡尔座连接筒(18)上部,下密封柱塞(19)与进油凡尔座连接筒(18)连接,下密封柱塞(19)下部有密封环(20)、密封座(21)、密封卡簧接头(22)、卡簧筒(23)、压簧接头(24)、进油固定筒(25)。
[0006]以上所述管柱虽然可实现冲砂排液,但是无法实现多次不动管柱冲砂、泵抽排液。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轮次冲砂排液一体化管柱,所述一体化管柱可实
现在不动管柱的基础上,实现多次冲砂排液,大大减少了作业量,缩短了作业周期。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轮次冲砂排液一体化管柱,其包括扶正器、抽油杆、杆式泵、外管;扶正器固定在抽油杆上部,抽油杆连接杆式泵;抽油杆、杆式泵置于外管内。
[0010]进一步地,扶正器外径小于油管内径,在起下杆柱时,可刮油管内壁的蜡、垢,保障杆柱运动、杆式泵下入、可溶球通过通畅。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多轮次冲砂排液一体化管柱还包括可溶球,可溶球置于杆式泵底端。
[0012]进一步地,可溶球置于杆式泵下端与油管之间,可密封杆式泵下端与油管之间的空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杆式泵包括:扶正头、拉杆、泵筒、柱塞、密封座、锁爪;
[0014]泵筒上端设有扶正头,下端设有密封座,密封座下设置锁爪;拉杆与柱塞连接,共同置于泵筒内。
[0015]进一步地,扶正头的外径是杆式泵最大外径处,其与油管内径相近,可扶正泵筒,保障抽油泵工作时不摇摆,扶正头具有周向分布可沟通油管上下的流动通道,通道直径大于5倍压裂砂直径。
[0016]进一步地,密封座可座在泵筒内并形成锥面密封。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8]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一体化管柱,当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因油井产出泥砂导致油层无法产出时,此时可不动管柱,提出抽油杆、杆式泵,下入连续管或者接续油管,使冲砂管可达到油层,利用地面设备进行洗井,洗井达到指标后,提出连续管或将部分油管提出,然后,投入可溶球,进行管柱试压,管柱合格后,再下入杆式泵、抽油杆进行抽油。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一体化管柱可实现在不动管柱的基础上,实现多次冲砂排液,大大减少了作业量,缩短了作业周期。
[0020]本专利技术所述一体化管柱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操作。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多轮次冲砂排液一体化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多轮次冲砂排液一体化管柱中杆式泵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扶正器、2.抽油杆、3.杆式泵、4.外管、5.可溶球,3

1扶正头、3

2拉杆、3

3泵筒、3

4柱塞、3

5密封座、3

6锁爪。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7]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所示,所述多轮次冲砂排液一体化管柱包括扶正器1、抽油杆2、杆式泵3、外管4、可溶球5。扶正器1固定在抽油杆2上部,抽油杆2连接杆式泵3;抽油杆2、杆式泵3置于外管4内。可溶球5置于杆式泵3下端与油管之间,可密封杆式泵3下端与油管之间的空间。
[0030]扶正器1外径小于油管内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轮次冲砂排液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扶正器、抽油杆、杆式泵、外管;扶正器固定在抽油杆上部,抽油杆连接杆式泵;抽油杆、杆式泵置于外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轮次冲砂排液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扶正器外径小于油管内径,在在起下杆柱时,可刮油管内壁的蜡、垢,保障杆柱运动、杆式泵下入、可溶球通过通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轮次冲砂排液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溶球,可溶球置于杆式泵底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轮次冲砂排液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可溶球置于杆式泵下端与油管之间,可密封杆式泵下端与油管之间的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东王峰智勤功古光明于雪林肖萍周娜杜玮暄苏秋涵孙衍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