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板簧后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476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技术方案为:前板簧后支架,包括主支架,主支架的下部固定有第一下支架和第二下支架,主支架的下部固定有第一板簧支架和第二板簧支架,主支架上设有多个基座,每个基座上均开有安装孔,主支架的上部开有三角形减重孔和第一方形减重孔,主支架的中部开有第二方形减重孔和第三方形减重孔,主支架的下部设有第一减重凹槽、第二减重凹槽、第三减重凹槽和第四减重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化了整个前板簧后支架的结构,合理布置螺栓安装孔在车架上的安装位置,有效改善安装空间和安装稳定性;通过增设减重孔和减重凹槽,大大减轻了整个支架的重量,节约了成本,有效解决了整车的布置问题。有效解决了整车的布置问题。有效解决了整车的布置问题。

Front leaf spring rear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板簧后支架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上的前板簧后支架。

技术介绍

[0002]载重汽车的承载量很大,对车架的结构强度要求很高,由于车架的前部需要布置发动机和变速器,在汽车的前板簧系统中,消声器支架、前板簧后支架、辅助横梁分别与车架纵梁连接,架孔孔位多,控制范围大,加工难度高,重量大,稳定性难以保证,各部件的安装位置不统一,不便于后期维护。因此,亟需一种可集成装配的板簧支架,以满足整车布置要求并节约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板簧后支架,集成度高,稳定性好,质量轻。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前板簧后支架,包括主支架,主支架的下部固定有第一下支架和第二下支架,第一下支架上开有多个底部安装孔,第二下支架上开有多个底部安装孔,螺栓穿过对应的底部安装孔后与元宝梁相连。为了保证安装的稳定性并节约安装空间,第一下支架相对于主支架倾斜布置,第二下支架相对于主支架倾斜布置。
[0005]主支架的下部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前板簧后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1),所述主支架(1)的下部固定有第一下支架(2)和第二下支架(3),所述第一下支架(2)相对于主支架(1)倾斜布置,第一下支架(2)上开有多个底部安装孔(124),所述第二下支架(3)相对于主支架(1)倾斜布置,第二下支架(3)上开有多个底部安装孔(124);所述主支架(1)的下部固定有第一板簧支架(5)和第二板簧支架(6),第一板簧支架(5)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板簧支架(5)置于第一下支架(2)与第二下支架(3)之间,所述第一板簧支架(5)上开有第一连接通孔(7),所述第一连接通孔(7)的底部开有调节孔(8),所述第一板簧支架(5)的侧面开有锁紧通孔(9),所述第二板簧支架(6)置于第一下支架(2)与第二下支架(3)之间,第二板簧支架(6)上开有第二连接通孔(10);所述主支架(1)上设有多个基座(11),每个基座(11)上均开有安装孔(12);所述主支架(1)的上部开有三角形减重孔(13)和第一方形减重孔(14);所述主支架(1)的中部开有第二方形减重孔(15)和第三方形减重孔(16);所述主支架(1)的下部设有第一减重凹槽(17)、第二减重凹槽(18)、第三减重凹槽(19)和第四减重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市三高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