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下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310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动下管器,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两侧部安装有下管器主体,所述下管器主体的顶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接有小吹管透明框,所述小吹管透明框内滑动安装有U形加管辅助条,所述下管器主体两侧内壁上分别安装有右斜板和左斜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小吹管放入下管器主体内,多个小吹管落在长板和短板之间,启动下管气缸使堵管缓冲块和吹管托板移动,堵管缓冲块先顶住位于长板和短板之间的其中位于上方的小吹管,然后吹管托板移动使得开口移入长板和短板之间的下方位置,位于堵管缓冲块下方的小吹管没有被顶住,从而从开口和导料斗漏出实现投管,投管完成后下管气缸复位,堵管缓冲块复位,小吹管向下进料,重复投料动作。投料动作。投料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下管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下管器
,特别涉及自动下管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需要配备两只小吹管的产品包装工艺中,早先采用人工放置的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改进为采用下管器来代替人工放置小吹管。现有的下管器在投放小吹管的过程中,常采用刀片插入两个小吹管的间隙之间来分离小吹管的,但是,当小吹管的精度不够,出现小吹管变形时,刀片无法顺畅的插入两个小吹管之间进行分离,从而导致下管器出现卡管的情况,进而导致下管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出现,为此我们提出了自动下管器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下管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下管器在下管过程中容易出现卡管造成下管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动下管器,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两侧部安装有下管器主体,所述下管器主体的顶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接有小吹管透明框,所述小吹管透明框内滑动安装有U形加管辅助条,所述下管器主体两侧内壁上分别安装有右斜板和左斜板,所述右斜板和所述左斜板的底部分别安装有长板和短板,所述长板和所述短板平行设置,所述长板和所述短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长板的侧部开设有防堵孔,所述防堵孔内安装有防止小吹管堵塞的防堵机构,所述短板、所述下管器主体和所述左斜板的侧部开设有观察避让孔,所述防堵孔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挡板,所述下管器主体的一侧安装有下管气缸,所述下管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缓冲座,所述缓冲座上通过弹性伸缩机构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侧部通过调节机构安装有堵管缓冲块,所述堵管缓冲块的底部高度大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高度,所述堵管缓冲块延伸至所述观察避让孔内,所述堵管缓冲块与所述挡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缓冲座的底部安装有吹管托板,所述吹管托板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方,所述吹管托板的顶部开设有开口。
[0005]优选的,所述小吹管透明框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插孔,所述U形加管辅助条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插孔,所述U形加管辅助条靠近所述小吹管透明框底部设置,所述U形加管辅助条的顶部开设有拉孔。
[0006]优选的,所述防堵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下管器主体侧部的防堵小电机,所述下管器主体和所述长板相互靠近的侧部均开设有转孔,所述防堵小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两个所述转孔并连接有棘轮。
[0007]优选的,所述右斜板的底端高度大于所述左斜板底端高度,所述棘轮位于所述左斜板的底端和所述右斜板的底端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弹性伸缩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缓冲座侧部的两个滑孔,两个所述滑孔内均安装有滑套,两个所述滑套内均滑动安装有缓冲杆,两个所述缓冲杆的一端与所述
安装座的侧部连接,两个所述缓冲杆上均套接有缓冲弹簧,两个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座、所述安装座相互靠近的侧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安装座侧部的多个螺纹孔,所述堵管缓冲块的侧部开设有两个大凹槽,两个所述大凹槽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小槽口,所述小槽口的槽高度大于所述螺纹孔的直径,两个所述大凹槽内设置有螺栓,两个所述螺栓分别螺纹安装于其中两个所述螺纹孔内,两个所述螺栓的侧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大凹槽的内壁相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长板和所述短板的底部安装有导料斗,所述导料斗与所述长板、所述短板之间的缝隙相对应。
[0011]综上,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本技术中,使用时,通过小吹管透明框将小吹管放入下管器主体内,多个小吹管落在长板和短板之间,通过启动下管气缸即可使得堵管缓冲块和吹管托板移动,堵管缓冲块先顶住位于长板和短板之间的其中位于上方的小吹管,然后吹管托板移动使得开口移入长板和短板之间的下方位置,位于堵管缓冲块下方的小吹管没有被顶住,从而从开口和导料斗漏出实现投管,投管完成后下管气缸复位,堵管缓冲块复位,小吹管向下进料,从而进行重复的投料动作。通过小吹管透明框实现对下管器内部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便于了解下管情况,使用过程中,下管器能够边运行边通过小吹管透明框加入小吹管,提高下管效率。通过缓冲弹簧的设置,在顶住小吹管时,缓冲弹簧发生形变,在缓冲弹簧和堵管缓冲块的作用力下保护吹管不被变形,兼容性更好,提高整体质量。
[0013]2、本技术中,使用过程中同时开启防堵小电机带到棘轮旋转防止小吹管卡住,大大提升速度,需要满足不同数量的投管需求时,可以转动堵管缓冲块内的螺栓使其与大凹槽的内壁分离,然后上下移动堵管缓冲块的位置,调节到合适位置时,反向转动螺栓即可将堵管缓冲块位置固定,从而使得在堵管缓冲块顶住位于长板和短板之间的小吹管时,位于堵管缓冲块下方没有被顶住的小吹管数量发生变化,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自动下管器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自动下管器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自动下管器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下管气缸、安装座、堵管缓冲块、吹管托板和弹性伸缩机构相连接第一视角立体图;
[0019]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棘轮、防堵小电机相连接的立体图;
[0020]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下管气缸、安装座、堵管缓冲块、吹管托板和弹性伸缩机构相连接第二视角立体图;
[0021]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小吹管透明框、U形加管辅助条相连接的立体图;
[0022]图8为图3中A处放大图。
[0023]图中:1、工作台;2、下管器主体;3、插槽;4、右斜板;5、左斜板;6、观察避让孔;7、防堵孔;8、防堵小电机;9、棘轮;10、挡板;11、下管气缸;12、缓冲座;13、吹管托板;14、缓冲杆;15、缓冲弹簧;16、安装座;17、堵管缓冲块;18、开口;19、小吹管透明框;20、U形加管辅助条;21、大凹槽;22、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参考图1

8所示的自动下管器,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两侧部安装有下管器主体2,下管器主体2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下管器主体2的顶部开设有插槽3,插槽3内插接有小吹管透明框19,小吹管透明框19内滑动安装有U形加管辅助条20,下管器主体2两侧内壁上分别安装有右斜板4和左斜板5,右斜板4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下管器,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两侧部安装有下管器主体(2),所述下管器主体(2)的顶部开设有插槽(3),所述插槽(3)内插接有小吹管透明框(19),所述小吹管透明框(19)内滑动安装有U形加管辅助条(20),所述下管器主体(2)两侧内壁上分别安装有右斜板(4)和左斜板(5),所述右斜板(4)和所述左斜板(5)的底部分别安装有长板和短板,所述长板和所述短板平行设置,所述长板和所述短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长板的侧部开设有防堵孔(7),所述防堵孔(7)内安装有防止小吹管堵塞的防堵机构,所述短板、所述下管器主体(2)和所述左斜板(5)的侧部开设有观察避让孔(6),所述防堵孔(7)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挡板(10),所述下管器主体(2)的一侧安装有下管气缸(11),所述下管气缸(11)的输出端连接有缓冲座(12),所述缓冲座(12)上通过弹性伸缩机构安装有安装座(16),所述安装座(16)的侧部通过调节机构安装有堵管缓冲块(17),所述堵管缓冲块(17)的底部高度大于所述安装座(16)的底部高度,所述堵管缓冲块(17)延伸至所述观察避让孔(6)内,所述堵管缓冲块(17)与所述挡板(10)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缓冲座(12)的底部安装有吹管托板(13),所述吹管托板(13)位于所述挡板(10)的下方,所述吹管托板(13)的顶部开设有开口(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下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吹管透明框(19)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插孔,所述U形加管辅助条(20)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插孔,所述U形加管辅助条(20)靠近所述小吹管透明框(19)底部设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加宏敖健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欣东塑胶玩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