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装置及医疗器械生产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6861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57
本申请涉及一种卷绕装置,包括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和卷绕组件,物料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定位部、主体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用于定位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卷绕组件用于卷绕所述主体部,在垂直于所述卷绕后的主体部轴心线的平面内,定位后的所述第一定位部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卷绕后的所述主体部投影范围内。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在该卷绕装置卷绕完成时,在实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卷绕后的主体部同时包扎的情况下,所需的包扎带长度缩短。长度缩短。长度缩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卷绕装置及医疗器械生产线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卷绕装置及医疗器械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器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医疗器械需要进行收纳以便于进行包装和运输。当对于部分细长型的医疗器械进行收纳时,需要先对该医疗器械进行卷绕,然后再对卷绕后的医疗器械用包扎带进行包扎以固定卷绕后的医疗器械的形态。细长型的医疗器械通常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定位部、主体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中,主体部需要进行卷绕,而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并不需要进行卷绕。在现有的卷绕装置卷绕完成时,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位于卷绕后主体部相对的两侧。在进行包扎时,包扎带需要同时将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卷绕后的主体部进行包扎,导致所需的包扎带长度过长,成本较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卷绕装置及医疗器械生产线。在该卷绕装置卷绕完成时,在实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卷绕后的主体部同时包扎的情况下,所需的包扎带长度缩短。采用该卷绕装置的医疗器械生产线所生产的医疗器械成本较低。
[0004]本申请首先提供一种卷绕装置,包括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和卷绕组件,物料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定位部、主体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用于定位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卷绕组件用于卷绕所述主体部,在垂直于卷绕后的所述主体部轴心线的平面内,定位后的所述第一定位部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卷绕后的所述主体部投影范围内。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垂直于卷绕后的主体部轴心线的平面内,第一定位部定位后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主体部卷绕后的投影范围内,因此包扎带只需要包扎第一定位部定位后的投影位于主体部卷绕后的投影范围内的部分,此时,第一定位部被包扎的部分并不会增加包扎带长度的消耗。因此,在该卷绕装置卷绕完成时,在实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卷绕后的主体部同时包扎的情况下,所需的包扎带长度缩短。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卷绕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卷绕组件转动的卷绕驱动件,在垂直于卷绕后的所述主体部轴心线的平面内,定位后的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投影部分位于卷绕后的所述主体部的投影范围外。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定位后的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最大转动半径不大于卷绕后的所述主体部的最大转动半径。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部卷绕后的尺寸受到第一定位部的尺寸影响而无法缩小。因此,当主体部卷绕后的尺寸可以小于第一定位部的尺寸时,在垂直于卷绕后的主体部轴心线的平面内,若第一定位部定位后的投影全部位于主体部卷绕后的投影范围内,反而导致主体部卷绕后的尺寸较大。因此,在垂直于卷绕后的主体部轴心线的平面内,第一定位部定位后的投影部分位于主体部卷绕后的投影范围内,主体部卷绕后的尺寸避免受到第
一定位部的尺寸影响,从而使得主体部卷绕后的尺寸较小。
[0009]此时,若定位后的第一定位部的最大转动半径小于卷绕后的主体部的最大转动半径,那么在卷绕过程中,第二定位部就有可能会与定位后的第一定位部发生干涉,从而影响卷绕的正常进行。因此,定位后的第一定位部的最大转动半径不大于卷绕后的主体部的最大转动半径,从而在卷绕过程中,定位后的第一定位部就不会与定位后的第二定位部发生干涉,从而保障卷绕的正常进行。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卷绕组件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定位部周向分布的多个卷绕件,多个所述卷绕件相互散开以限制卷绕后的所述主体部脱离所述卷绕组件,多个所述卷绕件相互聚集以允许卷绕后的所述主体部脱离所述卷绕组件。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卷绕件的配合起到控制主体部脱离卷绕组件时机的作用,从而保障卷绕的正常进行。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件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主体部的连接处。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卷绕过程中,第一定位部和主体部的连接处容易发生分离,因此第一定位件夹持第一定位部和主体部的连接处,从而能够提高第一定位部和主体部的连接处在卷绕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保障卷绕的正常进行。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件和随动驱动件,所述第二定位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主体部带动下移动,所述随动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定位件靠近所述第一定位件和远离所述第一定位件。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动驱动件驱动第二定位件移动以控制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距离与未完成卷绕的主体部的长度相适配,使得主体部处于张紧状态,从而保障卷绕的正常进行。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卷绕组件卷绕所述主体部时,所述第二定位件和所述卷绕组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主体部未完成卷绕部分的长度的差值弹性保持。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还包括联动件和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弹性保持所述联动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的相对位置。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未设置缓冲件,在随动驱动件在控制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距离与未完成卷绕的主体部的长度相适配时,主体部的张紧程度处于变化状态。因此,缓冲件弹性保持联动件和第二定位件的相对位置,也就是弹性保持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相对位置,从而减少主体部的张紧程度的波动,从而避免主体部出现过紧的状态,从而保障卷绕的正常进行。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联动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所述联动件位于第二定位件靠近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移动方向上。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联动件位于第二定位件远离第一定位组件的移动方向上,则主体部张紧程度较高时,缓冲件处于拉伸状态。缓冲件拉伸幅度较大会导致缓冲件失去弹性形变能力。而联动件位于第二定位件靠近第一定位组件的移动方向上,则主体部张紧程度较高时,缓冲件处于压缩状态。缓冲件压缩幅度较大并不会导致缓冲件失去弹性形
变能力。因此,联动件位于第二定位件靠近第一定位组件的移动方向上,更有利于保障卷绕的正常进行。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定位件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和所述卷绕组件的转动中心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之间连线的延长线经过所述主体部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到所述卷绕组件的转动中心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的最远点时,所述主体部处于参考位置α;所述卷绕组件驱动所述主体部从参考位置β转动180
°
到达参考位置α;在所述卷绕组件驱动所述主体部从参考位置β转动至参考位置α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定位件在所述随动驱动件驱动下的移动速度增大。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卷绕装置还包括检测件,所述检测件检测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随动驱动件驱动下移动后的位置。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绕装置,包括第一定位组件(100)、第二定位组件(400)和卷绕组件(200),物料(5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定位部(510)、主体部(520)和第二定位部(530),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00)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定位部(510),所述第二定位组件(400)用于定位所述第二定位部(530),所述卷绕组件(200)用于卷绕所述主体部(520),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卷绕后所述主体部(520)的轴心线的平面内,定位后的所述第一定位部(510)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卷绕后的所述主体部(520)投影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00)和所述卷绕组件(200)转动的卷绕驱动件(300),在垂直于卷绕后的所述主体部(520)轴心线的平面内,定位后的所述第一定位部(510)的投影部分位于卷绕后的所述主体部(520)的投影范围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后的所述第一定位部(510)的最大转动半径不大于卷绕后的所述主体部(520)的最大转动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组件(200)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定位部(510)周向分布的多个卷绕件(210),多个所述卷绕件(210)相互散开以限制卷绕后的所述主体部(520)脱离所述卷绕组件(200),多个所述卷绕件(210)相互聚集以允许卷绕后的所述主体部(520)脱离所述卷绕组件(2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件(110)和第一定位件(120),所述第一支撑件(110)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定位部(510),所述第一定位件(120)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定位部(510)和所述主体部(520)的连接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400)包括第二定位件(440)和随动驱动件(414),所述第二定位件(440)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定位部(530)在所述主体部(520)带动下移动,所述随动驱动件(414)驱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道强林榆钧段佐强曾敏敏
申请(专利权)人:迈得医疗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