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组除尘装置和极组移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666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组除尘装置和极组移送装置,其中的极组除尘装置,用于对设于承托部上的上下表面均外露的极组除尘,极组除尘装置包括分设于极组上下两侧的除尘罩;各除尘罩均具有除尘腔,以及连通除尘腔和外部负压部的出气口,至少其一除尘罩具有与除尘腔连通的吹气口;两除尘罩分别承接外力而能够靠近或远离极组,且至少极组的上下表面能够分别被罩设在除尘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极组除尘装置,通过在极组的上下表面均设置除尘罩,有利于提高除尘效率;且至少其一除尘罩上对应极组的同一表面上同时设有出气口和吹气口,从吹气口吹出的气体可将极组表面的粉尘扬起,从而有利于粉尘从出气口被抽出,进而利于提高对极组表面的除尘效果。表面的除尘效果。表面的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组除尘装置和极组移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芯
,特别涉及一种极组除尘装置。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极组除尘装置的极组移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芯结构包括具有容腔的壳体,收容在收容内的极组,以及封堵设于壳体开口处的盖板。其中,极组则是由多组正负极片以及隔膜交错堆叠而成,且在隔膜位于相邻两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堆叠而成的极组在放入壳体形成电芯前,需要在极组的外周包覆一层Mylar膜。
[0003]为防止极组外周的粉尘等异物被包裹在Mylar膜内,从而影响电芯的安全性,通常需要先将极组的表面进行除尘,然后再检测极组表面有无异物。但现有技术中用于对极组除尘的除尘装置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使得除尘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仅除尘效果有限,而且除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极组除尘装置,从而提高对极组表面的除尘效果。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极组除尘装置,用于对设于承托部上的上下表面均外露的极组除尘,所述极组除尘装置包括分设于所述极组上下两侧的除尘罩;
[0007]各所述除尘罩均具有除尘腔,以及连通所述除尘腔和外部负压部的出气口,至少其一所述除尘罩具有与所述除尘腔连通的吹气口;
[0008]两所述除尘罩分别承接外力而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极组,且至少所述极组的上下表面能够分别被罩设在所述除尘腔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除尘罩上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延伸的进气通道,以及与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的进气口;
[0010]所述吹气口沿所述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吹气口为环所述进气通道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吹气口用于引导外部气流吹向所述极组。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与外部供气部相连通;
[0014]所述外部供气部用于向所述进气口供给气流。
[0015]进一步的,所述承托部上设有多个所述极组;
[0016]所述除尘罩为与各所述极组的上下两侧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
[0017]进一步的,所述极组除尘装置还包括分别用于驱使两所述除尘罩往复移动的驱动部;
[0018]各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与对应的所述除尘罩相连。
[0019]进一步的,所述承托部包括承托板,所述极组定位于所述承托板上;
[0020]且所述极组的下表面经由所述承托板上的通孔外露。
[0021]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板上设有环所述极组周向设置的多个定位块;
[0022]被定位于多个所述定位块之间的所述极组置于所述承托板的上方。
[002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4]本技术所述的极组除尘装置,通过在极组的上下表面均设置除尘罩,有利于提高除尘效率;且至少其一除尘罩上对应极组的同一表面上同时设有出气口和吹气口,从吹气口吹出的气流可将极组表面的粉尘扬起,从而有利于粉尘从出气口被抽出,进而利于提高对极组表面的除尘效果。
[0025]此外,通过在除尘罩上设置进气通道,以及在进气通道上设置进气口,有利于引导外部气流的进入,通过将吹气口设置为沿进气通道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有利于提高对极组表面吹扫的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除尘效果。
[0026]另外,将除尘罩设置为与各极组的上下两侧一一对应,有利于增加对各极组的除尘效果。通过将承托部设置为承托板,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加工;且极组的下表面经由承托板上的通孔外露设置,有利于对极组下表面除尘。通过在承托板上设置定位块而将极组置于承托板的上方,能够提高对极组表面的除尘效果,且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
[002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极组移送装置,包括被驱使转动的转盘,以及设于所述转盘周向上的多个分别用于承托极组的承托部,且所述极组的上下表面外露设置;
[0028]所述极组的转动路径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极组除尘装置。
[0029]本技术的极组移送装置,通过在极组的转动路径上设置上述的极组除尘装置,能够在极组移送的同时对极组除尘,从而利于提高电芯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3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极组除尘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极组除尘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极组除尘装置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除尘腔内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3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极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除尘罩;101、除尘腔;102、出气口;103、进气通道;1031、吹气口;104、进气口;
[0039]2、承托板;201、定位块;202、通孔;
[0040]3、驱动部;301、连接板;
[0041]4、转盘;
[0042]5、架体;
[0043]6、极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4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47]实施例一
[0048]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极组除尘装置,用于对设于承托部上的上下表面均外露的极组6除尘。在整体构成上,极组除尘装置包括分设于极组6上下两侧的除尘罩1。各除尘罩1均具有除尘腔101,以及连通除尘腔101和外部负压部的出气口102,至少其一除尘罩1具有与除尘腔101连通的吹气口1031。两除尘罩1分别承接外力而能够靠近或远离极组6,且至少极组6的上下表面能够分别被罩设在除尘腔101内。
[0049]基于上述的整体描述,本实施例的极组除尘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位于极组6上下两侧的除尘罩1分别设于架体5上,上下两侧的除尘罩1结构相同,两者均因随形极组6的形状而呈矩形,在各除尘罩1的内部分别内凹形成上述的除尘腔101,在除尘腔10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组除尘装置,用于对设于承托部上的上下表面均外露的极组(6)除尘,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组除尘装置包括分设于所述极组(6)上下两侧的除尘罩(1);各所述除尘罩(1)均具有除尘腔(101),以及连通所述除尘腔(101)和外部负压部的出气口(102),至少其一所述除尘罩(1)具有与所述除尘腔(101)连通的吹气口(1031);两所述除尘罩(1)分别承接外力而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极组(6),且至少所述极组(6)的上下表面能够分别被罩设在所述除尘腔(10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罩(1)上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延伸的进气通道(103),以及与所述进气通道(103)相连通的进气口(104);所述吹气口(1031)沿所述进气通道(10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口(1031)为环所述进气通道(103)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口(1031)用于引导外部气流吹向所述极组(6)。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04)与外部供气部相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弘红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